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文史动态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20)
来源:史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0-08-28


1

《诗经》与周代社会交往

 1.webp.jpg

作者:李树军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007

定价: 68.00

作者从周代社会交往的角度,对《诗经》的内容、《诗经》在周代社会中的作用、《诗经》与礼乐的关系、《诗经》的编辑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同时,作者通过《诗经》的内容描写,对周代的邦国、朝见聘问制度、社会宴享、礼乐交往、战争、婚姻等进行研究,并提出若干较新颖的观点。

 

李树军,1974年生人,山东济南人,文学博士,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修辞学和中国古代诗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2

东汉佛教入华的图像学研究

2.webp.jpg 

作者:朱浒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

定价:188.00

《东汉佛教入华的图像学研究》从艺术、宗教、考古等方面对汉代佛教在中国传播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有关佛教初传中国的年代、路线和华化过程,一向是学者们孜孜探求的课题。但由于正史记载有限,佛经记载的求法传说又多不可靠,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佛教初传中国的脉络并不清晰。从20世纪始,麻浩汉墓、沂南汉墓、摇钱树佛像等一批带有佛教色彩的汉代考古发现问世,近年又发现了“小浮屠里”等简牍材料,为我们勾勒出汉代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始面貌。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帛画、铜镜等美术材料中,蕴藏了大量反映当时佛道杂糅内容的图像,如何正确认识这些图像的宗教属性,甄别其佛教因素,在汉画像研究与佛教美术研究间搭建一座桥梁,是《东汉佛教入华的图像学研究》关注的核心。

 

朱浒,男,1983年生,江苏徐州人,上海大学美术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晨晖学者。出版著作《汉画像胡人图像研究》(三联书店2017年版),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3

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

 3.webp.jpg

作者: () 姚平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20-5-1

页数: 419

定价: 78

全书从及笈、谈婚论嫁开始谈起,乃至生育、衰老、死去……缓缓展现一个唐代女子的一生,旨在对唐代妇女的生活作多方位的观察,丰富人们对唐代社会的理解。着重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唐代规范性观念对妇女生活的界定;妇女生活与唐代政治、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唐代妇 女的自我标识以及影响她们角色认同的因素;唐代妇女生活与唐代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等等。除了史书、诗文集、笔记小说和敦煌文献之外,本书采用了大量唐代墓志文献,取材广泛,内容徵实,论述严谨。

 

姚平,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士、复旦大学中国史硕士。1990年赴美留学,就读于伊利诺大学,获文化人类学硕士、历史学博士。现为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终身教授,兼任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Tang StudiesJournal of Daoi st Studies等英文期刊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古时期妇女史、墓志文献,著有《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唐代的社会与性别文化》,主编《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五卷本)》《中国的思想与文化》《在美国发现历史》《开拓者:著名历史学家访谈录》等。

 

 

4

唐诗镜像中的丝绸之路

 4.webp.jpg

作者:石云涛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01

页数:810

定价: 258.00

唐诗中存在大量丝绸之路研究的资料,丝绸之路绿洲路、草原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都在唐诗中有着形象而生动的表现。本书研究的重点是把唐诗作为史料,探讨唐代丝绸之路盛衰在唐诗中的反映,同时也揭示丝绸之路和中外交流的发展对唐诗繁荣起到的推动作用。本书展现了唐诗画卷中的丝路起点城市长安,丝绸之路之陇右道、河西道、西域南道和北道、草原路、吐谷浑之路、唐蕃古道,南方丝绸之路之安南道、五尺道、灵关道和滇缅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丽图景。唐诗见证了丝绸之路各条路线的盛衰变化,从唐诗描写中可以感触唐人丰富复杂的情感心态。

 

石云涛,河南太康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国家汉办“孔子新汉学计划”推荐导师。从事汉唐历史与文学、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要著作有《唐代幕府制度研究》《建安唐宋文学考论》《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中古文史探微》《安史之乱——大唐盛衰记》《三至六世纪丝绸之路的变迁》《丝绸之路的起源》《文明的互动——汉唐间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论稿》《汉代外来文明研究》《中国陶瓷源流及域外传播》《丝路烽烟——汉与匈奴在西域的较量》等。

 

 

