“曲院风荷”旧题“麴院荷风”。麴院原是宋代官府颇具规模的酿酒作坊,因有金沙涧为酿酒提供了上好的水源,故在今灵隐路洪春桥一带设立酒坊,此地又广种荷花用以制曲酿酒。炎炎夏日,湖中荷花盛开,“四面水窗如染,香波酿春麴”,酒香荷香随薰风盈溢,令人不饮自醉,从而形成了具有嗅觉特征的“麴院荷风”景观。 宋时的西湖面积要比现在大,游船经过苏堤六桥的桥洞可以直达洪春桥、九里松一带,游人、香客一般都会在麴院旁的码头下船,步行至湖西山中的灵隐、天竺等地,所以麴院是“灵、竺陆所从入也”。南宋诗人王洧的《曲院风荷》诗描述的傍晚游人自灵隐冷泉一带返回麴院码头时的情景:“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 南宋叶肖岩《麴院荷风》图 元代西湖淤塞缩小,麴院日渐荒废。明代麴院景观的详情并不清楚,但万历年间的《西湖志类钞》《海内奇观》以及齐民《西湖十景图册》对麴院荷风都有描绘,一般都是曲院水阁、荷叶点点的景观。清代,南宋西湖旧迹多已湮没。为迎接康熙皇帝南巡,地方大吏重建西湖十景,麴院荷风被易地重建于岳王庙前。康熙题写西湖十景时改“麴院荷风”为“曲院风荷”,于是清代于苏堤跨虹桥之北重建的景观突出“曲院”的特点,“引流叠石,为盘曲之势”,根本上改变了原来“麴院荷风”的审美内涵。乾隆十六年(1751)清高宗弘历南巡初识西湖,并题诗为祖父改写景名辩解,称康熙是为倡导戒酒而改“麴院”为“曲院”:“九里松旁曲院风,荷花开处照波红。莫惊笔误传新榜,恶旨崇情大禹同。” 咸丰末年曲院风荷景观毁于战乱,官宦富豪随之侵园为居,景物凋敝,唯四角歇山的御碑亭尚可辨识,1935年《增订十一版西湖游览指南》记曲院风荷“今惟残址,荷亦少矣”。新中国成立时曲院风荷只剩下一碑一亭半亩地,杭州园林管理局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规划建设曲院风荷公园。今日之曲院风荷比清代大很多,分为风荷、曲院、岳湖、竹素园、滨湖密林五个景区,其中风荷景区建立在清朝旧址之上。 曲院风荷公园曲院风荷荷花 曲院风荷玉带桥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