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武林旧事
 
致敬“求是大先生”:朱生豪
来源:浙大文史出版微信公众号  作者:金灿灿  日期:2023-12-15

之江大学(原位于今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坐落于杭州秦望山头,背倚巍巍六和塔,面对滔滔钱塘江,风景十分优美。如诗如画的校园环境,熏陶了众多英才,也孕育了我国首位杰出的莎士比亚翻译家——朱生豪。他1912年出生于浙江嘉兴,1929年入读之江大学。在之大期间,朱生豪的学业趋于精熟,并体味了友情,收获了爱情,度过了一段充实而浪漫的时光。本文撷取其师缘、友缘、恋缘的一些片段,借以展示一代译莎才子在之江大学的成长历程。

微信图片_20231215111845.png

朱生豪

一、师缘:“不易才也”

1929年9月,朱生豪因成绩优异由秀州中学推荐,保送入读之江大学,并享受奖学金。此时的之江大学以李培恩为校长,黄式金为教务长。学校分文科、理科、商业、建筑四科。文科下设哲学、教育、经济、政治、英文、国文六系。朱生豪主修国文,以英文为副科。国文系的系主任是钟钟山先生,其时国文系的授课老师并不多,与朱生豪关系最密切的是词学家夏承焘。英文系的系主任则是美国人队克勋。

在之江大学期间,朱生豪博览群书,尤醉心于诗歌,凡李白、陶渊明、雪莱、济慈、拜伦等中外诗人著作皆有涉猎,对诗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夏承焘的《天风阁学词日记》(198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中,他对朱生豪的才华多次做出很高的评价,如:“阅卷,嘉兴朱生豪读晋诗随笔,极可佩,惜其体弱。”(一九三O年十二月八日)“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才也”。(一九三一年三月八日)......夏承焘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词学家,他以考信求实的态度,对我国传统词学作了多方面的开拓和创新。他对朱生豪的赞许和循循教导,无疑对其在文学上的成长多有裨益。

同时,之江大学优美的环境也滋养了朱生豪的诗词创作。诚如宋清如所说:“之江,那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环境。山上的红叶歌鸟,流泉风涛,江边的晨暾晚照,渔家荧火,哪一件不使诗人悠然神往。他在那儿孕育着,熏陶着。于是,固定了他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性格。嘴边时时挂着小歌,满显着无邪的天真。但是,正因为这个太柔和的环境,才使他成为一个不慕虚荣、不求闻达的超然人物......”(引自《朱生豪传》附录宋清如《朱生豪与莎士比亚》)诗是根源于性灵的产物,之江大学诗一般的美景陶冶了朱生豪的性情,熏陶了他的诗心。朱生豪的诗歌因而形成了语意婉约,淡雅清丽的风格。挚友彭重熙曾比拟其诗词为:“近体玉溪才敌手,倚新声姜史差堪比”,认为朱生豪的近体诗可和李商隐相比,而词则远追姜白石、史达祖。

微信图片_20231215111848.png

之江大学远眺

除了诗词上的进益,在之大朱生豪的英文水平也突飞猛进。他“选读虽以国文为主系,英语为副系,其所好则在英语。其课外浏览者大都是英国诗歌小说。李培恩院长曾在我面前大赞其对英文之造诣,自诩为之江乐育之英才”。(引自彭重熙1984年10月30日致宋清如的信,《宋清如与彭重熙谈朱生豪》,《英语研究》2005年9月第3卷第3期)。从之大毕业后,朱生豪由曾担任之江大学教师的胡山源介绍,前往上海世界书局担任英文编辑,并开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也是得益于其高超的英文水平及诗歌素养。彭重熙在1952年悼念朱生豪的《金缕曲》曾这样概括他这方面的过人才华:“当时吟坛推独步,译笔一时无二,能回荡、莎翁才气。”可以说,正是在之大学习的经历及师长们的帮助下,朱生豪才能以诗人之笔,翻译莎士比亚伟大的诗人之作,并以流畅的译笔及华赡的文辞使其译作得到广泛的认可与赞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朱生豪才华横溢,在学业上游刃有余,体格却较为羸弱。他是之江大学第六十四届毕业生,1933年6月19日的毕业典礼,他却没有参加,因为大学四年他的体育成绩不合格,按照校方规定体育不合格者不得发给毕业证书。校方希望他暑期留校,补考体育,但朱生豪对文凭、学位之类向来漠然置之,执意不肯。出于对朱生豪才华的爱惜,校方破例提出一个折衷的办法,让他从山上到山下来回走六趟,算作体育成绩,朱生豪这才获得了文学士的学位。之大师长们对朱生豪的爱护和帮助,由此也可见一斑。

