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文史动态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5)
来源:史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19-01-23

1

声入心通

1.webp.jpg 

作者王东杰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谭徐锋工作室
副标题: 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出版年: 2019-3-1
页数: 580
定价: 88.00

国语运动在现代中国影响既深且巨,作者将其纳入20世纪中国整体转型的脉络中,探讨语言和文字改革是如何反映并实际参与了这个过程,又对清末民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何种影响。这一考察,侧重于国语运动和国家建构、国族认同、文化理想、地方观念、阶级意识等范畴的互动,还呈现了它和变动中的物质景观、资讯手段及生活方式之间的关联。透过这一个案,本书力图展示,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尽管汲引了不少外来资源,但又怎样高度地依赖于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大传统”。

 

王东杰,河南濮阳人,历史学博士,曾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历史•声音•学问:近代中国文化的脉延与异变》等。

 

2

水稻在北方

2.webp.jpg 

作者曾雄生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10世纪至19世纪南方稻作向北方的传播与接受
出版年: 2018-11-1
页数: 664
定价: CNY120.00

栽培稻源自中国南方,并且很早就进入到了北方,但北方的稻作一直处在时断时续的不稳定状态。10世纪以后,受到北方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南方稻作技术,在有识之士倡导和国家政策鼓励之下,经过由文本、移民和屯田等多种方式和路径传入北方,然而受到自然、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进入北方的南方水稻技术,虽然先天带有北方的基因,但却未能在北方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受,未能获得对于北方来说也同属于外来作物小麦一样的成功。土著化和流动性成技术本地化的障碍。然而,我们也看到,10至19世纪,中国北方一些地方,如山西晋祠、北京京西和天津小站等,稻作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它们分别代表中国北方稻作发展的三种模式,即传统文化模式,皇家政治模式和军事屯田模式。这三种模式虽各有特点,又都受到中国南方稻作技术的影响,或是在“法式”南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曾雄生,男,1962年11月生于江西省新干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农业历史与中国科学通史研究。参与了《中国农业通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与写作,著有《中国农学史》《中国稻作文化史》《中国农业通史·宋辽夏金元卷》《中国农业与世界的对话》《中国稻史研究》等数种,并论著章节、论文、译文及科普文章等多篇,创办并主持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网站(agri-history.net)。著作获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和“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等奖项。

 

3

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和圣贤

 3.webp.jpg

作者: []胡司德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Food, Sacrifice, and Sagehood in Early China
译者刘丰 
出版年: 2018-12
定价: 68.00

在早期中国,食物的制作、消费与交换,以及在宗教祭祀时准备食物、祭献食物的行为,与个人的修身养性、君主的治国之道以及古代的圣人观念息息相关。在餐桌与祭台合二为一的礼仪世界中,人们借由食物体验现实世界的声色耳目等感官享受,却又试图通过食物超越世俗世界。胡司德的这部著作利用传世文献与新发现的考古资料,试图揭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在人的感知、感觉经验中的地位,在与神灵交流时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胡司德(Roel Sterckx),著名汉学家,剑桥大学李约瑟汉学讲座教授。其 研究涉及汉学的诸多方面,包括古代汉语研究,先秦及秦初时期中国文化、宗教以及思想史,中国农业史等,在汉学界颇有影响力。其代表作有《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The Animal and the Daemon in Early China)、《神农的领地》(In the Fields of Shennong)、《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和圣贤》(Food,Sacrifice, and Sagehood in Early China )等。

 

4

青铜器和金文书体研究

4.webp.jpg 

作者李峰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2

本书是李峰先生关于金文书体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古代的复制和书体的变异、跨越文化边界的书写、文献批判和西周青铜器铭文、西周的读写文化及其社会背景等十个方面进行论述,视角新颖,是青铜器铭文和书法的交叉研究。

 

王日根,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闽商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工程。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经济史、海洋史学。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清代海疆政策与开发研究》等。著有《中国会馆史》《明清海疆政策与中国社会发展》《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等。

