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吴越水利之钱氏捍海石塘 功 在 钱 王 杭州自古地处江南沿海地区,对于当时的杭城百姓来说,钱江潮带来的并不是天下奇观,而是不断的惨烈潮患。汹涌的潮患经常使百姓饱受饮用水变咸之苦,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百姓生命,这些都极大制约了城市的规模和发展。公元910年钱镠上《筑塘疏》中就阐明了修筑捍海塘对民生的重要性。 说到海塘,吴越国国王钱镠,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公元907年,钱镠被封为吴越王。为了保护吴越国国都的安定繁荣“潮患”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在亲赴灾地视察后,他决定兴建石塘抵御潮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八月,他调集20万军民在候潮门、通江门外,开启了捍筑海塘的壮举。 《杭州运河史话》p39 但是潮水冲击严重,用类似筑城墙的版筑法工艺修筑的海塘很快就被潮水冲坏了,钱王于是命令五百士兵,以强攻射潮头,同时亲自到伍子胥庙祈祷,果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潮头直奔南岸的西陵而去,这样筑塘的空间就有了。同一时间,钱王还改进了筑塘工艺,创造了竹笼石塘的筑塘技术。 钱王捍海塘结构简图 五代钱镠竹笼木桩塘 竹 笼 石 塘 那么竹笼石塘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钱氏捍海塘属“竹笼石塘”结构,用石头、竹木、细沙土等材料筑成,变革了传统的“水来土掩”的版筑土塘方法。这种以竹笼盛巨石,用木桩固定的办法,在海塘建筑史上称为“石囤木桩法”,是我国水利工程建筑史上的一项重大科技成就。 五代捍海塘遗址塘内木石结构(北向南) 钱王捍海塘的主体结构由靠江潮一边的滉柱和滉柱内侧的堤坝两大部分组成。滉柱直面凶猛的江潮,排列科学,既可以分杀水势,抗击潮水的冲击;又可以使潮水带来的泥沙在这里迁回沉积,保护海塘。 五代捍海塘遗址(海塘外侧结构) 吴越国钱王修筑的捍海石塘,防海潮、蓄淡水、利泄洪,是两浙水利史上史无前例的壮举,解决了钱塘江的潮患,也使杭州“城基始定”。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