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艺林文韵
 
十年磨一剑的《茶人三部曲》
来源:周新华  作者:  日期:2018-05-14

2000年5月的某一天,身为浙江省作协专职作家的王旭烽正在浙江女子监狱里体验生活,叫“警官三日”。她正在跟女犯谈怎么写稿子、改稿子,她们有一份报纸叫《新生报》。这时省作协有一个人进来,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王旭烽创作的小说《茶人三部曲》第一、二部《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这可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啊。王旭烽还是浙江作家中获得这一殊荣的第一人。她后来回想起来,得知获奖的那一刻,当时的心情是“有点儿恍然”。这多半是因为她当时身处的环境:当时正在女子监狱里体验生活呢。

 

《茶人三部曲》是王旭烽的作表作,是她呕心沥血、历经十个寒暑方始拿出手的作品,这也是第一部反映中国茶文化的长篇小说。作品分为三部,分别是第一部《南方有嘉木》、第二部《不夜之侯》和第三部《筑草为城》,总字数达130万字。这部恢宏的作品以绿茶之都杭州的忘忧茶庄主人杭九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塑造了杭天醉、杭嘉和、赵寄客、沈绿爱等各具不同社会意义和艺术光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在患难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坚忍负重、荡污涤垢、流血牺牲仍挣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气质和神采,寄寓着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毅精神和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倾向。茶的青烟、血的蒸气、心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业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熔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格局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茶人三部曲》从1990年开始动笔,到1999年底改定,整整用了10年的工夫。起初,王旭烽只想花一到两年时间,写25万字左右的一部长篇,以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和一部浙江及杭州的近代、现代和当代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一个江南土著茶人家族的命运。但后来,题材的宏大远远超出她的估计,25万字变成了130万字,本想写一本,却变成了整整三本,前后用了10年时间。

 

王旭烽的写作过程非常艰苦。第一部是手书完成的,她后来曾经跟人说起创作第一部手稿时的经历。当时她住在杭州古荡新村一幢房子的顶楼(这还是她那当房地产公司老总的大学同学借给她的),夏天特别热,她也不敢开电扇(因为风扇会把桌上的稿纸吹乱),只好用一块湿毛巾搭在头上,再接一塑料桶水放在下面,将脚浸在里面,这样多少可以降点暑气。伏案疾书时,手上的汗珠都滴在了稿纸上,把字迹都弄花了。这部珍贵的手稿,她后来捐给了浙江图书馆,这也是浙江图书馆有关当代文学史收藏的第一部手稿。

 

从第二部起,王旭烽开始用电脑打字。她那时已经有孕在身,作为一个高龄产妇(已近40岁),但为了创作,她全然不计后果。王旭烽说:“一部好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程度,二是具有不可重复性,三是要在文本、语言、结构上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要有差异。我在小说中用了三种语言,即使用了成语、诗词,追求工笔画般的细致;用了吴越方言,杭州人读起来特别亲切;还有外来欧化的长句子,主要是用在展示内心世界和抒情时。我是学历史的,历史学锤炼了人的品格,穷尽一生追求一个真理是我们的座右铭。我的习惯是写完了以后要朗读,看看是否通顺,删除多余的词,特别是副词。我每部作品都修改了5遍。”

 

等小说第三部《筑草为城》完成后,王旭烽的孩子郭七月也已经快三岁了。那天,她对孩子说:“咱们庆祝一下吧!”于是领着孩子走到街上,买了一束鲜花,让孩子捧着。她后来在接受采访时,特意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她认为这孩子也是这套书的半个作者。

 

很多人很好奇王旭烽为什么会想到创作《茶人三部曲》这个题材?其实这里面也是有渊源可寻的。她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从原杭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先是在省总工会的《浙江工人报》当记者,后来到了中国茶叶博物馆工作,从此开始接触到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也接触了很多茶人。这也促使她开始了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和思考。她曾经说过:“如果用一种植物来关照我们这个民族的话,没有什么比茶来得更为合适了。茶的内敛、历史悠久、生命力旺盛的特点,很多地方与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相关。”

 

王旭烽热爱自己的故乡,辛勤地创作。她说:“写作是一种孤独的劳动,当我们在文学中看人生、看幸福、看人际交往和终极关怀时,就如同有一根血脉相连。十年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一个农夫劳作的态度来耕耘这片茶园,我感受到了工作的艰辛和欣慰,也习惯了自己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质朴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我把我虚构的文学世界建立在我脚踏实地生活着的大地上,这既是文学生涯所然,也是命运所然。”这年秋天,当茅盾先生的故乡乌镇收获菊花的时候,王旭烽也收获了文学创作的丰硕果实。

 

“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一位评论家这样称赞王旭烽和她的《茶人三部曲》。《茶人三部曲》中杭氏忘忧茶楼上的那幅出自《诗经》的对联倒似乎恰好可以做这句话、也做王旭烽和她的写作的注脚:谁为荼苦,其甘如荠。

 

《茶人三部曲》给王旭烽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也影响了她后来的职业选择。2007年,她辞去了省作协专职副主席职务,来到偏处杭州西郊临安市的浙江林学院(后改名浙江农林大学),参与筹建了国内第一个以茶文化命名的本科学院,更在四年后担任了学院的院长。在她的统领下,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办得风生水起,影响日益扩大,2013年还与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共同承建了全球第一所以中国茶文化为特色的孔子学院。2014年,在她持续不懈的努力下,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批文,同意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落户浙江农林大学。这样的对外汉语推广基地在国内高校中只有三十几所,且多为985、211高校,而浙江农林大学作为一所省属高校能争取到这样的殊荣,与王旭烽个人的魅力及努力追求是分不开的。

 

如今的王旭烽,已然不完全是过去那个成功的作家了,她已经成为一名资深的茶文化研究学者,以及竭力向世界推广中国茶文化的文化使者。

 

作者系浙江农林大学文华学院副院长、教授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相关内容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风雅宋 · 跟着馆员读文史 | 临安城的赏菊时尚 2024-11-15
湘湖人物|徐渭湘湖题联 2024-11-04
十竹斋,让“木板水印”重回民间 2024-11-01
吴均:山水文章第一人 2024-10-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