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塔位于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又名六合塔,是北宋时吴越王为镇钱塘潮而建,已有1000多年历史,系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塔系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重建,13层的木廊外檐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改建。 塔高59.89米,占地860平方米,平面呈八角形,外观13层,内为7层。由地面远观,塔身雄伟庄严如将军,为古建筑艺术的杰作。 1961年,六和塔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塔纵览,钱江如带,风光尽收眼底。尤其明月当空之夜,月映澄波,令人尘襟顿豁;而当江潮起伏,涛声千尺,亦令人豪兴满怀,心潮澎湃。 六和塔原有塔院开化寺,其中有一楹联写道:“灯传慧业三摩地;鼓应潮声八月天。”上联意思是说,传扬佛法需要专心致志,梵语“三摩地”是“定”的意思,即心神专注;下联意思是说,塔院的鼓声与钱塘江的八月大潮相应和,意味深长。 于是,听涛似乎比观潮更需专一用心,而在“群峰可俯拾”的六和塔上,听涛或许更易启发遐思,心领神会,从而在对涛声的品味之中,体会到万千气象。 六和塔还有一副楹联;“潮声自演大乘法;塔影常圆无住身”,便是由听涛而来的感悟。 每当大潮横秋之日,人在高楼之时,中秋圆月似乎也可听闻;那皎皎月轮乘潮辚辚而行,天籁声中,隐隐裹挟着千军万马之势,别有一番波澜壮阔的盛况。至于秋高气爽季节,登塔听海更生沧海观日之意,那份并吞八荒之豪情,也足以让人心旷神怡。题名“六和听涛”,深得个中三味。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