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該書對宋代書籍刊刻所使用的字體以及寫手、刻工進行研究,分析宋代書籍刊刻中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字體特點,從字體書寫角度為宋版書的版本鑒定提供參照;分析宋代書籍刊刻字體與名家書法之間的關係,探討書法史不曾關注的宋代底層寫手、刻工的書法造詣和他們的生存狀態。該研究圍繞宋代刊刻書籍的原版書圖像和史料記載展開,運用篩選、歸納、比較、描寫等方法,將宋代書籍刊刻字體進行分類整理,建立宏觀與微觀、時間與空間的立體分析框架。書籍刊刻的正文有仿顏體、仿歐體、仿柳體、仿蘇軾體、仿瘦金體等楷書字體,這些字體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少數書籍的正文為篆書和隸書。書中的序、跋,除了楷書、篆書、隸書之外,還有行草書。書籍的正文以楷書為主,序、跋以行草書為主。寫手們書寫正文時都模倣前朝或者當朝的書法家楷書,按照楷書的規範書寫,沒有形成程序化的「匠體」風格,他們的書寫雖然不屬於書法創作,但字體端莊嚴謹,楷法遒美,可以跟書法家的楷書作品相媲美。書中的序、跋一般請業內知名人士撰寫,有的直接將寫好的行草書手寫稿上版刊刻,這些序、跋除了實用之外,書法藝術性也很強。宋代書籍刊刻字體的整體風格沒有脫離「宋尚意」的範疇。該書從藝術史的角度,探討書籍刊刻工藝對字體藝術性的影響,以及「宋體字」最終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時,還對宋代社會的文化、經濟等方面進行考察,分析當時書籍刊刻全面繁榮的原因及寫手、刻工的基本收入。書坊刊刻經營書籍的利潤很高,但寫手、刻工等工匠的收入低,他們屬於宋代社會的底層。
周勁松,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先後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中國文聯出版社副編審、美術分社總監。書法以二王為宗,旁涉篆隸,多次參加全國書法展覽,作品在韓國、日本等國家以及我國臺灣地區展出。2014 年,參加「筆墨圖騰──當代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呼和浩特)。2015 年,參加由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和《中國書畫》雜誌社主辦的「三人行─ ─京師三博士書法展」,分別在北京和山東成功舉辦。2016 年,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美術館舉辦「周勁松博士畢業書法彙報展」;參加「聚藝‧江南──中國青年藝術家邀請展」(蘇州)。在專業刊物發表書法論文十多篇,多次參加藝術類教材編寫,並負責編輯中國文聯重點項目中國國粹藝術書籍二十多種。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