5

元代朱子易学研究史

 5.webp.jpg

作者:谢辉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

定价:100

本书旨在勾勒元代学者研究朱子易学的全貌,揭示其在朱子学、易学、经学、理学等方面的地位与意义。全书主体部分七章:*章概述朱子易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南宋后期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二章从元代以《易》应举的士人情况、指导治《易》应试类著作的出现,阐明科举对朱子易学发展的推动。第三章讨论胡方平、胡一桂父子的朱子易学研究著作,及从中体现出的从保守到开放的思想转变。第四章叙述胡炳文、张清子、熊禾、熊良辅注释和阐发朱子易学著作的情况,以及其不同的思路取象。第五章研究元代学者对朱子象数学的基本态度,以及对其象数学具体方法与易图学的不同看法。第六章研究朱子的理气、太极、阴阳等哲学命题,以及有关《易》书性质、作者、读《易》之法、古《易》面貌等说,在元代引起的讨论。第七章研究梁寅、赵采、董真卿三位元代学者,折衷程朱二家易学的情况。

 

谢辉,1978年生。2002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1年起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金石拓片组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学术史、海外汉籍。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郭氏易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资治通鉴纲目考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等古籍整理著作5部,参编《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第一辑,全四十四册)等著作3部。主持国家社科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元代朱子易学研究史”等各级项目3项,参与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梵蒂冈藏明清天主教文献整理与研究”(第二子课题负责人)等各级项目2项。

 

 

6

明代浙直地方财政结构变迁研究

 6.webp.jpg

丁亮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0-6

页数: 309

定价: 99.00

本书研究明代浙江、南直隶地区财政结构的变迁轨迹。分别从田赋、上供物料、里甲役、均徭役和驿传役等几个方面考察明代地方财政的收支结构与办纳方式。全书始终以“徭役及其附带财政责任”为关注对象,指出地方财政的货币化审编自成化、弘治以后已经出现,各类财政资源陆续实现了以白银为单位的核算,但地方财政仍没有摆脱以徭役为核心的办纳方式。徭役全面银纳化改革的尝试,各地虽屡有尝试,最终囿于各种难题而作罢。嘉靖、隆庆以后,中央政府对白银的大量需求催生了“一条鞭法”改革,最终推动了地方财政的货币化转向。

 

丁亮,辽宁朝阳人,历史学博士,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讲师,中国明史学会会员,从事明清史,明代财政史研究。现已在《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历史档案》、《古代文明》、《中山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

 

 

7

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仓储和地方社会

 7.webp.jpg

作者:白丽萍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0-7

本书以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为研究区域,以清代仓储系统中民间性质的社仓为研究对象,对清代长江中游地区仓储与地方社会的互动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内容涉及社仓与地方政治变动、社会变迁、地方精英、基层社会组织、地方仓储体系以及地方社会控制、社会管理等问题。本书认为,清前期长江中游三省官督民办之下社仓的鼎盛和其社会救济效果之间形成鲜明反差,另一方面,晚清时期,同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社仓发展民间化趋势相反,长江中游和上游地区社仓的国家干预反而日趋强化,以社仓为观察入口,地方社会变迁的丰富性由此呈现。

 

白丽萍,1968年生,陕西蒲城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近代社会经济史、灾荒史。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理事、东亚文化交涉协会会员。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项目,在《武汉大学学报》《江汉论坛》《北京社会科学》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8

新语往还

 8.webp.jpg

作者: 沈国威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

出版年: 2020-7

页数: 593

定价: 118.00

本书是一本近代语言史著作,总体论述了近代中日语言交流的过程、特点,指出日语进入现代汉语的时间、典型的事例。介绍了从17世纪传教士的汉译西书工作,到20世纪初中国人汉译日书的历史经过。以《时务报》《日本国志》《辞源》《官话》等文本为例,讨论中日之间语词环流的情况。并专门考察了“热带”“陪审”“化学”三个名词在近代汉语里出现和普及的过程。

 

沈国威  1978 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日语系,1979 年进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1985 年赴日留学,先后在大阪外国语大学、大阪大学深造,1993 年获博士学位。现任日本关西大学教授、东西学术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近代词汇交流史、现代汉语词汇形成史、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著有『近代日中語彙交流史:新漢語の生成と受容』(1994)、《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容受与共享》(2010)、《严复与科学》(2017)、《一名之立 旬月踟蹰:严复译词研究》(2019)、《汉语近代二字词研究:语言接触与汉语的近代演化》(2019)等。

 

 

