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 | “钱…
阎步克:“同学们,这是我在北…
重磅图录「王陵秘色」|吴越国…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特别关注
 
灵隐山下的钱塘县治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 | “钱…
“径中径又径”——读《径山志…
熟悉的陌生人
禹杭履迹
 
抢救库书 双丁首功——《文澜阁与四库全书》节录之二十七(中篇)
来源: 文澜书局微信公众号  作者:顾志兴  日期:2019-03-11

八千卷楼被列为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根本原因在于丁家藏书的独特之处。清代以来藏书家特重宋元刊本,黄荛圃取其书室为百宋一廛,吴骞取其书室为千元十驾,陆心源取其书楼为皕宋楼,都反映了当时人的这种观念。


但是,八千卷楼的宋刊本只有四十种左右,元刊本约百种,以数量说自不如百宋一廛、千元十驾和皕宋楼,但何以八千卷楼名满天下?

丁丙藏书印

一是八千卷楼所藏之书多为修《四库全书》的底本,如李杞《周易详解》、俞汝言《春秋评议》等,可以窥见清乾隆时修书的法制。


二是所藏之书多有日本、朝鲜刊本,可见域外刻书风光。


三是所藏之书多名人精写稿本,如厉鹗《东城杂记》、《武林石刻记》等。另外所藏之书多为名人、大儒宿学的收藏本和校本。如《周易本义》《尚书集传》《太平经国之书》等,名儒所校有《易纂言》《郭氏家传易说》之类。这些书“使人读之肃然,有劬学励志之思,不独以流传久远为重”。

《八千卷楼书目》

四是明清著名藏书楼所藏之书丁丙亦收藏甚多。这是最令人瞩目的,使人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感。如从明范氏天一阁、项氏万卷楼、祁氏澹生堂、毛氏汲古阁到清吴氏瓶花斋、严氏芳堂等数百年江浙以至全国著名藏书楼所藏之书,少则一二册,多则数十百册,均辗转流入丁丙的八千卷楼。故而八千卷楼实可作为明清两代藏书楼之缩影。


对此,柳诒徵在《国立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小史》中述之甚详。正因为八千卷楼藏书富,又具有这些特点,所以柳诒徵说:“清光绪中,海内数收藏之富,称瞿、杨、丁、陆四大家。然丁氏于文化史上之价值,实远过瞿、杨、陆三家。”

柳诒徵像及《国立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小史》书影

丁丙八千卷楼的全部藏书今在南京图书馆辟专库贮藏。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时距丁丙之殁已八年,丁氏后人因经商失败,亏空巨万,由官方主持出卖家产以赔偿。是年六月,湖州陆心源的皕宋楼藏书全部售与日本静嘉堂文库,日人转而又“复眈眈于丁氏八千卷楼藏书”(齐耀林《江苏第一图书馆复校善本书目序》)。国内学术界人士十分担忧国宝再度外流。


此时正值端方(1861-1911)任两江总督,听说八千卷楼藏书亦将散出,遂请江苏著名藏书家缪荃孙(筱珊)到杭州与丁氏后人洽谈,最后以七万五千元的价格成交,收藏于端方创议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江南图书馆内。丁氏八千卷楼藏书虽离杭他去,但较之皕宋楼藏书栖居域外,究属大幸之事。

八千卷楼旧藏、吴焯批校跋本《唐大诏令集一百三十卷》

当时八千卷楼主丁修甫(丁申之子,丁丙之侄)以低价将藏书售与南京,使八千卷楼故物不致散佚,缪荃孙在《艺风堂文漫存·丁修甫中书传》中称赞说:“自遭家难,君摒挡所藏悉还公债,而不留丝毫,以备一己之需,固杭人所共谅。至于书籍,全归江南图书馆,价虽稍贬,而书无少逸,易一地耳。书固可按目而稽,在江南,犹在丁氏,君筹之熟,计之决,识者尤知其苦心矣。”


