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艺林文韵
 
汉语拼音60年,还记得小时候背过的bpmf吗?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18-05-21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

 

在小学的第一课上一遍遍朗读“aoe”,造句本里歪歪扭扭的汉字中间夹杂着几个拼音,这里藏着每个人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发送微信,内容检索,深夜“码字”……汉语拼音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工具。适逢《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我们该如何诠释汉语拼音的意义,又该如何定位它在汉语传播中的作用?

 

汉语拼音并不是第一个汉字注音方案,但却是最成功的方案。从“祖,音组”的直音法到“国,古惑切”的反切法,使用中国古代的注音方法前,需要一定识字量,这让初学者望而却步。而近代以来,无论是《一目了然初阶》、《江苏新字母》等注音尝试,还是国语罗马字、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文字方案,要么过于复杂,要么不够科学,要么不便于国际交往,多数成了“纸上的蓝图”。站在往圣先贤和近代学者的肩膀上,《汉语拼音方案》不囿传统,独辟蹊径,反复打磨,体现了“当代仓颉”的工匠精神。甫一公布一锤定音,结束了各种方案的争论不休。

1.jpg

 

在现代中国语言文字的改革进程中,发明拼音与推广普通话、推行简化字同样重要。而发明拼音的初衷之一,也是为了帮助学习普通话。秦始皇推行小篆为标准文字,“书同文”自此贯穿了整部中国史;然而,华夏大地山水阻隔,雅言、官话一直没成为“走遍天下全不怕”的普通话,“十里不同音”虽蕴含着地域文化的精髓,却成为沟通交流的障碍。即便一句饭后的问候,是“你掐饭了冇有”“侬切饭了伐”,还是“汝食罢未”“食咗饭未”,稍一越界难免“水土不服”、鸡同鸭讲。而拼音有效保证普通话在传播中不变味、不走形,“为’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

 

汉语拼音的普及,见证着中国发展的奋进身影。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华字典》的出版,让人们打通了说话与认字的界限,一本工具书见证着中国的文盲率从80%下降到个位数,知识的力量让中国步入前进的“快车道”;改革开放初期,经商潮、务工潮纷至沓来,各种乡音汇集一地,普通话成为沟通信息、学习技能的利器,帮助五湖四海中国人天南海北一起寻梦;今天,拼音赶上了信息化浪潮,方块汉字借助国际通用键盘走进电脑与手机,一个个字母借邮件、微信的翅膀,编织出不计其数的经贸大单、文化大餐,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也形塑着当代中国的面貌。

 

汉语拼音的推广,与中国开放的稳健脚步相始终。曾几何时,使用西洋字母给汉语注音遭到了“数典忘祖”“崇洋媚外”等攻击;当汉语拼音从中国标准变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国际标准,那些指责偃旗息鼓。随着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汉语拼音跟着孔子学院的脚步来到世界各国,成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先修课;在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Jiaozi(饺子)、“Renminbi(人民币)、“Zhifubao(支付宝)等拼音赫然在列,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被英语国家接受;去年,德国《明镜周刊》曾以中国红为封面,以汉语拼音“xing lai!”(醒来)为标题,折射着中国崛起的世界影响。当中国的“语言钥匙”成为世界的“文化桥梁”,以汉语拼音为代表的中国名片将被各国聚焦。

2.jpg

 

其实,拼音的发展史本身就印证了中国人立足文化根脉、拥抱开放世界的襟怀。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说:在中国,起先是外国人为外国人而拼音化,后来是外国人为中国人而拼音化,最后是中国人为中国人而拼音化。确实,从四百年前利玛窦给汉字注音以便学习中文,到19世纪中叶传教士涌入中国、借字母拼写中文以便播撒“上帝福音”,从中国学者在波澜壮阔的语文运动中争论汉字存废,到《汉语拼音方案》立足“侍候汉字而不是代替汉字”、将拉丁字母用法中国化……两次西学东渐的历程虽由主动变为被动,但中国重新找回了文化的根底与自信。

 

The city of Beijing!”17年前,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有人发现,当汉语拼音拼写的“Beijing”取代了曾经国际通用的威妥玛拼写“Peking”。一字之差,透视出汉语拼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之变。而当下,随着手写输入、语音识别的发展,汉语拼音是否面临危机?或许,适应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时代旋律,巩固认字工具、学前教育等基础功能,把视野放到信息媒介、文化交流领域,是汉语拼音望向下一个甲子的根本任务。

 

半个世纪前,山西农民曾真诚而纯朴地歌颂汉语拼音:注音识字好办法,一树开下两朵花,一朵摘掉文盲帽,一朵学会普通话。评论君尝试改写这首民谣,作为结语:汉语拼音好办法,一树开下两朵花,一朵装扮华夏地,一朵芬芳海外发。

 

大家晚安!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佳作欣赏 | 《踏歌图》中的年丰人乐 2024-12-20
《走近西湖》论文集|丁云川:“慕侠亭”上镌刻的楹联文字 2024-12-16
李渔:尝以欢喜心,幻为游戏笔 2024-12-04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风雅宋 · 跟着馆员读文史 | 临安城的赏菊时尚 2024-11-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