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禹杭履迹
 
风物遗迹:“宋韵杭州十大遗迹”——洞霄宫遗址
来源:余杭史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01-12

2022年11月21日,杭州市社科(联)院、杭州市园文管理局、杭州市政协文史委联合橙市互动共同推出“宋韵杭州十大遗迹”评选活动,历经两周的市民网络投票,从30个遗迹中选出了15个,再由考古、文史、社科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研讨,“宋韵杭州十大遗迹”出炉,它们是:南宋皇城遗址(含德寿宫遗址)、北山南宋名臣墓(岳飞墓、陈文龙墓)、南宋官窑遗址、杭州碑林(南宋石经)、飞来峰造像(含灵隐寺石塔经幢)、六和塔、西湖十景、洞霄宫遗址、泗洲造纸作坊遗址、南宋古桥(西山桥、忠义桥)。洞霄宫遗址名列其中。

洞霄宫遗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载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建宫坛于大涤洞前,投龙简为祈福之地。它比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华南道教祖庭广东罗浮山冲虚观要早一百多年。在洞霄宫隐居修道几十年,被列为道教大师人物有吴筠、郭文举、叶法善、闾丘方远、陆维之、贝本恒等多人。道士芸众,筑有殿、堂、院、阁、楼、祠、房等庞大建筑群。

洞霄宫肇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唐弘道元年(683),奉旨建天柱观,钱鏐改天柱宫。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洞霄宫境内发生“地涌泉、祥光现、枯木荣”三大异象。

宋真宗赵恒改名洞霄宫,赐仁和县田15顷。宋南渡定都临安(杭州),余杭为畿辅之地。南宋建炎元年(1127),赵构诏书洞霄宫为行宫;淳祐七年(1247),宋理宗赵昀御书“洞天福地”。据《钱塘县志》载:宋南渡筑行宫于洞霄宫,后驻跸凤凰山下,此地尚留名。又载“南宋车驾禹杭洞霄宫道也”。作为皇帝行宫,宋高宗、孝宗、宁宗、理宗、度宗先后驻跸,有的还几日休闲夜宿,饱览山色。淳熙八年(1181),宋孝宗与高宗临幸洞霄宫,御制诗赐《古涧松》一首:“荦确奔流泻玉虹,凛然云干拟蟠曲。红尘车马稠如织,梦入苍烟万壑风。”这里还是高级官员安度晚年的地方,据志载,退罢提举的官员俸禄照领。自北宋元祐三年(1088)以后,已去位的宰辅殿阁大臣提举到洞霄宫左右丞相有蔡京、李纲、范成大、王若钦等14人,其他高级官员有160人之多。

洞霄宫色秀丽,志书上描绘:“余杭洞霄宫地处大涤洞天之下,山川奇秀,林壑幽邃”,“大涤天柱为东南一大胜”。这并非虚构溢美,杭昱线余杭向西不足半小时到汪家埠,车向左转弯,沿着淙淙流水小溪蜿蜒而上,仰视两旁迎面扑来的九座青山,其势九折萦纾。天关、藏云、飞鸾、凌虚、通真、龙吟、洞微、云傲、朝元,山错路弯,一山锁一山,故名九锁山。途中有座不起眼的小石桥,桥边山上有个凤洞,传说钱武肃王到洞霄宫,凤凰从洞中飞出来,伫立在桥上鸣啼迎驾,故名鸣凤桥。离鸣凤洞不远的对面,溪边山底下有个桃花洞,每当桃花盛开时节,洞中会流出缤纷色彩的桃花瓣。再走十几步有座会仙桥,桥长5.84米,宽2.56米,传说每逢吉日仙人在此桥相会。拾阶而上,在象山、狮山交会处一溪水旁,古时有座玲珑精致的翠蛟亭,说苏轼到此曾赋诗云:“上帝高居愍世顽,故留琼馆在凡间。青山九锁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对闲。庭下流水翠蛟舞,洞中飞鼠白鸦翻。长松怪石宜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翠蛟亭往前走十几步,便是钱鏐建的一座跨溪涧的元同桥,此桥始建于乾宁二年(895),长6.2米,宽3.1米,桥虽不大,但全是用青石板块砌成,雕有细条花纹,造工精致,经宋、元、清几次修建,古朴别致。再上几阶便是行宫地块,百把亩大的平地,遍地汉宋瓦砾。土改时,我家分到一块宫殿遗址地,地上还可见到大的磉板、磉墩,后来村里来凿石臼、石磨,一块磉板可凿成四个小石臼,一个磉墩可凿成一个大石臼,现在村里还保留着。

洞霄宫四季有景,春天“洞前开遍碧桃花”,夏月“人在浮云柳树中”,秋时“野果变色满山红”,冬季“泉声泻入松风寒”,粉红的桃花,飘拂的柳絮,红透的野果,雪压的青松,景色美不胜收,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前来赏景赋诗作词,苏轼、赵孟頫、罗隐、萨都剌、魏源、林逋等一大批著名文人留下500多首诗词。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二。苏轼对洞霄宫情有独钟,留有《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一首:“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忆旧游。更欲洞霄为吏隐,一庵闲地且相留。”来游洞霄宫的,有官场受挫失宠避尘世消惆怅的,有图清闲修心养性的。杨楔诗云:“惆怅何时谢尘事,山中长作地行仙”;王介诗云:“南陵事迹都非昔,待将功节养高龄”;戴复古诗云:“祥光亭畔苍松下,更借清风洗浴尘”;龙大渊诗云:“人生何求千钟贵,老去须求一室安”。雅称梅妻鹤子的林逋《宿洞霄宫》诗云:“秋山不可画,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这些历代名人,他们或探胜,或隐逸,或求仙问道。咏着这些诗,如身临古风郁郁的意境,别有一番陈酒新茶的神韵。这些诗,使今天的人们可以认知往日洞霄宫许多鲜为人知的山水文化、名胜古迹、传闻轶事、历史典故。诗是诗人身世情感融入景致后的抒发,绝佳的山水景致是立体的画,凝固的诗。

洞霄宫辖属,临安说临安的,余杭说余杭的,余杭、临安方志各有载入。究竟辖属余杭还是临安?我们让历史沿革来说,清余杭知县龚嵘诗是这样说的:“溯自元封兴废事,一千七百纪难忘。”以诗觅史,引申出一千七百年前洞霄宫就属余杭地界。清宣统《临安县志·山水》载:“按《浙江通志》大涤、天柱收入余杭志中”,清嘉庆《余杭县志·山水》载:“其地则分隶余杭、临安两县,各为详载。”志载,清洞霄宫遗址已隶余杭、临安两县。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余杭知县汪皋鹤诗云:“石础风烟幻,松门岁月长。白云藏紫府,呼吸到华阳。”此说清以前洞霄宫还隶属余杭,之后才分辖余杭、临安两地。此书之石碑嵌在大涤洞岩上可见。岁月变迁,区划调整,实事求是地说,洞霄宫遗址土地现临安宫里自然村约130亩,余杭九峰自然村约40亩。2002年6月28日,余杭中泰林业站、临安青山林业站的冯天喜、张瑞华对遗址周围山林的测量时,中泰九峰村1232亩,青山宫里村2767亩。两村同行一条路,共饮一溪水。现九峰村虽向外搬迁,相见仍如亲人。

本文刊发于《余杭史志》2023年第2期 作者 俞金生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2024-12-1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