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特别关注
 
棋界“刘仙人”旧事——记江南象棋名家刘忆慈
来源:《杭州文史丛编——文化艺术卷》  作者:徐清祥  日期:2021-03-11

江南象棋名家刘忆慈,20世纪30年代崛起于浙江杭州的棋坛“喜雨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参加全国象棋锦标赛,先后获得两次季军和一次第五名,并以“仙人指路”的开局,创辟富有特色的新棋路,被棋界称为“刘仙人”,至1982年逝世止,驰誉沪、浙、苏、穗、京、津等省市棋坛40余年,成为建国初期的象棋国手之一。刘忆慈生前是杭州市政协委员。



因棋招亲


刘忆慈1916年出生于杭州,小名葆奎,身高约1.75米,方面大耳,气宇轩昂,为人作风正派,待人接物和蔼而严谨,自幼酷爱象棋,1928年进徐春泉所开的油纸(伞)行当学徒。徐春泉为杭州著名的象棋高手,有棋坛“豹子”之称,是喜雨台棋楼的“五虎一豹”之一。徐在店内找人弈棋时,允许学徒刘葆奎在旁观看。后来,刘在观战中,谈及着法时,颇有惊人之着,引起了徐春泉的注意,在缺少棋伴时,也要刘忆慈作个对手,从此,刘的棋艺很快得到提高。20世纪20年代时,杭州喜雨台的棋事活动处于高峰,名棋手层出不穷,有著名的“五虎一豹”,更有拔尖于省际水平的张观云和关春林。刘忆慈抽空去喜雨台学棋时,从师张观云和关春林。

 



有一次,“豹子”找刘忆慈下棋,刘以“飞象局”开局,不久即进入紧密的细战之中,“豹子”在使出浑身功夫之后,仍未能夺得先手,相反,却在细战之中被刘的马炮“粘住”,至第38手时,由后手转入被动,最后被刘扳倒。徐以浙江名棋手的身份,竞被一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击败,初犹悻悻,但不久即转入怜才爱才之意。

 

徐春泉有个女儿,在店内和刘朝夕相处,互有好感,徐春泉看在眼里,就决意招刘忆慈为婿,以便由他接掌门户。1935年秋,刘忆慈终于成了徐记纸伞店的乘龙快婿,这就是被浙江棋界传诵一时的因棋招亲的故事。


刘忆慈成了徐春泉的女婿之后,除了帮助丈人照料店铺外,因棋艺日进,已有资格去喜雨台下棋,棋艺更进一步提高,基本上和喜雨台的“五虎一豹”齐名。为了进一步切磋技艺,刘也常去上海和当时的沪上名手交流。1936年前后,城南俱乐部举办了“杭州市象棋名手邀请赛”,被邀者为“五虎一豹”中的李嘉春(后期人称老毛儿)、赵金荣(人称板刷阿荣)、蔡阿福(被称菜地阿福)、张毓荣(小麻子)、冯楣荪(阿青)和徐春泉(豹子),以及新秀董文渊和刘忆慈。比赛这几天,油纸伞店暂停营业,翁婿双双上阵,比赛结果刘忆慈夺得第二,成了杭州的名棋手。

 

图片


第一届全国象棋赛比赛现场


抗日战争期间,杭州陷入敌手,油纸伞业十分不景气,刘忆慈另立门户,在庆春路乌龙巷口开设“大华煤店”,做柴炭生意,一度经营颇善,有所发展。刘利用业务往来推销柴炭之便,常去上海、南京等象棋名手荟萃之地交流技艺,常常在“大世界”和天蟾茶楼弈棋,并和上海的名棋手朱剑秋、朱寿颐、李武尚等人作大象棋表演赛。由于刘的棋风扎实、棋品较好,棋艺亦高,在上海等地影响较好。为此,上海棋界都知道杭州除了董文渊外,还有一个刘忆慈,是江南名城杭州的两根新兴“棋柱子”。