9

遭遇他者:跨文化的困境与希望

 9.webp.jpg

作者:孙歌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007

定价: 78.00

本书是孙歌教授《亚洲三部曲》的*部,由数篇学术随笔集结而成,亚洲地区,尤其是中日之间,在跨文化交流中遭遇到的障碍和冲突。“中国—西方”“落后—先进”“传统—现代”这些范式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思考世界时无法摆脱的套路。目的性太强的思考,往往会把思想逼进死胡同。孙歌努力摆脱中国近代情节施加的思维束缚,打破二元对立的思考,致力于追问:在全球步入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如何真正跨越文化的藩篱,实现平等对视。  开篇围绕曾轰动一时的东史郎 “南京大屠杀日记”,探讨了如何处理自身与他者的民族感情。随后解读鲁迅、泰戈尔、竹内好、丸山真男等一批思想家,通过他们的挣扎与困境,揭示近代东方在寻找自我过程中的复杂状态。并进一步警醒我们,向世界传达自己的声音时,如何把握民族感情是一个重大考验。

 

孙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2019荣获广受知识界关注和赞誉的坡州图书奖(Paju Book Awards)著作奖。  多年来一直从事政治思想史以及与中日关系、亚洲等现实政治有关的复杂问题研究,致力于推动东亚地区知识分子的深度对话,曾于九十年代与沟口雄三先生共同发起连续六年的“中日知识分子对话”。

 

 

10

抗战变局中的华东

 10.webp.jpg

作者: 吴敏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20-7

页数: 308

定价: 89

抗日战争的烽烟血泪,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创伤和变化。抗日战争史研究向前推进的方向之一,是在中国的各个区域将研究真正“落地”。华东地区,在近代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核心统治区域,抗战全面爆发后大部分地区较早被日军占领。本书以华东的苏南、苏北、浙西、浙东、皖西等地方为场域,利用大量一手资料,力图从军事史、政治史和社会经济史各个层面,阐述多方力量在这一区域的博弈和演进,以此呈现华东地方社会在抗战时期经历的关键性变动和诸多日常性面貌,以丰满抗日战争历史的脉络与内涵。本书于今年策划推出,契合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的主题。

 

吴敏超,女,1979年生,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抗日战争史,著有《国难中的学术与政治:中国经济学界的争鸣(1932-1937)》、《当代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合著),在《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11

恶魔之城

 11.webp.jpg

作者: [] 保罗·法兰奇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企鹅图书

副标题: 日本侵华时期的上海地下世界

译者: 兰莹

出版年: 2020-7

页数: 396

定价: 72.00

日本侵华时期的上海,罪恶深渊中的两个男人在围城之中,演绎了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在耽于享乐的上海,维也纳人乔•法伦得以积累资本并逐渐获得赫赫声名。他是歌舞表演之王,他的名字在臭名昭著的“歹土”夜总会“法伦之家”的霓虹灯招牌上不断闪耀。美国逃犯杰克•拉莱带着被酸液腐蚀的指尖,以“老虎机之王”的身份,在上海闯出一片天。“衣冠楚楚的乔”与“幸运的杰克”犹如两颗殒石在空中轰然相撞,随后又在狂乱的挣扎中携手合作,抱团熬过这座城市彻底沦陷前的最后一段日子。  保罗•法兰奇还原了旧日上海“歹土”外侨的生活,还原了那里的种种罪恶,生动再现了这座城市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一段历史。

 

保罗•法兰奇(Paul French),哈生于伦敦,求学于伦敦和格拉斯哥,曾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出版过多部传播甚广的分析、评论中国的专著。其代表作《午夜北平》是“爱伦•坡奖”最佳罪案实录奖项(Edgar Awardfor Best Fact Crime)和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协会的非虚构类金匕首奖(CWA Gold Dagger for Non-Fiction) 得主。

 

 

12

许倬云说美国

 12.webp.jpg

作者: 许倬云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

出版年: 2020-7

页数: 360

定价: 68.00

客居美国六十余载,华人史学大家许倬云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历史学、社会学相结合的敏锐视角,将他在美国客居生涯中印象深刻也值得回味的人、事、地、物生龙活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并摆回它们所属的文化、制度与社会脉络之中,追溯这些经历背后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源流,讲述从“五月花”号到特朗普的美国发展,以及近年来的衰败、冲突与问题。

 

许倬云,1930年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校讲座教授。1986年荣任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代表著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等。

 

 

