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为一个精干的经营者,胡雪岩在治店用人方面也有不少高招。他深深懂得善用人者,能使天资、秉性、专长不同的人各得其所、各尽所能。 他经营钱庄,所用号友皆少年明干,精于会计者;办胡庆余堂药号,重金聘请长期从事药业经营、熟悉药材业务、又懂得经营管理的行家担任经理,聘任熟悉药材产地、生产季节、质量真伪优劣的人当协理,作为经理的副手,负责进货业务,还选熟悉财务的人担任总账房。以上三种人被列为头档雇员,称“先生”,他们能写会算,懂业务、善经营,属于穿长衫的“脑力劳动者”,因而一切待遇从优;先生以下,是二档雇员“师傅”,他们略懂药物知识,会切药、熬药、制药,实践经验丰富,是穿短衣、在工场劳动的“熟练工人”,工资待遇低于先生;师傅以下是末档帮工,他们是临时雇来的,主要从事搓丸药等简单劳动,计件付酬。由于分工明确、能位相称、酬劳合理,胡雪岩的钱庄、药号运转灵活,相互协调。 胡雪岩在经营管理中,善于用人之长,客观待人,《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国宝》一书记载了这样两 件事: 有一年,胡庆余堂负责进货的协理(俗称“阿二”)千里迢迢到东北采购大批药材,可当他风尘仆仆地回到杭州后,药号经理(俗称“阿大”)见人参质量不如往年, 价格却比过去高,就埋怨他不会办事。阿二以质次价高是因为边境有战事之故而据理力争,两人一直吵到胡雪岩处。胡了解情况后,留他们吃饭,并特意向阿二敬酒,感谢他万里奔波,在货源短缺的困难时期为胡庆余堂采购到大量紧俏药品。这些话打动阿大的心,他也向阿二举杯敬酒,两人一笑泯怨怒。饭后,胡雪岩吩咐阿大:“古人云,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商事如同战事,应当用人不疑。以后凡采购的价格、数量和质量,就由阿二负责。”阿大怕这样做有了两个阿大会坏了店规。胡雪岩说:“我们就叫阿二为‘进货阿大’。”从此两位阿大各司其职,把生意做得更红火了。 又有一次,胡庆余堂的一个采购人员不小心把豹骨误作虎骨买了进来,而且数量还不少。进货阿大了解这个采购人员平日做事很牢靠,加上自己手头正忙,也未加详察就把豹骨入库备用。有个新提拔的副档手(副经理)得知此事,以为又有晋升机会了,就直接找胡雪岩打“小报告”。胡雪岩当即亲自带人到药库查看了这批药材,发现确实把豹骨误作虎骨了,就命药工全部销毁。眼看由于自己工作失误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货阿大羞愧地递了辞呈。不料,胡雪岩却温言相劝,说:“忙中出错,在所难免,以后小心就是。”但对那位自以为举报有功、等着奖赏的副档手,胡雪岩却发了一张辞退书。因为,在他看来,身为副档手,发现伪药不及时向进货阿大汇报,已是渎职,而背后打“小报告”更是心术不正,用了此类人,会造成上下隔阂。 在择人任事上,白璧无瑕、文武全才者固然是最为理想的人选,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这个时候,到底用“有瑕玉”还是“无瑕石”,就看用人者的眼光了,从以上例子看,胡雪岩在这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 《孙子•谋攻篇》中指出:“上下同欲者胜。”对企业来讲,“上下同欲”就是指企业主与雇员之间齐心协力,而这是建立在员工利益和命运同企业的效益和前途息息相关这个基础之上的。胡雪岩在经营管理中,十分重视运用物质利益这一经济杠杆进行内部运作,以利激人。阜康银号业务发达后,在通都大衢遍设分号,每当胡雪岩雇佣号友时,必定嘘寒问暖,了解其家境及所需,并预支一年薪水,使其无内顾之忧,雇员们感恩戴德,干起活来,自然更卖力。 胡雪岩建立赏罚分明的竞争激励机制。当时,叶种德堂有个切药工业务过硬,人称“石板刨”,但因脾气耿直火爆而得罪人,在叶种德堂呆不下去了,经人介绍,来到胡庆余堂。胡雪岩不但没因他有“牛脾气”而另眼相看,反而按能定赏,给“石板刨”高工资,还提拔他当了大料房的头儿。由于用人所长、赏罚分明,胡庆余堂吸引了各种人才,“石扳刨”从叶种德堂投到胡庆余堂门下后,从22岁一直干到77岁,整整为胡庆余堂效力55年! 对胡庆余堂发展有贡献的人,胡雪岩颁给功劳股。另外,设立了“阳俸”和“阴俸”。所谓阳俸,就像现在的退休金,发给老弱多病无法继续工作的人。而阴俸如同现在的遗属生活补助费,是职工死后,按照工龄长短发给其家属的生活费。阳俸和阴俸当然不是人人可得,须以对胡庆余堂有过贡献为前提,含有论功授益的激励意义。虽然,阳俸、阴俸成了胡庆余堂不小的一笔开支,但收到了解除员工后顾之忧、促使人们竞争向上的客观效果,由此激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所转化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所支出金额。 需要指出的是,胡雪岩建立激励机制并不只限于物质刺激,他还用“仁术为本”、“造福冥冥”等精神因素来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文章原名《广结良缘 以利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