二、友缘:“之江诗社”的行吟唱和

之江大学的优美不仅在山水之间,更在于诗情之中。在之江大学,朱生豪参加了“之江诗社”,并以自己出众的才华,赢得了不少师友的垂青,收获了真挚的友情。“之江诗社”是国文系和教育系的诗歌爱好者们成立的一个学生社团,成立于1931年11月,有社员二十多人。参加者以本校师生为主,也吸收社会各界的诗歌爱好者,如当时的浙江大学校长程天放,在附中就读的朱生豪的弟弟朱文振,也参加了这个诗社。“之江诗社”的指导老师则有夏承焘、邵潭秋、钟钟山等,其中夏、邵擅长诗词,与社员的唱和尤多。他们行吟湖畔,拈韵填词,在当时的之江大学学生中颇有影响。

微信图片_20231215111850.png

之江诗社社员合影(后排右二为朱生豪,前排右一为宋清如)

“之江诗社”不定期举行活动,如1932年5月18日集会于秦望山之韦斋,5月28日聚会于清波门学士桥午园黄芷荪家,9月22日在满觉陇赏桂。1932年秋天,“之江诗社”在指导老师夏承焘的带领下,曾共游西溪,并以西溪赏芦为题作诗。根据刊登在1932年《之江年刊》上的合影《诗人在西溪》可知,此次参加的诗社成员共十七人,除朱生豪外有张荃、吴佩华、宋清如、黄元汉、施菊生、吴祖坪、彭重熙、刘芝田、陈敏学、胡才甫、郑天然、王守伟、李笠等。其中,王守伟是学生会主席,彭重熙有词名,张荃是低朱生豪一届的国文系女诗人,可谓人才济济。西溪赏芦,自古以来就是一景。秋风起时,芦花如雪,蔚为奇观,历来为诗人们所称道。这日,“之江诗社”的诗友们乘车到旗下(今湖滨一带),步行约半小时至松木场,在此雇小篷船,穿过十五座小桥,分花拂柳到达秋雪庵。悠游于如此美景之中,诗社副社长彭重熙率先填词一首,朱生豪和《唐多令》二首,诗友们亦纷纷写诗填词,至为风雅。

在“之江诗社”,朱生豪经常和诗友们切磋诗艺,酬唱应对,才华备受推崇,被誉为“之江才子”。对此朱生豪是颇为自得及怀恋的,在他赠给宋清如的诗中,曾如此描述当时的自己:“楚楚身材可可名,当年意气亦纵横。同游侣伴呼才子,落笔文华洵不群。”为了纪念与诗友们的唱酬之乐,1933年夏,朱生豪整理编纂了五十六阙手头录存的八位之江诗友的词,加以评论,装订成册,并把这本命名为《芳草词撷》词集赠给毕业后留在之江附中工作的挚友彭重熙。

临毕业之际,朱生豪又作了《一九三三年级歌》(李树化配曲):“又一江春水搅离情,惜别苦匆匆。忆晨暾夜月,鸣涛霏雪,芳树丹枫......赠君婉娈幽兰色,一枝香应与寸心同,长记得年年今日人笑东风......”,表达对之大学友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而在同年发表的长诗《别之江》中,朱生豪则说:“从今天起我埋葬了/青春的游戏,肩上/人生的负担,做一个/坚毅的英雄......”(以上二诗皆引自《朱生豪传》附录二《朱生豪未刊诗文》)男儿志在四方,离别之际,朱生豪祝愿自己和同学们像一九三三级的级花兰花一样,心怀理想与信心,积极乐观地迈出走向社会的步伐,去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三、恋缘:“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在之江大学,与师友们切磋诗词、学业日进的同时,朱生豪也邂逅了自己的爱情。毕业前一年,一位衣着平凡却独立不倚的才女,之大国文系的学妹宋清如走进了朱生豪的人生。宋清如1932年考入之江大学文理学院,是一位颇具诗人气质的女性。1934年前后,宋清如曾在《现代》杂志上发表过诗七首,《现代》主编施蛰存称宋清如有“不下于冰心女士之才能”。在“之江诗社”,两个年轻的诗魂相遇了。宋清如第一次参加诗社的活动,写了一首半文半白的“宝塔诗”。这首诗在只交流旧体诗词的诗社中传阅后,只见诗友们投来了异样的目光,只有朱生豪看了以后一言不发低头微笑,从中看出了宋清如文学功力的底蕴。这次诗社活动后不久,两人就开始了以诗词酬和为主的信件往来和情感交流。

