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浙江大学杭州文化研究中心(杭…
书讯 |《杭州文史》第39辑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特别关注
 
书讯 |《杭州文史》第39辑
清代中后期杭州人赏梅风尚
高宗退位之后玺印为什么没有被…
张宗祥的家国情怀
特别关注
 
清代中后期杭州人赏梅风尚
来源:《西湖寻梅》  作者:  日期:2025-02-24

由于西溪的偏远,对大部分杭州人来说,在西湖一带赏梅更为方便。范祖述《杭俗遗风》之“时序类”有“西湖探梅”条,颇有风味:

……春正二月,梅花大放,城中士女,坐船游赏。其船有兰言舫、半湖春等各名目,长可四五丈,内有三舱,有玻璃屏坑,两边玻璃,和合窗槛,大红小呢门帘,其中铺设华丽,点缀精工,身入其境,直拟天上仙宫。船中更包酒菜,另有伙食船只,随旁而行,烹调之美,不可方物。此等船中,亦有吹弹歌唱者,亦有挟妓饮酒者。梅花之盛,莫过孤山、金沙港二处。孤山为宋处士林和靖先生隐居之所,其墓在也。有巢居阁一所,放鹤亭一座,白鹤一双,梅花三百六十株,回栏曲槛,高下栽植。道光间,福建林少穆先生,任杭嘉湖道事,大加修葺。故每逢花开,有本道衙门禁止攀折告示,每树悬牌一块。其上为西泠财神庙,有剧分作会祀神饮福者,亦复不少。金沙港正殿供关圣帝君,其后殿静室水阁等处,前后回廊天井,共栽有百十余株。其余虽有,不及二处之多。但西湖中最大之船,不过三四十号,其余之船,名“撑摇儿”,每船可容坐四五十人,此为搭船。自涌金门搭至圣因寺前,往回均钱五文。小划船容坐四五人,船价亦然。若乘舆骑马,出清波、凤山门,走苏堤,由南至北;出钱塘门,走白堤,由东至西,无不面面皆通。湖上馆店有五柳居,入南宋志书者,陆有闲福居、间乐居四处,肴馔酒果,珍馐咸备,惟醋泖鱼一种,西湖独擅其长。吃茶,则庐舍庵,兼售西湖白莲藕粉。馒头则岳坟面馆,盐甜均美。其余各式摊场,无所不有。而圣因寺前,则更热闹。放风筝,则行宫门口。看碑帖,则岳王庙中。西湖尤有土产一样,名曰“刺菱儿”,童子以划船采取,剥而卖之,形同菱角,大如蚕豆,其味鲜美,此亦世所仅有之物也。

在范祖述的笔下,西湖探梅如同一个艳丽、光彩、盛大的节目,令人陶醉。《杭俗遗风》这本书写作时间应该在同治初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之后。由于太平军曾经两次攻占杭州,昔日花柳繁盛之地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范祖述觉得有责任将此前杭州的升平景象记述下来,留给后人。他在该书的序中说:“兹所记者,不过一切俗情。故曰‘杭俗遗风’。忆自道光年间起至咸丰以来三十年中,其制作之瑰丽,享用之奢华,千方斗巧,百计争妍,实有愈出愈奇之势,可称尽美尽善之观。兹于咸丰庚申辛酉,粵匪两次窜陷,男女除殉难几至百万外,其余皆被掳杀,间有先游他省以及被胁逃出者,已十不获一矣。所在山水之胜,景物之华,莫不蹧蹋殆尽,蹂躏荡然,可胜悼哉!后之慕此名者,不几无所考乎?予既生逢其时,亲睹其盛,故将美景良辰,逢场作戏,以及一切风土人情,详悉缕叙,庶使真情实事不致湮没无闻。虽非有关世道之文,亦足以见升平之盛,于以知夫天堂之喻非诬云尔。”

微信图片_20250224144241.png

▲费丹旭《梅竹山庄图》

所以“西湖探梅”所记是咸丰庚申(1860)以前,杭州未遭破坏时的情况。那时,西湖一带赏梅之地有二:一是孤山林则徐补种的三百六十株梅花,二是金沙港一带所种百十株梅花。论梅花规模,西湖不能与西溪相比,但论游人兴致,则不在西溪之下。时人赏梅,意不止于赏梅,更像是在游湖,吹拉弹唱无所不至,种种美食,更助游兴。这种繁华热闹在偏僻的西溪是没有的。




相关内容
书讯 |《杭州文史》第39辑 2025-02-24
高宗退位之后玺印为什么没有被封存销毁 2025-02-21
张宗祥的家国情怀 2025-02-21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五) 2025-02-21
汪华与忠天庙 2025-02-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