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30日,浊浪滔天的天目山水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余杭县的危急时刻,余杭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千余官兵的全力支援下,军民苦战七昼夜,战胜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确保了杭嘉湖城乡的安全。 艰难的决策,果敢的行动 位于青山水库和杭州之间的余杭县,穿境而过的东苕溪直达太湖,其西险大塘是保护杭城的重要屏障,一旦大塘决口,天目山三大水系的洪流将会使杭嘉湖平原一片汪洋。保护西险大塘是抗洪抢险的重中之重,余杭县首当其冲要经受最严峻的考验和付出重大的牺牲。镇三副班子及全体机关干部迅速行动,抢在洪峰到来之前,多次在各险要地段召开紧急会议,组织500名基层干部和7000名群众,分赴各险要地点巡查护塘,又挑选有经验的1000名干部群众组成54个突击队,24小时坚守岗位。镇党委书记马金生统揽全局,镇长杜坚强奔波在主要危险地段现场指挥。镇机关干部在密切注视西险大塘安危的同时,还要兼顾泄洪闸和村里的内涝及水库情况。30日下午,山川巷街道房屋进水很深,副镇长白希奎立即调来消防车参加抗涝,一直到深夜零时。就在这天晚上,本镇最大的甘岭水库告急,万一失事,库内80万立方的洪水将淹没十几个村庄。为了摸清情况,党委副书记赵增良带领我们宣传科及8名镇干部直奔十五里外的甘岭水库。当时天黑雨大,路上水深80厘米,汽车熄火后大家赤脚推车前进。当大家淌着咆哮的洪水步行1.5公里时,溢洪道的山洪像蛟龙奔腾直泻。走在最后的宣传科长赵晔和干部唐圣潮两人脚下石板小桥突然被冲垮,人被洪流卷走。唐圣潮挣扎爬上岸,而48岁的女党员赵晔却被卷进涵洞,冲入深水之中。大家在洪水中拼命呼叫,寻找,终于在离涵洞下游200米处救起了赵晔。人们扛起她跌跌撞撞跑了三里路才上车。经余杭二院医生的抢救脱险,挽回了生命,大家浑身湿透到天亮。在接着六天六夜的抗洪抢险中,余杭的镇、村干部和党团员都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拼搏在抗洪第一线。 为了确保杭城安全,余杭县确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30日晚上,上级下达了南湖蓄水分洪的命令,镇防洪抢险指挥部立即发出通知,党委委员陆永生带领干警、民警和镇、村干部20多人,出动宣传警报车和四辆卡车,直奔南湖农场的生产区和生活区,动员群众马上转移。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只有忍痛放弃自己的家园,弃小家保大家。上门的同志喊哑了嗓子跑酸了腿,终于抢在分洪之前将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午夜零时五十分,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市、镇领导怀着沉重的心情,执行南湖分洪的命令,顷刻之间,水产村146人主要经济来源的九百亩鱼塘、拥有120名职工、产值255万元的砖瓦厂,合计500万元的财产,全部浸入了水底。不仅如此,余杭县还要经受更严峻的考验,当青山水库的泄洪以每秒600立方米的流量泄下来时,通济大桥只能通过375个流量,因而沿苕溪的丁桥、白坟、七里、上湖、中南、永丰、溪塔、东塘、永安、姚村、仇山、下木桥等村全线溢塘,有64处出现滑坡、漏洞、塌方、决口,西险大塘全线告急。