13

灵魂猎人

 13.webp.jpg

作者:拉内·韦尔斯莱夫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006

定价: 30.00

本书是一部富有洞察力的、原创的关于尤卡吉尔人狩猎生活的人类学著作。尤卡吉尔人鲜为人知,是生活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科里拉河上游地区的“土著人”。作者基于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集中讨论了尤卡吉尔人生活在“镜厅”世界的实践意义,人、动物与神灵共同居住在这个世界,他们被认为是无穷无尽的互相模仿的双面体。在这个世界,人处于一个“中间状态”,他们的灵魂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身心一体,既是个体自我也是再生的他者。这迫使他们在努力超越差异和维持自我身份的必要性之间进行微妙复杂的平衡。

 

拉内•韦尔斯莱夫,丹麦奥尔胡斯大学人类学、考古学和语言学研究院社会人类学教授。2003年获剑桥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2017年以来任丹麦国家博物馆主任。

 

 

14

英国慈善活动发展史研究

14.webp.jpg 

作者:周真真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

定价: 48.00

自从农业诞生以来,对动物的驯养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本书讲述了猫、狗、牛、马四种和人类最为亲密的动物被人类驯化的历史以及二者不断发展的关系。与其说是被人类驯化,倒不如说是他们选择了人类。原文副书名中“unnatural”一词,正是直接准确的涵盖了本书的写作范畴,也概括出这几种动物和人类产生交集的历史。本书作者是知名记者,终身致力于研究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特别是宠物与人类的关系。他自己养狗、骑马、牧牛,也参与犬赛和赛马运动。通过这些活动,他深入了解了这些动物们驯化的历史,以及他们生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书中讲到了人为育种的宠物狗和猫,天生疾病却被过度繁殖的马,以及一些超级产奶的牛,其中某些调查和披露的内情令人发指,对这些问题的审视和思考,不仅有助于了解动物的生存和福祉,还有利于改变一些行业观念,造福于人类本身。

 

周真真,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15

战争之间

 15.webp.jpg

作者: []菲利普·齐格勒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副标题: 19191939

译者: 周旭

出版年: 2020-6-1

页数: 192

定价: 48

19191939,“二十年停战”期间,衰败的欧洲正走向毁灭之路;在世界的其他角落,政治、军事、文化、科学、经济、社会运动的变化发展仿佛无数曲折的支流,彼此交叉、汇合、分离,最终汇入同一片海洋。本书选取的历史片段,既有“希特勒上台”的主题,又有“查科战争”这样“并不起眼”的素材,前者已经过于熟悉,后者似乎只是不断重复的历史又一次翻版。而作者正是在变动与永恒之间定位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尽管笼罩在两次大战的阴影中,也很难说这段日子是平静幸福的,但众多普通民众的生活不能说是难以忍受的。不管个人的感观如何,时代的巨轮仍不可逆转地向前转动。19191939年发生的事情塑造了现在的世界,了解这一段历史,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世界目前的问题和困境。尽管十分困难,但作者并不满足于单纯地重述历史事件,而是希望用优雅的评述表明自己的立场,特别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欧洲的坠落与世界的改变。本书同时还列出了相关领域的重要著作,为希望进一步阅读的读者提供方便。

 

菲利普·齐格勒,英国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曾在英国外交部任职,蒙巴顿伯爵和爱德华八世的官方传记皆出自他手,另外还著有《黑死病》等作品。

 

 

16

The Making of Song Dynasty History

 16.webp.jpg

作者: Charles Hartman

出版社: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Sources and Narratives, 960-1279 CE

出版年: 2020-10

页数: 400

定价: $120.00

In this ambitious work of political and intellectual history, Charles Hartman surveys the major sources that survive as vestiges of the official dynastic historiography of the Chinese Song dynasty (960–1279). Analyzing the narratives that emerge from these sources as products of Song political discourse, Hartman offers a thorough introduction to the texts and the political circumstances surrounding their compilation. Distilling from these sources a 'grand allegory of Song history', he argues that the narratives embedded within reflect tension between a Confucian model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alism and the Song court's preference for a non-sectarian, technocratic model. Fundamentally rethinking the corpus of texts that have formed the basis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ng and of imperial China more broadly, this far-reaching account of historiographical process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illumin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icial history writing and political struggle in China.

 

Charles Hartman is Professor of Chinese Studies in the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at Albany.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轶事》,聊聊湘湖明朝那些事儿 2024-12-16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城市文化精神学术研讨会 2024-12-12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出版 2024-12-10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二辑图录》出版 2024-12-10
书讯|“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丛书”出版 2024-12-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