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速递 | 张凯:《“义与…
2025年“两浙名贤——浙江…
纪念马一浮先生诞辰142周年…
讲座招募|揭秘南宋:历史真实…
 
特别关注
 
蚕花趣谈——运河蚕桑文化
杭州城市燃气发展史话
清季浙江官立法政学堂的办学与…
清季浙江官立法政学堂的办学与…
禹杭履迹
 
讲好西湖故事系列|三评西湖十景之六和听涛
来源: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非常西湖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10-30

微信图片_20231030111730.jpg

六和塔位于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又名六合塔,是北宋时吴越王为镇钱塘潮而建,已有1000多年历史,系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塔系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重建,13层的木廊外檐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改建。

微信图片_20231030111733.jpg

塔高59.89米,占地860平方米,平面呈八角形,外观13层,内为7层。由地面远观,塔身雄伟庄严如将军,为古建筑艺术的杰作。

1961年,六和塔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塔纵览,钱江如带,风光尽收眼底。尤其明月当空之夜,月映澄波,令人尘襟顿豁;而当江潮起伏,涛声千尺,亦令人豪兴满怀,心潮澎湃。

微信图片_20231030111735.jpg

六和塔原有塔院开化寺,其中有一楹联写道:“灯传慧业三摩地;鼓应潮声八月天。”上联意思是说,传扬佛法需要专心致志,梵语“三摩地”是“定”的意思,即心神专注;下联意思是说,塔院的鼓声与钱塘江的八月大潮相应和,意味深长。

于是,听涛似乎比观潮更需专一用心,而在“群峰可俯拾”的六和塔上,听涛或许更易启发遐思,心领神会,从而在对涛声的品味之中,体会到万千气象。

微信图片_20231030111738.jpg

六和塔还有一副楹联;“潮声自演大乘法;塔影常圆无住身”,便是由听涛而来的感悟。

每当大潮横秋之日,人在高楼之时,中秋圆月似乎也可听闻;那皎皎月轮乘潮辚辚而行,天籁声中,隐隐裹挟着千军万马之势,别有一番波澜壮阔的盛况。至于秋高气爽季节,登塔听海更生沧海观日之意,那份并吞八荒之豪情,也足以让人心旷神怡。题名“六和听涛”,深得个中三味。

微信图片_20231030111741.jpg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风俗|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 2025-04-16
清季浙江官立法政学堂的办学与教学(下) 2025-04-15
档案寻香丨西湖龙井:一片树叶的千年风雅 2025-04-15
访杭州西湖乾隆“秘密花园” 小有天园 摩崖题刻待保护 2025-04-15
古今西湖名人缘|望湖楼上两文豪 2025-04-09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