为确保大塘,7月2日凌晨三时,丁桥、白坟、上湖相继决口分洪,顿时,千亩良田被淹,800余间房屋倒塌……已经三天两夜未休息的马金生、杜坚强等党政一班人,率领干部群众始终转战在最危急、最惊险的地段,为了堵住平桥两头的闸口,杜坚强等机关干部组织华立股份公司元件厂的18名员工用汽车大灯作照明,用枕木拴住大闸门,叠上大量草包,确保了太炎路街道的安全。东塘村1000米塘面溢水,五处滑坡,600名群众勇敢地冲上大塘,用6000只草包和几百棵树木,奋战一夜控制了险情。 决战乌龙涧,保卫杭嘉湖 1996年7月2日晚,西险大塘出现险情,乌龙涧一段不断塌方。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县的主要领导干部都亲临现场,余杭市委副书记王金财担任总指挥,余杭县党政领导马金生、杜坚强、郑妙才、王家营等分头落实。政府一声令下,华立、航通、百事泰、凰顺等集团公司及余杭酒厂、白泥磁土矿、供电所、工商所、派出所等各企事业单位的厂长职工都手握工具及时赶来参战,当磁土矿将价值四万元的三十包白泥运到塘边时,副镇长白希奎第一个跳上车接连卸包,华立总经理汪力成等干部背起白泥包一口气冲上大堤,送到300米外的塌方处,应急小分队的队员和航通集团公司的干部职工率先跳入齐颈的深水里,坚持三个小时将白泥筑成一堵60米长、2米宽的横护墙,岸上运包的同志个个滚成一身泥巴,汗水雨水全身湿透,水下的同志被浊浪泡得浑身发抖,大家只有一个信念:“拼死也要保住大塘!”打桩需要长木料,在东门头卖木材的几位个体户主动提出:要木头就到我的场地上去背!抢险需要照明,余杭供电所的欧阳信松带领干部职工在20分钟内架好8根电杆,点亮了24盏路灯和3盏碘钨灯,由于雨大受潮,三分钟就要爆炸一只灯泡,三位电工搭起“人梯”,一只接一只地调换,一共换了80多只灯泡,确保抢险顺利进行。凌晨二点多,一根电杆底下的泥塘裂开滑坡,眼看现场即将断电,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市供电局党委书记曹荣兴和电工章水南、闻勇三人奋不顾身跳到正在下滑的塘泥上,合力抱住电杆,使劲向内移动一米,杆子刚固定,“哗”的一声,泥塘塌下去了,人们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好危险啊!”电杆保住了,抢险继续进行。为了确保抢险物资的及时到位,第一汽运公司调度了大车50辆,出动200人次,抢运草包、石子等物资,货运量计24000吨。为加快抢运速度,星泰集团宁愿推倒围墙作路基,还将半仓库的编织袋全部献出用于抢险。航通集团家属住房就在大塘边,为了让汽车直接开到抢险地段,家属居民不惜牺牲数千元的损失,毫无怨言地让推土机直接推倒一排辅助房,为了确保通讯线路畅通,邮电职工摸黑放线500米,在乌龙涧指挥部装好电话机。这一切都是在7月2日晚上几乎同一时间进行。人力物力源源不断运到抢险战场,驻杭一师一团、炮团、省武警总队机动支队、省消防教导大队、南京军区第一机械工程大队、02省道线工程指挥部等千余名官兵分四批冒雨赶到,正当大塘只剩下半米宽即将洞穿决口的时候,是伟大的人民解放军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汹涌的狂涛,形成了千名官兵镇“乌龙”的壮观场面。 省武警总队机动支队先后出动兵力1000余人次,加固堤坝8.5公里,30余处,营救被困群众400余名。抢险中,官兵们顾不上天黑、雨急、路滑、水深,牢牢坚守大堤,运土、扛包、填石、打桩,个个争先恐后。“一个战士一个桩,一个中队一堵墙”,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来势汹汹的洪水。