 

5

汉代神兽图像研究

 

5.webp.jpg


书名:《汉代神兽图像研究》

ISBN9787501058228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潘攀

出版时间:2019.01

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从古代遗留的图像资料来看,除写实地出现在人类的日常场景中的动物外,更值得推敲的是一类经由人类主观赋予其特殊外形与寓意的神秘动物图像。而汉代,正是我国古代神秘动物图像在内容、形态、寓意等方面均产生重大变革的关键阶段。本书即以“汉代神兽图像”为研究对象,广泛收集了目前所见的相关考古材料,在此基础上展开以考古学方法为主、美术史方法为辅的系统研究。

 

潘攀,1986年7月出生于江苏徐州。2008年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获学术学位:2012、2016年分别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导师赵化成教授。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于美术史。曾发表学术论文《苏鲁豫皖临近地区汉代石椁墓的分区与分期研究》《东魏北齐壁画墓的发现与研究述评》《汉代有角神兽研究》等。

 

6

西藏东部吐蕃佛教造像

6.webp.jpg 

作者: 张建林等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9-1
页数: 404
定价: 128.00

芒康、察雅两县所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昌都地区),自秦汉时期便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吐蕃时期佛教的引进、传播和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吐蕃佛教石刻造像分布*为集中的地区。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在这些造像上的历史信息正在慢慢减少。因此,尽早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调查记录,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摸清其保存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意见,迫在眉睫。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建林、田友前、胡春勃,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夏格旺堆,西北大学席琳等为主的联合调查队,于2009年对这两个县6处吐蕃佛教造像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资料整理。本书是对吐蕃时期西藏昌都地区现存佛教遗迹所做的正规考古学调查,包括文字记录、实测图、影像和墨拓等,资料丰富,是目前有关这一区域佛教遗迹*为全面的介绍和原始档案,对研讨吐蕃东部地区佛教造像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建林,1956年生。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先后到宝鸡、西藏等地从事考古工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藏学考古专家。著有《荒原古堡》等,发表论文40余篇。

 

7

近二十年西方史学理论与历史书写

 7.webp.jpg

作者: 邓京力等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9-1
定价: 98.00

本书尝试从整体上揭示199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理论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提出的新问题,把握其间所涉及的关键因素。尝试从中国史学的立场审视其对于重建历史学的理论基础与历史书写的新趋向所具有的价值意义。结合当代中西方史学的发展对于后现代史学理论在史学实践层面的有效性进行考察。对当前西方史学理论试图克服现代与后现代的局限、融合双方有利于推进历史书写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研究,尤其重视那些有利于构建21世纪历史学科发展正当性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邓京力,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著有《历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009年)、《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合著,2001年),合译《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2006年)等。

 

8

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

8.webp.jpg 

作者: []华道安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译者: []李玉牛 
出版年: 2018-12
定价: 58.00

本书从文献材料、考古材料、科技分析、中西对比四方面观察中国古代铁器生产情况。对中国出土的汉代以前铁器做了系统的梳理,总括了中国国古代铁器的生产情况和生产状况,并与西方的一些冶铁生产体系进行了对比,同时介绍了一些金相学基础知识和相关铁器的金相研究。作者重点研究了各种铁器的实用性及其对早期社会变革的意义,表达了对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肯定和赞赏。和中文同类著作相比,本书更加重视钢铁技术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注重传统钢铁技术的发展和意义,并且相当强调运用中西比较的视角。可以说,本书和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样,起到了沟通东西方的作用。

 

作者:华道安(Donald B. Wagner),丹麦人,世界著名冶金考古学者。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现任职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北欧研究所,四川大学特聘教授。20世纪80年代,华道安接受李约瑟邀请,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钢铁冶金”分册,该分册被誉为“迄今为止有关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英文专著中最具权威性的”。华道安主要致力于中国早期铁器与冶铁技术以及中国古代数学相关问题的研究,在国际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15部。