宋清如是一个初露才华的女作者,朱生豪则是名闻之江的才子。共同的诗人气质和对文学的爱好,使这对灵气相通的才子佳人很快相知相许、情投意合了。在他们的交往中,诗词也成为表达心中情愫的最好方式。朱生豪在《芳草词撷》中收录了宋清如词三首,并评其词风为:“清如,才本敏婉,习作四章,颇见思致。”好友彭重熙则回忆说:“生豪与清如的接近,是很自然的。《绮罗香》词有:‘一清如许’之句,亦非偶然。清如当时有一个自署‘青树’的别号,我常对生豪吟咏白石词‘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之句。生豪知我不过以此相戏,一笑而已......”两人在之江大学相处仅一年,再加上朱生豪“渊默如处子”的个性,接触交往只有寥寥几次,然而正如朱生豪赠宋清如的《鹧鸪天》词中所说:“不须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意已倾。”

微信图片_20231215111852.png

朱生豪手迹

1933年秋天,朱生豪离开之江大学,到上海工作。离别升华了这对恋人间的情感。1936年朱生豪给宋清如的信中说:“当初在之江最后两天的恋别,印象太深刻了,至今追忆起来还是摧人肺腑......”为解相思,他两三天就给还在之江大学读书的宋清如写一封信。在这些后来被称作“寄在信封里的灵魂”的信中,朱生豪谈对社会的观感,对人生的看法,叙写自己的思想、生活、情趣,更多的是倾诉对宋清如的爱慕:“我实在喜欢你那一身的诗劲儿,我爱你像爱一首诗一样......”“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两天我很快活,而且骄傲。你这人,有点太不可怕。尤其是,一点也不莫名其妙......”“我将永远留一个深心的微笑给你,那是一切意望之花,长久的伫候里等待着开放的......”“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的睡觉......”“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而宋清如则回赠一首《迪娜的忆念》,表述衷情:“落在梧桐叶上的,是轻轻的秋梦吧?落在迪娜心上的,是迢迢的怀念吧?四月是初恋的天,九月是相思的天......”此后,历经十年苦恋,这段开始于之江大学的爱情才得正果。1942年5月1日,由夏承焘、陆高谊为介绍人,黄式金为证婚人,朱生豪、宋清如结为眷属。夏承焘先生为他们题词:“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婚后,宋清如全力支持朱生豪的译莎工作,助其在贫病交加、战火纷飞中,完成了莎士比亚31部180万字的译作,填补了中国近代翻译界的空白。

微信图片_20231215111854.png

1942年5月1日,朱生豪与宋清如结婚留影

1944年12月26日,在译完了莎剧37部中的31部之后,积劳成疾、心力交瘁的朱生豪在贫病中抱憾离世。32岁的年轻生命戛然而止,一代译莎巨匠就此陨落。生前寂寂,凝聚毕生勇气和努力的译作,却留给后人无尽的财富,并使朱生豪的名字与莎士比亚永远联结在了一起。斯人虽逝,然情缘不灭,光辉永存!

(本文据浙江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及《朱生豪传》等史料撰写,原载于《浙江大学馆藏档案》(2014))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档案故事|浙大“求是创新”校训源何而来? 2024-12-20
湘湖通史|民国时期两次重要的湘湖调查 2024-12-20
史话杭州·文化渊薮:养正书塾 2024-12-19
档案中的老字号记忆——王星记扇庄 2024-12-18
杭州铁路文化宫今昔 2024-12-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