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禹杭履迹
 
“展”开说说|吴越国的江海之利⑥——设闸建塔
来源:水韵西湖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02-23


  第二单元

 吴越水利之设闸建塔 

设立闸口

说起吴越国的江海之利,钱塘江是绕不开的话题。在当时,吴越国的船只从杭州港出发,顺着钱塘江扬帆起航,积极开拓海路,一时之间,形成了“舟楫辐辏,望之不见首尾”的繁盛之景。在享受钱塘江带来的独特地理优势下,杭州城同样遭受着钱塘江带给这座城市的苦难。为此,吴越国在钱塘江边筑起了海塘,抵御凶猛的江潮。

除此之外,却鲜少有人知道,他们还在钱塘江入海口处,设立闸口。

吴越国时期,境内的江南运河是人员流动、物资运载的重要河道,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北起长江南岸,南止钱塘江岸。但在当时,因大运河和钱塘江存在较大的水位差,钱塘江上游及周边地域过来的一些货物要想进入运河,就必须人扛畜驮,极不方便。加上汹涌的潮水,携带着大量的泥沙,不时冲击并堵塞着河道,阻碍了交通的正常运行。于是,吴越国钱镠决定:“置龙山、浙江两闸,以遏江潮入河。”

微信图片_20240223111203.png

江南运河图

《杭州古港史》

浙江闸与龙山闸结构巧妙,两处闸口的海拔高度及其高差恰好与江水的潮位及差值相符合,涨潮及平潮时开上游龙山闸出入船舶,落潮至停潮时开下游浙江闸进出舟楫,使运河与钱塘江的通航不受江水潮位的限制。

这一千多年前的科学原理,仍被现代国内外不少水库大坝及落差大的河流所采用。

微信图片_20240223111206.png

五代时期杭州地形

建立高塔

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年代,吴越国历代钱王不仅积极治理钱塘江潮,同样也寄希望于“神明”可以镇潮。钱塘江边的白塔和六和塔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微信图片_20240223111208.png

白塔(老照片)

微信图片_20240223111211.jpg

白塔(现状)

白塔位于钱塘江边龙山闸所在的白塔岭上,是第三任吴越王钱弘佐为祭祀江神而建。六和塔在距离白塔一公里开外的月轮山上,是杭州净慈寺高僧智觉禅师和僧统赞宁为镇摄江潮,在最后一任吴越王钱弘俶的赞助下始建该塔。

微信图片_20240223111214.png

六和塔(民国初年摄)

微信图片_20240223111216.jpg

如今的六和塔

对于来往的船只而言,两座塔除了祈福保平安之外,还兼具着航行标志的作用。上下往来于浙江以及从运河出入浙江的商船客舟,远远看见白塔,就能知道离龙山闸的大致距离。

六和塔建成后,外海来的船只都把它当作指明航向的航标,白天以高塔为记,夜间以僧人在塔内所燃灯光为识。所谓“灯通海客船”,“塔灯夜灿,海舶望此而归”便是古人对六和塔作为灯标作用的真实写照。

设闸建塔是吴越国为抵御江潮、积极开阔海外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时光流转,浙江、龙山两闸早已不在,而白塔和六和塔历经多次修缮,仍屹立在钱塘江边,怀抱着钱王的期望,一直守护着杭州这座城市。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2024-12-1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