乌龙涧大决战,牵动着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心,数千军民顽强苦战三昼夜,投入了10万多袋土石,筑起了六十米长的新大塘,终于镇服了肆虐的“乌龙”。乌龙涧惊心动魄抢险战斗取得的巨大胜利是军民合力苦战的成果。为了感谢亲人的无私抢险,华立集团工会送来了320箱矿泉水和价值4000元的方便面,华立鹏装来了110箱矿泉水、仇山矿食堂送来了1200只肉馒头,个体户范善来送来三十斤白面烧成肉丝面条,百合园送上1000块蛋糕,还有华立集团职工食堂、学校食堂、元件厂食堂、明珠大酒店等都连夜为子弟兵安排好用餐,余杭二院,各个银行、学校师生、居委会群众都排队上塘慰问解放军。七月三日下午,省委书记李泽民率各级领导亲临乌龙涧慰问时说:“你们用血汗保住了西险大塘,保住了杭城,你们在抗洪抢险战斗中立了大功,我代表省、市人民感谢你们!”堵住管漏100余处,处理滑坡、塌方30余处,营救被困群众400余名。抢险中,官兵们顾不上天黑、雨急、路滑、水深,牢牢坚守大堤,运土、扛包、填 石、打桩,个个争先恐后。“一个战士一个桩,一个中队一堵墙”,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来势汹汹的洪水。乌龙涧大决战,牵动着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心,数千军民顽强苦战三昼夜,投入了10万多袋土石,筑起了六十米长的新大塘,终于镇服了肆虐的“乌龙”。乌龙涧惊心动魄抢险战斗取得的巨大胜利是军民合力苦战的成果。为了感谢亲人的无私抢险,华立集团工会送来了320箱矿泉水和价值4000元的方便面,华立鹏装来了110箱矿泉水、仇山矿食堂送来了1200只肉馒头,个体户范善来送来三十斤白面烧成肉丝面条,百合园送上1000块蛋糕,还有华立集团职工食堂、学校食堂、元件厂食堂、明珠大酒店等都连夜为子弟兵安排好用餐,余杭二院,各个银行、学校师生、居委会群众都排队上塘慰问解放军。七月三日下午,省委书记李泽民率各级领导亲临乌龙涧慰问时说:“你们用血汗保住了西险大塘,保住了杭城,你们在抗洪抢险战斗中立了大功,我代表省、市人民感谢你们!” 官兵拼死筑独塘 军民苦战堵横港 回忆1999年的“6.30”抗洪,驻杭某师和省武警总队机动支队、省消防教导大队等部队官兵,参加了决战洋桥,加固仇渠塘,保卫独塘、堵漏西险北塘等抢险战斗。当时青山水库水位达32.86米,下泄流量为每秒300立方米,余杭水位10.18米。凶猛的洪水突破仇渠塘,直逼独塘。市长何关新和部队首长进行紧急磋商,认为要进一步加大巡塘密度,多准备抗洪物资,每隔30米放上50包砂石;部队官兵加快打桩进度,在2000米长的独塘上每隔一米打一根木桩。驻杭某师300名官兵、省武警总队机动支队的100多名官兵刚撤出仇渠塘,又投入了保卫独塘的战斗。 7月1日晚上10时30分,又一批300名官兵火速赶到独塘。11时40分,省武警总队机动支队200多名官兵前来增援。官兵们纷纷跳进齐腰深的水中,用大锤打下一排排木桩和钢管,紧接着装碎石包,层层垒叠,制止滑坡。两公里长的大堤上,独塘堤坝出现两处严重管涌,士兵们迅速用碎石包将管涌堵住,排除了险情。凌晨3时许,独塘南端出现管漏,“硬骨头六连”的官兵接到命令,又迅速赶到险情地段。千名官兵足足奋战了10个小时,两公里长的独塘外侧几乎全线打下了木桩,垒起了沙包,确保独塘安然无恙。 1999年7月3日凌晨3时,西险大塘横港被洪水冲出一个大洞,一旦决堤,永建片17个村将成泽国。险情就是命令,姚村200多村民在镇村干部带领下,摸黑冒雨冲上大塘,堵紧漏洞,第6组32家农户献出72条棉胎,其中吴志明一家就拿出了七条棉胎。