丁丙八千卷楼藏书自售与南京图书馆后,民国3年(1914)由齐耀林邀约胡宗武、曹掾梁重加校理。费时六月,纂成书目,经统计:经部有三百五十三部、六千一百四十六卷,史部有四百九十部、二万零七十四卷,子部有五百八十五部、一万一千零六十八卷,集部有一千一百二十部、二万二千五百九十二卷,总数为二千五百四十八部、五万九千八百八十卷(藏阅书五百四十四橱不计在内)。


丁氏八千卷楼藏书至今仍完好地保存于南京图书馆,这和历代工作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抗日战争时期,南京被日军侵占,八千卷楼旧藏再度遭遇劫掠或焚毁之险。著名学者胡道静告诉笔者,为使这批珍籍不致散佚,图书馆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些珍籍辗转运至苏北等地佛寺保存,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始运回南京。

南京图书馆老照片(时为国立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

丁丙的藏书事业还有一事值得一提。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曾于嘉庆十四年(1809)、十八年(1813)分别在杭州灵隐寺、镇江焦山寺建立“书藏”(见阮元《杭州灵隐书藏记》、《焦山书藏记》)。杭州灵隐书藏毁于太平天国战火,焦山书藏却无恙。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广东梁星海来杭,告诉丁丙:“游焦山,见藏书未毁,瑶函秘籍,如在桃花源不遭秦火。山僧尚守成规,簿录管钥,虽历七八十年,流传弗替。”但焦山书藏尚空四橱,拟募书以充收藏。丁丙闻讯,即“检嘉惠堂所藏、所刊、所写诸书,又从朋好分别乞家集凡四百五十一部,计二千六百卷,综一千册,缮目弆置其中”。他还想恢复杭州灵隐书藏,惜未成而身逝。

如今入藏《文澜阁四库全书》的灵隐寺云林图书馆

光绪十四年(1888)丁丙在主持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后,检点出家藏四库著录之书,筑嘉惠堂藏书楼以贮之。嘉惠堂之名,取自清政府的褒奖令——丁丙主持修复文澜阁后,浙江巡抚谭钟麟曾将其经过具文报告清政府,清政府谕旨中有“文澜阁毁于兵燹,其散佚书籍,经丁申、丁丙购求藏弆,渐复旧观,洵足嘉惠艺林”之语。嘉惠堂匾额由谭钟麟手书,悬于藏书楼之正堂。


嘉惠堂占地约两亩,原址在杭州头发巷口。据丁丙《八千卷楼自记》,当日嘉惠堂大体规制如下:藏书楼总共五楹,堂屋之楼层即为八千卷楼,显然是为纪念其祖父丁国典而保存的旧名。嘉惠堂之后有室五楹,上有匾额“其书满家”,其上为后八千卷楼。后八千卷楼之西又辟一室,称善本书室,楼上称小八千卷楼。

晚清画家顾锿作《八千卷楼藏书图》赠八千卷楼主人丁丙

这些藏书室中以小八千卷楼藏书最为珍贵,中藏宋元刊本约二百种。同时选择明刊之精本,旧抄本中之佳本,及著述稿本和校雠秘册,总计二千余种,附藏于宋元刊本之左右。至于四库著录之书,则藏之八千卷楼,以经、史、子、集,按《四库简目》排列,合计有三千五百部,《钦定古今图书集成》、《钦定全唐文》同藏于此。


后八千卷楼主要藏四库未采录之书,以甲、乙、丙、丁标目,共得八千多种,内含制艺、释藏、道书,以至传奇、小说悉附藏之。丁丙于嘉惠堂竣工之日,特作《八千卷楼自记》一文告诫其侄丁立诚、其子丁立中:建藏书楼乃“吾祖吾父之志,吾兄未竟之事,吾勉成之,小子识之。并命兄子立本书诸壁,以示后之子孙永保之”。

丁丙画作《仿王廉州山水》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灵隐山下的钱塘县治 2025-01-02
吴山广场旁这个“小区”曾出过大人物!他的一个决定,救下好多人… 2025-01-02
“径中径又径”——读《径山志·游记》 2024-12-30
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周贺诗集》 2024-12-30
湘湖轶事|何舜宾与知县邹鲁 2024-12-3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