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细雨如丝,在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内,“斯文在兹——我的‘四库书房’体验展”正式开幕了。 书友们可以翻阅《四库全书》,手抄古籍典章,制作古线装拓本,与先人隔空对话,探索杭州韵味,追寻历史印迹。 书海扬帆 书海畅游,扬帆起航。书友们进入展厅,沉浸在文史知识的海洋,从展板、视频和讲解员口述中知晓杭州城市演变历程,熟悉历史故事和典故。同时还集齐了六枚代表杭州历史上重要文化线索的印章,在点滴线索中寻觅传统文化的星火之光。 浙江是明清文化的重镇。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浙江籍学者文人和藏书家不仅提供了珍贵的书籍和文献,还积极参与了全书的校勘、考据、注释。书友们了解献书、著书的过程,聆听杭州籍藏书家们抢救藏书、补抄古籍的故事,无不深深赞叹。带着敬仰之情,与历史对话,还收获了“文史状元郎”桂冠。 书香艺韵 雕版印刷技艺被称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这项技艺始于隋代。我们从《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四部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典籍,《朱子读书法》、《乾道临安志》、《西湖游览志》以及吴宅主人吴振棫的《养吉斋丛书》做成雕版,书友们自己动手,实践操作传统的雕版印刷技术,收货一张张专属于自己的古籍书卷。 展厅内,一千多卷四库书籍,书友可以任选自己喜爱著作,手动抄写,感受历史的回响,今人的沉思。(认真抄完一页,还可以在咨询服务处领取小礼品)
来到书房,仪式感不可或缺。那么《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古典著作,她们的“书皮”又是怎么包装的呢?古籍装帧课程为大家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包背装是中国古籍的一种装订形式,它起源于南宋后期,是我国元明时期书籍的主要装帧形式,也是《四库全书》最主要的装帧方式。书友们跟着古籍修复师,用纱纸折搓纸捻,用手指感受浆糊的厚薄与均匀度。一折一压,一装一订,尽显古法装帧的魅力,感受着古籍中蕴含的岁月变迁,成功制作了一本属于自己的精美软面包背装样书。
嘉惠学林,功在千秋。在龙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身边的“四库书房”,观赏传世藏书,与古人相遇,与文脉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