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座城市都不可能仅仅具有某种单一功能,一般都会具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功能。城市的各种功能并不是一开始就同时具备的,而是经历了从单一到复合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主导功能先后交替的演变过程。应当承认,农业文明时代政治城市优先发展,城市的功能以政治功能为主,工业文明时代经济中心城市优先发展,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政治城市优先发展逐步转移到经济城市优先发展,城市主要功能逐步由政治功能转向经济功能,这是一条普遍规律。但这一转变是一种渐进性转变,而非突变。在农业时代后期,中国古代城市的性质发生了一定变化,一方面一些大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强化,朝综合性、多功能城市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工商业之都。比如,明清时期的苏州、杭州,不仅商业发达,而且手工业也非常发达,可谓工商并举,这类城市已具有早期现代化城市的若干特点。另一方面,大批经济意义上的“市镇”开始产生,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国古代城市以政治行政功能为主的状况。“即使到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发达,市镇繁荣,‘经济因素’在一些城镇表现得十分突出,但区域内主要城镇所具有的政治或军事功能,则从来就没有削弱过。”明末清初,杭州工商业较为发达,城市经济功能得到不断强化,逐渐成为江浙区域经济中心。
与城市功能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城市结构,尤其是城市空间结构。一般来说,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城市空间结构一般表现在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态三种形式。实际上,城市作为一种文明形式首先是以空间形态出现的,空间也是城市记忆的载体。从这个意义而言,城市研究说到底就是一种空间研究。就杭州而言,秦至南北朝时期,是杭州的“江干时代”。杭州“城”的兴起,“市”的初露端倪,城市规模不大,城市功能基本还停留在“城堡”、“防御”的水平。城市发展靠的是优越的自然条件、人文化境。隋唐至两宋时期,是杭州的“西湖时代”。这一时期是杭州古代城市化时期,也是城市功能由渐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生产交换的需求,“市”的作用得以强化。至南宋,杭州“城”与“市”两大功能完美结合,城市化水平达到一个高峰。城市聚落不断向北延伸,规模不断扩大,“三面湖山一面城”的格局逐渐成形,城市空间由江干延伸至西湖,进入“西湖时代”。元明清时期,是杭州的“运河时代”。南宋覆灭以后,城市中心北移至武林门、艮山门一带。在西湖的不断淤塞、废弛中,运河两岸市场林立、商业繁荣。自19世纪中叶以后,杭州在城市布局、城市面貌、城市功能及组织结构等方面出现了新特点,努力寻找着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契合点。杭州的开埠、沪杭铁路的建成以及钱塘江大桥的贯通直接推动了城市形态演变,牵引着杭州城市现代化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扩展。 文章原名《城市功能的演进》 文章来源《民国杭州市政建设》,第一章第二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