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年年雅集茶人家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禹杭履迹
 
韬光寺烹茗井是太守白居易在杭州留下的一个茶趣遗迹
来源:《杭州茶趣》  作者:顾志兴  日期:2019-07-31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的仲春时节,杭州西湖已经春暖花开,到处可见喜乐的游人。白居易这天也非常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设家宴呼朋唤友了。

 

白居易像.jpg

白居易

从长庆二年(822)十月白居易赴任杭州刺史,到现在前后差不多3年了。作为一州之长,他请客吃饭无数次,但今天他对于这次家宴表现出的那种毫不掩饰的期盼和喜悦,还是第一次。为了今天这个特别的“饭局”,他昨晚就推敲写好了一首诗,端正抄写了放进一个硕大的信封,今天一早让几名仆从骑了马,还另外牵了两匹,赶到灵隐山韬光寺,将信递送给韬光禅师。

 

一个上午,白居易都在官衙后院自己的住处,督率几名大厨精心烹制菜肴。韬光禅师可谓白居易在杭州的挚友,但为了让大和尚吃好这顿斋饭,除了荤腥食材绝对不能进门之外,一切锅碗瓢盆都是用热水洗了又洗,以确保绝对的清素。这些细节也是白居易叮嘱和检查的重点。

 

时近中午,前往邀请韬光禅师赴宴的几名仆从回来了,却报来意外情况,没有把这位尊贵的客人请到。

 

仆从把上午进山邀客的情况简要作了汇报,白居易听了简直不敢相信。原来,杭州城市立足的这片土地,原是海潮退落后留下的斥卤之地,盖个房子修条路还勉强可以,打井吃水就出问题了。在这片土地尚未得以充分淡化之前,地下井水苦咸不堪,不要说人畜无法汲来饮用, 便是种庄稼也不行。这样,稍稍远离西湖一点,生活和生产用水就无法解决。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唐之前杭州城市总是“长不大”的原因。唐德宗兴元元年(784),杭州刺史李泌在西湖东边开凿相国井、西井、方井、金牛井、白龟井和小方井等六井,以此引西湖淡水东入城区,在解决杭州居民饮水难题的同时,也加快淡化这片盐碱地。40多年以后,白居易来杭州时,六井已有不同程度的淤塞,西湖变得越来越浅,杭城饮用水的质量仍无根本改善,任你厨艺再高,食材再好,美味佳肴都与杭州人无关。白居易下决心疏井浚湖,筑堤捍湖,捐出俸禄设立浚湖基 金,积数年之功,终使杭城百姓喝上了清甜之水,从此杭城稻香、花香、酒香、菜香、饭香、茶更香,生活有了品质可论,他自己也终于可以把嘉宾请到家中,品茶论道,把酒言欢了。所以,他今天邀请韬光禅师来家相聚,高兴啊!

 

韬光观海亭(老照片)。原刊《西湖旧踪》.jpg

韬光观海亭(老照片)。原刊《西湖旧踪》

他想起昨晚自己还以诗作柬,写下了一封题为《招韬光斋》的“诗柬”:

 

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   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   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

 

白居易不用印制精美的洒金大红请柬,而是用素纸亲笔的“诗柬”,这种以诗代柬既是对于挚友的一种特别相待,也是那时文人常有的一种雅事,后来还一直流传到民国早期。

 

这封“诗柬”以五言律诗写就,诗意明白晓畅。“荤膻不入家”,紧扣“斋”字。颔联和颈联的葛根、藤花、青芥、红姜点明都是山野果蔬。尾联点明:设这个“饭局”,不是为别的,而是“斋罢一瓯茶”。这结句的“一瓯茶”颇值得思量,一是从中可以看出唐代杭州已经饮茶成风,饭后一杯茶是省不了的。喝茶之余,就是吟诗论道。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文人风尚。当然,白居易在诗中“命师”云云,也是和他开玩笑。

 

可是,韬光禅师没有赏光。白居易还在纳闷为何诚邀未起作用,仆从早已将韬光禅师的一封回信递到他眼面前了。打开一看,却是一首七言律诗,题为《因白太守见招有答》,诗云: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金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飞锡去,恐妨莺转翠楼前。

