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中路79号(老门牌93号、95号),是著名老字号——万隆腌腊店所在地,至今仍在经营火腿、咸肉等腌腊制品。该店位于河坊街与中山中路交汇十字路口的西北角,是一座西洋风格的三层楼,房屋建筑面积为232.99平方米,占地面积为1分3厘2毫。 商店大火催生西式建筑
万隆最初的店名叫万隆盐鲞店,主要经营鲞鱼,兼营火腿、咸肉。据说创始于1864年,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民国10年(1921年),鄞县籍商人陈国华联手陈希亮、陈梦驹、陈舒仲等人,集资3000大洋,从汪少青等人处整体买入万隆盐鲞店。那时的万隆盐鲞店,还是一座双开间木结构的中式房屋,陈国华等人买下商店后,对店堂布置作了重新规划:设立了环列玻璃门壁橱,展示精致火腿;木制柜台上方,设立多只挂钩杆,挂出戌腿、风腿、酱鸭、酱肉、香肠等;柜台上摆放陈列大盆,里面是醉瓜鲞、油筒鲞等各类鲞鱼。万隆换了新主人后,主营业务改为咸肉、火腿等腌腊制品,店名也就换成了万隆腌腊店,由于商品种类增多,货源丰富,质量优良,价格实惠,所以生意也就越做越红火。 当时,中山中路还是一条石板铺就的狭窄小巷,小巷两旁的商店都搭有遮阳棚,棚与棚之间靠得很近。1926年,临近万隆的一家商店失火,引燃沿街的遮阳棚,于是热闹街市成了一片瓦砾场。万隆腌腊店的双开间木结构房屋被大火彻底焚毁,而店内的火腿则被大火烤得香味四飘,香味引来了一群乞丐,他们从瓦砾、灰烬中挖出烤熟的火腿,围坐在一起大啃大嚼,引得路人纷纷围观。 大火过后,杭州市政当局乘机推出道路扩建改建规划,划定建设红线,新建商铺必须后退到红线之后。生意红火的万隆,本来就已经感到店堂太小,大火也给了万隆一个发展的机遇,陈国华等人出高价将隔壁的禽蛋店店址买了下来,建起了三层的西式楼房,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万隆腌腊店
万隆咸肉才是拳头产品
万隆腌腊店如今以卖火腿出名,所以,商店的大门上现在挂出的招牌已经是“万隆火腿庄”。但是,当年陈国华经营的万隆腌腊店,销路最好、名声最响的商品,则是万隆自己腌制的咸肉,不仅在杭州畅销,而且还远销到济南、天津、上海等不少大城市。
陈国华在经营万隆腌腊店时,物色到一名腌腊制作高手,即海宁籍商人王根松。王根松被聘为万隆腌腊店经理后,万隆除火腿从金华进货外,咸肉一律由自己精制。咸肉原料选用东阳、义乌细皮白肉的上等猪肉,王根松亲自指导腌制,并严格把关,如有腌制质量不过关的咸肉,则坚决不出售。很快,万隆咸肉的美名就开始在杭州传开。 在经营上,王根松既重零售,又重批发,并一改等客上门的传统做法,把推销目光重点投向了上海。当时上海南京路上有三家著名的南北货店:三阳、天福、邵万生。这些名店虽然店堂很大,但仓库却很小,营业员又比较注重卫生,讨厌那些油腻的商品。针对这两个问题,万隆推出相应举措:将咸肉分为1元1包或2元1包的小包装,用荷叶包装,再标上红色蜡光纸的招贴(写明商店地址、商品名称),小批量及时给予送货。这种做法得到了上海店家和营业员的认可,万隆咸肉也因此进入上海市场。由于质量优良,价格实惠,万隆咸肉很快在上海市场站稳了脚跟,后来,天津、济南、苏州等不少大城市也都出现了销售万隆咸肉的柜台。 注重宣传,提高知名度,也是造就万隆咸肉响亮名声的另一个原因:1927年春天,杭州平海路旁办起了国货展览会,万隆将咸肉等商品送去展览;1928年12月,杭州国货陈列馆新楼建成,万隆将咸肉等商品送去陈列;1929年,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万隆送去的咸肉等商品获得好评。所以,当时杭州知名餐馆王润兴推出的知名菜肴“盐件儿”,主料也都一直选用万隆的咸肉。 红火生意招来竞争对手 万隆从一家并不出名的小店,一下子成为杭州名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与杭州毗邻的湖州、新市、盛泽等地的商店也主动加入销售万隆咸肉的行列。万隆腌腊店当时的年利润超过了万元,引起了不少做腌腊生意者的羡慕,随后,杭州出现了一股开腌腊店的热潮:清河坊新开了金华火腿公司、和济火腿公司,清泰街冒出了大东阳、华丰等腌腊店,庆春街盐桥旁开张了信丰昌腌腊店……更要命的是,新开的腌腊店还要挖万隆的经营人才。不久,万隆腌腊店经理王根松被挖到邻近的金华火腿公司担任起经理。万隆顿时失去经营大将。但是,陈国华等人也有识人才、挖人才的本领,时间不长,他们就将曾在上海冠生园担任营业部主任多年的汪炳炎邀来店中担任经理。汪炳炎到任后,进一步重视杭州店的零售生意,把万隆咸肉、火腿的零售生意做得更加红火。当时,万隆咸肉零售每斤为3角多钱,而万隆腌腊店每天的营业额高达300多元。在同业竞争中,万隆腌腊店不仅没有衰落,反而更加强势,这一时期堪称为万隆的全盛时期。
然而,万隆的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抗战爆发,杭州沦陷。此前,万隆已经提前停业,大部分职工被遣散回家,万隆的老板陈国华也回鄞县老家暂避。日军进杭城后,万隆腌腊店遭遇大肆抢掠,损失不小。此后一直关门停业。直到1940年,一些万隆的职工自发来杭州谋生,商议恢复万隆的营业,大家共推一个叫王福安的职工临时负责,但是,由于战时货源供应缺乏,恢复营业也就显得极为艰难。1943年,万隆经理汪炳炎回到杭州,正式着手开始恢复万隆腌腊店的营业,但是工作进展始终不大。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万隆腌腊店一度又迎来生意兴旺的红火局面。当时,杭州与金华的交通得到了恢复,万隆的货源有了保证,火腿和咸肉的营业额不断回升。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国民党政府大肆滥发货币,民族工商业再次遭遇空前浩劫,万隆自然也无法避免。当时,物价一天中要涨好几轮,钞票越来越不值钱,工商业企业卖掉了商品,却没有能力补进货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万隆腌腊店的经营才开始恢复正常。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万隆腌腊店一度被并入方裕和南货店,后来,又在原址重新单独开店,只是店名被改为“杭州腌腊商店”。“文革”结束以后,人们对老字号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89年年中,经有关部门批准,这座三层老洋楼前又打出了“万隆”的旗号。 文章选自杭州文史研究会《杭州当代文丛》之《中山中路的历史建筑与商业文化 》 (作者:张学勤/王利民)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