 

9

从隔离病人到治理环境

 9.webp.jpg

作者毛利霞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研究
出版年: 2018-11-30
定价: 74

本成果以 19 世纪英国霍乱防治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史学研究基本理论,在借鉴医疗史、社会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既弥补传染病研究的不足,拓展史学研究范式,又对当今的传染病防治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毛利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任教于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要从事世界近代史和欧美环境史的教学和研究。

 

10

鹰与龙

10.webp.jpg 

作者: []塞尔日·格鲁金斯基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全球化与16世纪欧洲在中国和美洲的征服梦
译者崔华杰 
出版年: 2018-12-1
页数: 284
定价: 65

对16世纪欧洲人的两个平行的海外殖民历程(西班牙人向美洲殖民与葡萄牙人向亚洲殖民)进行比较研究,阿兹特克“鹰”被西班牙人所俘获,墨西哥等美洲地区成为西班牙人的殖民地,但与此同时,中国“龙”却成功地击退了葡萄牙人的入侵意图。该著意在打破传统的“欧洲中心论”,从全球史的角度看待殖民主义的历史,提出欧洲的殖民史与帝国史不但有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的成功的一面,也有葡萄牙人在亚洲入侵中国的失败的一面。书中的许多内容对中国读者颇多启发意义,也兼具趣味性,如作者以欧洲学者的视角,对当时民众中流传的葡萄牙传教士残食中国儿童这一谣言进行的历史主义解读,读之令人折服。

 

塞尔日·格鲁金斯基,现就职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同时兼任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历史研究员。格鲁金斯基多年来一直从事16-18世纪的拉丁美洲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屡有力作问世,其中《征服墨西哥》、《墨西哥高原的上帝化身》与《阿兹特克:太阳与血的民族》等著在欧美学界均引发了广泛的学术讨论。学界比较知名的专业刊物如《美国历史评论》、《英国历史评论》、《历史与理论》、《拉丁美洲研究评论》等都对他的著作进行评论。

 

11

科学史新论

 11.webp.jpg

作者: []薛凤 / []柯安哲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范式更新与视角转换
译者吴秀杰 
出版年: 2019-4
页数: 490

通过对历史上不同个案——从果蝇遗传学研究到到“绿色革命”中的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从古典晚期的数学史到战后法国的核反应堆;从对疾病的界定、西方女性健康医学中的社会性别问题,到晚期帝制中国的技术与文明;从科学交换中的道义经济、知识的开放获取到集体作者的署名权,本书分析了如下问题:知识与技术的创造、生成、传播和应用的过程和走向如何被嵌入在社会和文化的整体事实中,成为社会发展中具有驱动性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反过来进一步左右科技发展的方向。本书囊括了具有前瞻性意义的论文,有助于帮助读者看到一幅具有潜力的学术新图景:在科学史、技术史和医学史的交叉地带,尚有许多能带来知识增生节点的新领域有待于深入探讨。 曾经各成一体的科学史、医学史和技术史正渐行渐近,并力图在全球视野中重新确立自己的定位。为了扩展学科对象范围并提出从新角度切入研究问题,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与相关学术共同体联合启动了一个试点项目:把近二十年来在英语学术界中发表的重头论文12篇汇编成一卷科学史理论读本,并将其翻译成汉语供中文读者使用。本书设定的目标读者群是科学史、技术史、医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专业的学者以及大学生。

 

薛凤(Dagmar Schäfer),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宋代和明清的知识文化、技术与政治的关系、科学技术思想发展中物质性与管理实践所担当的角色。已出版的著作有《皇帝的丝衣:明代的官营丝织业》(1998)、《宫廷与地方:十七至十八世纪 的技术交流》(与故宫博物院的学者合编,2012)、《知识文化:中国历史上的技术》(主编,2012)等以及论文多篇。

 

