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这批珍贵碑刻的文化价值,我们特别开设"杭州孔庙碑林藏历代名碑精选"系列专栏。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碑刻进行解读,通过系统性展示这些历经沧桑的文化瑰宝,既为学术研究提供新资料,也为公众搭建了解古代书法艺术、地方历史的重要窗口,更希望借此唤起社会对石刻文物保护与研究的关注。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南宋时期的《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赞》。 



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赞 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 高45.5厘米,宽125厘米,厚20厘米 名碑介绍杭州孔庙碑林藏历代名碑精选 《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赞》石刻始刻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刻成于次年十二月。原计15石,现存14石,第七、九、十四石残缺,第十石佚失,其余保存基本完整。刻石呈长方形,尺寸相同。所刻内容为南宋高宗赵构御制并书《宣圣七十二贤赞并序》、北宋李公麟绘《宣圣七十二贤像》,形式上采用平列式构图,横向以铺展的人物绘像为中心,文字竖向错位排列:前为赵构楷书序文,计7行90字,字径约1厘米;其后为孔子及七十二弟子绘像,每一像右上御书人物介绍,楷体,计2行,字径同序文大小,第1行为名、字、籍贯,第2行为追谥爵号;右下御书赞辞,楷体,2—3行不等,字径较简介略小;最后钤“御书之宝”叠篆方印。 像赞后原刻有秦桧跋文《宣圣七十二贤赞像记》,明宣德二年(1427)巡按浙江监察御史吴讷不齿秦桧指“忠义之言”为“狙诈权谲”之论,磨去其文,并题识说明原委,覆刻于上,秦桧原文收录入吴讷个人文集中。题识正文计20行,楷体,字径约1.5厘米,后跟刻落款2行,楷体,字径较正文略小。最后刻有清顺治、嘉庆、道光年间重整题记、观款,计4行,楷体,字径大小不一,较吴讷题识正文略小。
 石刻《圣贤赞》底本出自御书墨迹,高度还原了赵构流畅的楷书神貌。御制的《圣贤赞》叙述人物事迹、点评圣贤品行,四字一句,押韵成文,除孔子赞为十二句外,其余均为八句。其前赵构序文叙述了撰制赞辞的缘由、经过及目的,其后秦桧跋文阐述了赵构所制赞辞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其刻石及传播的过程反映了南宋初期在文化与思想上的众多历史史实,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