没有草包,农户们献出了2000只麻袋,沈跃华、沈正祥两名驾驶员献出了12块汽车大篷布,张爱林、柳文继把自己造房用的四车石子,五车黄沙都运来堵洞,李宝龙砍掉了一百多支竹,就近取土。由于苕溪水面几乎平塘面,进水洞口在水底,离塘面约20米深,怎么办?党支部委员姚凤元用绳子捆住身体,第一个下水了,镇干部周士华、人武部李文泉下水了,还有刚从部队回来探亲的何长松及其弟弟何长法、村民吴云楼……16名男子汉纷纷钻入水底,将棉胎、草包、泥袋、沙石都塞到水底的大洞里。地下水凉,有的同志上来脸色发紫,冷得发抖,用棉胎裹住身体,有的挂上盐水。其中仇建华水性特好,他在水底坚持了数个小时还继续堵洞…… 四日凌晨,镇党委委员赵增良、禇建林等从乌龙涧赶到横港,并送来了2000只麻袋,解放军及空军28师官兵分批赶来增援,从4号早上到晚上,军民300余人挖 土、背土、塞洞,排成了两条长龙,在水中围起了十米长、三米高,二米宽的弧形堤塘,若按每立方土3600斤计算,这条人工堤塘就有几百万斤的泥石。在这期间,余杭市委领导徐志祥、王金财、梁伯火及镇党委马金生、杜坚强等都坐镇横港现场指挥,为了查清漏水洞口,潜水员在苕溪水里倒入墨汁,片刻就发现在围塘内流出黑水,经验丰富的炮团指战员,决定对屡堵不止的堤塘施行“大手术”:先把护塘内的水抽干,连同塘面一齐下挖三米,挖起原来塞下水的72条棉胎和油布等材料,再往下挖,终于发现了一个偌大的“空洞”,洪水滔滔从这里穿透塘底冲到田野,难怪三天三夜都堵不住,现在找准了目标,军民再次发起总攻,把运来的沙石捣成浆,一层一层填上夯实,晚上10 点,雷雨阵阵,电光闪闪,市委领导和军民淋在大雨中,赤脚运泥沙,个个像泥水中钻出来一样,一直干到午夜零时,用完将近一万只麻袋,终于彻底制服了肆虐的恶龙,大塘保住了,永建片的群众雨夜送来了价值四千元的面包点心和饮料,犒劳日夜苦战的军民。 为了夺取这场战斗的胜利,不知牵动了多少单位和群众,宣传工作紧跟抢险日夜不停,广播宣传车出动四次,深更半夜在各乡村巡逻宣传。为确保广播线路畅通,深夜抢修冲倒的电杆6根,架线800米,运用电视、广播及时报道抢险现场,两名文化干部始终冲锋在前,日夜坚守在抗洪第一线,身不离相机,手不离纸笔,真实地记录下军民合力战洪魔的感人场面,我有3个晚上宿在下陡门的排涝机部。我们共拍摄打印近500张照片,全面地反映从抗洪抢险到赈灾、生产自救过程,并连夜制作宣传长版分三批在街上流动巡回展览。市委组织部和宣传部的领导看后挑选近50幅照片的图版到临平巡展。 百年罕见的“6.30”特大洪水退却了,留下了满目疮痍,全镇30个村不同程度受损,其中19个村尤为严重,三万多人受灾,2500人被水围困,塌房800多间,受 淹良田三万亩,其中一半绝收,大塘塌方64处,长3300米,企业停产69家,全镇直接经济损失四千多万元。南湖农场8万只商品鳖、6万只幼鳖、10万枚鳖蛋受损、1150亩鱼塘和5000亩粮田被淹,估计损失达3000万元。 1996年和1999年两次“6.30”洪水是百年史上最大的水灾,但令人欣慰的是,全镇六万人口无一人伤亡,青山水库,西险大塘,杭嘉湖人民的安全都保住了,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得益于省、市、区、镇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和军民的英勇奋战,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历史永远记载着这难忘的一页!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