 

韬光禅师以诗婉拒白居易的“饭局”,并非为的是从灵隐山韬光寺到钱塘江边的白居易官衙路远不便,他只是表明自己是个山僧,性好林泉之乐,不入闹市。最后一句也和白居易开了个玩笑,您不是有“樊素小蛮腰”这样年轻漂亮的侍妾陪伴吗,我来了恐有诸多不便吧。和尚是出世的,但到一定场合也会来句玩笑话。白居易读到最后,果然哈哈大笑,早把刚才的不悦和不解抛开了。

 

心情一好,白居易便来了兴致,让仆从干脆把已经做好的菜肴选了几个最中意的,放入食笼,然后自己随便吃上几口饭,叫上随从,骑马往韬光寺进发。白居易走了一个多时辰,进灵隐寺山门,辗转上山来到了韬光寺。韬光禅师闻说太守莅临,也是小小地吃了一惊。两人相见,白居易笑骂道:“好你个臭和尚,我太守请你吃饭,你竟然也敢抗命?”韬光禅师哈哈大笑:“太守以前曾寄给我一首诗,难道您自己忘了?”白居易疑惑道:“哪首诗?”韬光禅师随口吟道:“‘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这个《寄韬光禅师》的诗句,是太守写的吧?可见我这地方天香不绝,大和尚想要臭都不可能啊。”两人又一阵大笑,便携手进院了。

 

宾主坐下,小僧进茶。韬光禅师说:“太守召我赴宴,一番美意我领了。这几年来,太守政绩卓著,有口皆碑,原不用我们出家人再来品头论足,是以也随从太守雅兴,奉上一诗说明。只是贫僧不解,太守何苦大费周折,今日非得跑来这僻远荒山不可?”

 

白居易笑而不答,只端起面前的茶水,美美地喝了一口。韬光禅师心里忽然明白,顿时笑开了,道:“‘惟能引水种金莲’,这推谢诗却成了邀请函,太守的‘斋罢一瓯茶’没有打动贫僧,反倒是贫僧一句拙诗引得太守上山了。”白居易乐了:“我这‘饭局’大师可以拒绝, 我这‘茶瘾’大师却不得相拒哦。”

 

原来,白居易喝的这杯茶,正是用韬光寺内“烹茗井”的泉水煎煮的。此井泉水异常清洌,大旱不涸,汲以煎茶真是绝配,引来种养金莲也甚为佳美。每次白居易来韬光,韬光禅师必以“烹茗井”泉水煎煮奉茶。所以,白居易来韬光吃茶,早已吃上了瘾。有时候来访,韬光禅师不巧外出了,白居易便自己动手,汲泉烹茶,每每过足了“茶瘾”方才回城。今天,白居易在韬光也是过足了“茶瘾”(当然,与韬光禅师的交谈也悟道不少),方才心满意足,踏着一路的月色缓缓而归……

 

韬光寺寺内一景.jpg

韬光寺寺内一景

南宋《淳祐临安志》卷八记载:“灵隐山有白少傅烹茗井。”而今,在韬光仍然可以看到“烹茗井”遗迹。白居易曾经自言:“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可见,有好水才有好茶,有好茶才有好诗,有好诗才会有永久的美好怀念。茶的风雅,使得杭州成了白居易一生的念想,便是晚年退居洛阳时,仍然念念不忘:“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文章原名《“诗柬”邀诗僧 斋罢一瓯茶 太守“饭局”可以被拒,太守“茶瘾”不可落下》

相关内容
西湖百亭|精忠柏亭 2024-04-26
杭州Discovery·西湖⑭丨西湖边有座武松墓,他就是《水浒传》里的武松吗? 2024-04-26
三百文买一枝花? 2024-04-24
【杭城迹忆】天真精舍勒铭 2024-04-22
独家爆料!杭州有座很仙的山!观潮绝佳机位!这位超级明星去了又去… 2024-04-2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