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艺林文韵
 
西学东渐:西方语言词汇的引进
来源: 汉典文化传播微信公众号  作者:陈海东  日期:2019-01-03

作者简介陈海东,上海市人,1953年出生,副教授。197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先后任教于吉林大学中文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系,教授过普通语言学、汉语等多门课程。著有《通俗易懂的语言学》、《汉语史话》、《美国艺术家随笔》、《汉语情景会话》等著作及多篇学术论文。

我国与西方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交往,但那大多是通过西域的中亚和西亚的国家间接实现的,偶然也曾有个别的使臣和商人直接来往于中国和欧洲之间,但那对语言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自明代中期开始,随着一些天主教传教士的到来,我国开始更多地与遥远的欧洲有了交往。而到了清代中叶和末期,由于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封闭的国门被打开,于是大量的来自西方的新观念、新事物涌入了中国,中国人在认识和接受这些新东西的同时,也引入了西方语言中表现这些新观念、新事物的为数众多的新词。这时期,汉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又一次得到了增加,而且这一次的增加比前两次从西域和佛教引入的多得多。

汉语受西学影响而引入的西方语言词汇主要从两个途径引入,一个是直接借自西方语言,一个是间接地从日文意译的西方词语借入。


从西方语言直接借来的外来词可分几类。


一类是参照本国同类事物,并在同类事物的名称前加上“番”(又作“蕃”)、“西”、“洋”等字头以表示其来自外国,比如“番茄”、“蕃薯”、“番椒”、“番菜”、“番饼”(银元)、“西红柿”、“西瓜”、“西药”、“西服”、“西装”、“西裤”、“西学”、“西餐”、“西洋”、“洋山芋”、“洋柿子”、“洋火”、“洋车”、“洋伞”、“洋葱”、“洋油”、“洋袜”、“洋灰”(水泥)、“洋货”、“洋钱”、“洋铁皮”、“洋蜡”等。这类词——特别是前面有“洋”字头的基本都已被新的词语代替,不再通行,如今只有个别词语仍保留在方言或口语中,如吴方言地区的人还喜欢称马铃薯为“洋山芋”,山东人习惯把西红柿叫作“洋柿子”。


第二类是纯音译的词,这一类在清末民初和“五四”时期曾产生过许多,如“英吉利”(英国)、“法兰西”(法国)、“欧罗巴”(欧洲)、“葛朗玛”(语法)、“德律风”(电话)、“赛因斯”(科学)、“德谟克拉西”(民主)。这一类音译词大多由于一般的中国人很难接受,现在已被相应的意译词所代替,而现在仍被保留的多是地名、国名方面的音译词,如“法兰西”、“德意志”、“俄罗斯”、“伦敦”、“纽约”、“巴黎”之类,另外还有一些译音用字照顾到汉语意思或者是已为大众习用的音译词也保留了下来,如“的确凉”、“可口可乐”、“可可”、“咖啡”、“苏打”、“马达”、“模特”、“逻辑”、“幽默”、“浪漫”、“沙发”、“鸦片”、“海洛英””等。而不用来作为日常交际,只是作为学术界的专业用语的音译词那就更多了,这方面的词语主要是理工科和医科等方面的,只要打开这些方面的专业辞典便可发现许多借自西方语言的音译词。


第三类是半音译的词(或者叫音译加意译的词)。这一类词也很多,它们的特点是在西方语词的译音前或后加上表示汉语类别的汉字词素,比如像“冰激淋”、“卡车”、“高尔夫球”、“汉堡包”、“肯德鸡”、“比萨饼”、“萨克斯管”、“爱克斯光”、“道林纸”等。这一类由于加了意译的成分,使一般的中国人都能理解它们的类属,所以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第四类是全意译的词。这类词是根据西方词语的含义或西方事物的特点用已有的汉字组合成的。这类词的数量也很大,例如“轮船”、“火车”、“铁路”、“公司”、“银行”、“民主”、“独裁”、“赤道”、“冷带”、“热带”、“圣诞节”、“复活节”等。这类词严格说来不应算作借词,而是汉语本身的词素互相组合成的新词,但这类词也是在西方新观念、新事物影响下才产生出来的。与这一类词相似,汉语还从日语中引进了一大批意译词。


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都使用汉字。日本在接受西方观念和事物方面曾走在中国的前头,因此日本人先用意译的方式创造了很多新的词语,虽然这些词语日语读音不同,但由于文字上相通或者说它们是用日语原先借去的汉字(汉语单音词)组合而成,所以中国也就照抄了过来并自然地改读成汉语的声音。通过这种转道日本的方式,汉语词汇中又增加了许许多多新的词语。例如现在常用的“革命”、“经济”、“社会”、“教育”、“文化”、“文明”、“劳动”、“环境”、“机会”、“机械”、“科学”、“历史”、“政党”、“政策”、“观念”、“概念”、“目的”、“原则”、“主义”、“现实”、“情报”、“干部”、“同志”、“抽象”、“具体”、“绝对”、“相对”、“直接”、“间接”、“批评”、“调整”、“改良”、“解放”等就都是从日语译词转来的。由于这些词是用汉语原有的单音词素组合而成或是给汉语原有的词语(如“革命”、“经济”)赋予新的含义而造成,因此几乎看不出一点借词的痕迹,很容易为人们接受并一直使用至今。这种来自日本的汉字借词也被人戏称作“汉字回家”,现在已很少有人知道它们是“来自西洋,路过日本”的词了。


汉语的词汇就是在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组合和经常吸纳有用的外来词语的过程中演化、增加、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汉语词汇已经非常的丰富,20世纪80年代所编的十二卷本《汉语大词典》即收词达三十七万条之多,而事实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词——特别是口语中的词和各地的方言、土语词未被收入。正由于汉语的词汇量极为丰富,因此汉语也是世界上几种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


——摘自 陈海东《汉语史话》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风雅宋 · 跟着馆员读文史 | 临安城的赏菊时尚 2024-11-15
湘湖人物|徐渭湘湖题联 2024-11-04
十竹斋,让“木板水印”重回民间 2024-11-01
吴均:山水文章第一人 2024-10-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