 柯安哲(Angela N.H. Creager),生物化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科学史专业托马斯·西贝尔教授(Thomas M. Siebel Professor),同时也是历史系菲利普&罗林斯教授(Philip and Beulah Rollins Professor),2014—2015年任科学社会史协会主席(History of Science Society ,HSS)。主要演讲领域为20实际的生物医学研究史。主要著作有The Life of a Virus: Tobacco Mosaic Virus as an Experimental Model, 1930-1965 (2002)、Atomic Life: A History of Radioisotopes in Science and Medicine (2013)、Feminism in Twentieth-Century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主编2002)等以及论文多篇。

 

12

孤独的帝国

 12.webp.jpg

作者: []波波·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副标题: 俄罗斯与新世界无序
原作名: RUSSIA AND THE NEW WORLD DISORDER
译者袁靖 / 傅莹 
出版年: 2019-1-1
页数: 445
定价: 69

在这本开拓性著作中,知名学者波波·罗审视了俄罗斯外交政策与日渐无序的国际环境之间的交互影响,并对新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背景做了透彻分析。作者认为,俄罗斯处理区域事务和全球事务的方式反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感知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冲突。 俄罗斯认为西方式微、俄罗斯复兴,一个新的多极秩序已拉开帷幕。但这种理想化的观点与世界无序的状况相左,这一事实挑战了其核心假设:大国主导世界和军事力量的有效性。作者认为时局给人们带来的教训是:在21世纪,只有那些拥抱变化的国家才会繁荣昌盛。

 

波波·罗是国际知名俄罗斯外交与安全政策研究专家,长期专注研究中俄关系。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任澳大利亚驻俄罗斯参赞、英国查塔姆研究所(影响力仅次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智库)副研究员及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13

失衡的世界

13.webp.jpg 

作者: []斯蒂芬·G.布鲁克斯 / []威廉·C.沃尔福思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国际关系和美国首要地位的挑战
译者潘妮妮 
出版年: 2019-1
页数: 114
定价: 52.00

本书对现有国际关系理论中关于美国面临的体系约束的观点一一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与传统国际关系知识相反的结论。两位作者认为,美国的强大实力并不会招致制衡行为,正因为美国拥有压倒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从而在国际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他国家不敢轻易同美国竞争。即使大多数国家倡导多极体系,但由于各国在各种国际制度安排中享受着美国提供的公共产品,出于对机会成本的考量,各大国也很难采取实质行动去制衡美国的权力。因此,在目前的国际体系中,美国的权力并没有受到来自结构的约束,其首要地位可能将会长期存在,美国有机会利用其能力去促进其安全利益。

 

斯蒂芬•G.布鲁克斯 达特茅斯学院政府系教授,著作有《制造安全》(Producing Security)。
威廉•C.沃尔福思 达特茅斯学院政府系教授,著作有《难以捉摸的平衡》(Elusive Balance)。

 

14

民俗之雅:汉画像中的民俗研究

 14.webp.jpg

作者: 朱存明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9-1-1
页数: 300
定价:

汉画像是汉代一种独特的艺术,它以图像的形式,生动具体地记录了汉代的民俗生活,为我们形象直观地了解汉民俗提供了不同于文字记载的资料。汉代许多独特的民俗,以其绣像百科全书的形式得以保存。本书以大量的图片与考古资料,对两汉时期的各种社会问题,如诸神崇拜、生产生活、交往娱乐、衣食住行、饮酒文化等做了细致研究和探索。汉代是中国民族统一性精神的形成期,汉代的风俗已经彰显了汉民族文化的深沉雄大与强悍有力。

 

朱存明,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江苏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台湾辅仁大学客座教授。兼任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美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完成国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学大系》编纂及海外传播研究”。著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获江苏省政府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多次。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轶事》,聊聊湘湖明朝那些事儿 2024-12-16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城市文化精神学术研讨会 2024-12-12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出版 2024-12-10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二辑图录》出版 2024-12-10
书讯|“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丛书”出版 2024-12-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