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钱塘人物
 
汪康年
来源:  作者:吴兴农  日期:2020-08-17

汪康年.jpg

汪康年(1860-1911), 初名灏年,字梁卿,后改名康年,字穰卿,中年自号毅伯、毅白、初官、醒醉生,晚年号恢伯,钱塘(今杭州)人。汪康年幼年随父在粤就读私塾,清光绪八年(1882)返里后,在书局任校对工作,不久去汉口,开馆授业。十五年考取八旗官学教习,后考取举人,十八年,考取进士。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招任幕僚。

中日甲午战争后,受维新思想影响创立爱国组织中国公会,力主变法图强,提出:“非将教育、政治,一切经国家、治人民之大经大法,改弦易辙,不足以变法。不久,至上海与诸名流集议,探讨中国之所以贫弱,西方之所以富强"的原因。光绪二十一年(1895),应康有为之邀加入上海强学会。同年在上海创设蒙学会,发刊《家学报》。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封禁强学会,他利用所余款项与黄遵宪等人创办《时务报》,自任经理,聘梁启超担任主笔。该报是当时维新派所创办报刊中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为旬刊,辟有论著、谕折、域外报译、京外近事等栏目,集中了一批著名的办报人才,如麦孟华、章太炎等,撰写了大量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的政论文章,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该报观点新颖,文风清新,吸引了大量读者,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因梁启超在该报发表《变法通议》,遭到《时务报》的当然股东张之洞的干涉,汪康年屈服于张氏压力,解聘梁启超,改《时务报》为《昌言报》,因编辑章太炎等均为维新派人物,故该报内容仍以介绍西学、宣传变法为主,戊戌政变后即停刊。

光绪二十三年,汪康年集资在上海另办《时务日报》,积极发表攻击维新派的言论。1898 ,该报改名为《中外日报》,以洋务派的立场,从表面标榜维新转向彻底地反对维新。戊戌政变后,又攻击康、梁为要犯。同时把矛头对准革命派,并拥护清政府实行“新政”。但在该报的编辑方面,作了重大的改革,改变当时各报普遍通行的做法,为推动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侵占东北的俄军违约拒不撤兵,汪康年愤然致电中外,慷慨力争。三十年,汪康年赴北京补应朝考,任内阁中书。三十ー年,与张元济等在上海组织商办浙江铁路公司,推汤寿潜为总理。三十二年入选学部咨议官。三十三年在京创办《京报》,任社长兼总编辑,以刊发政治新闻为主,立足于立宪派的立场。宣统元年(1909),该报因参与评论“杨翠喜案”涉及清庭丑闻而被查封。二年,汪康年又在北京创办《刍言报》,因宣传立宪保皇言论,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夕而停刊。辛亥革命后,汪康年避居天津,同年年底病逝。著有《汪穰卿遗著》《汪穰卿笔记》等。

相关内容
致敬求是“大先生”|陈从周(下) 2024-12-27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工书善画两翰林:董邦达、董诰父子 2024-10-30
史话杭州·名人杰士: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2024-10-30
“浙西高士”吴颖芳 2024-09-2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