棋品高洁


旧时,棋界有所谓“书房棋”和“茶馆棋”之分。




所谓书房棋,是指学习过棋谱如《棋中秘》《梅花谱》《心武残篇》《百局象棋谱》等古代的名棋书,受过较为“正规”的象棋训练,掌握了开局阶段的进攻退守的阵式和残局阶段的胜负和各种定式。书房棋大多是有中等文化水平以上的“私家”棋手,属于棋手中的“知识阶层”,刘忆慈一般被视为书房棋中的较好者。


茶馆棋是指一些从未接触过棋书,从不学习阵式和定式的棋手,茶馆棋手大多没有什么文化,有的乃至目不识丁,只认识几个棋盘上的字,他们对于阵式和定式的提高,大多来自实践的摸索,杭州的董文渊即属于“茶馆棋”。茶馆棋手大多有“博彩”的习惯,有的乃至非彩不下。


20世纪30年代中期,刘忆慈招亲徐家后,身份有了变化,学棋、打谱的条件成熟。刘常找些《棋中秘》《梅花谱》来学,和董文渊比较,刘重于阵地战,在开局方面较优于董,在中局实战时,常失先于董,因为董向以“野战”和出妙手著称。在残局阶段,刘又重于定式,而董又以“功夫”见长。为此,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前,江南的两大象棋名手董文渊和刘忆慈,一个是以轻灵仙逸著称,一个以扎实厚重驰誉。

 

刘忆慈下棋的另一特色是不大愿赌彩,更不愿以棋诈骗钱财。20世纪30年代成名后,董文渊常常放出风声,邀刘赛棋,由于彩金较大,刘总是不愿应。于是,董就使出激将法,有时提出“二比一”,有时提出“二夹一”。所谓“二比一”是指彩金的二比一,如一元一盘的彩,董胜得刘的一元,刘胜得董的二元;所谓“二夹一”者,更是咄咄逼人,让刘一先和二先(一盘先走一步,另一盘先走两步)。但刘仍是不应,任凭董文渊在茶馆棋手中逞能。

 

刘还反对在棋赛中使手段,相互串通,他认为这是败坏棋风。如1964年的浙江省象棋赛,在杭州红楼举行,进入决赛的10位棋手,杭州市占5人(刘忆慈、沈芝松、卫淼坤、陈福庆、陈选源),其余为嘉兴1人(高琪),温州2人(朱肇康、周建雄),舟山1人(王春林),金华1人(马顺林)。赛前,杭州的某棋手提出让刘拼高的策略,因为这10名棋手中,以刘、高的夺标声最高。刘听此言后,表示坚决反对。后来比赛按实战的结果,嘉兴高琪连胜杭州4人,负于刘忆慈,而刘和杭州4人战中,却是2胜1负1和,亏3分,为此,尽管刘胜了高,但总分少高琪1小分,而屈居第二。如果刘同意不正当的做法,由杭州的4人各让2分则稳居冠军了,所以棋手中一般反映刘忆慈不结缘、“不识抬举”,但从这里也可看出刘的棋品高洁。

 

刘还具有较谦逊的美德。1957年夏,刘已有全国季军之称,应广东的邀请,和另一棋手“小湖北”李义庭拟去广州作一次对抗赛,对手为在华南称为无敌挡的杨官璘和陈松顺。赴赛之前,刘和李约定在沪会师,并应邀作多场“热身”赛。有一场,在青年会表演,至残局阶段,李为一车一马双士,刘为双车,一般说李势难守和,但缠杀肯定很沉闷。这时,李站起身,自动认负。刘当然高兴。但大礼堂的数百名观众却要求说明,为什么刘必胜李必负?有的还提出,李车已列中,马双士紧紧围住帅的身边,请解释如何破士问题。这使刘感到意外,因为,刘一时尚未理出思路,而李又说,这一局棋例胜是指单车胜马双士的例胜。因为只要换掉一车,即不存在车中占,这样,破士成了必然。这一解释,使广大棋迷长了见识,又使拥戴李的棋迷心服口服。在散场的归途中,刘和李并肩同行。刘说:“这棋虽是我胜了,但也可说只胜了一半。”表现出很高的棋士风范。



重事业 轻名气


解放后,刘忆慈的柴炭店参加公私合营并转了产。政府部门考虑到他的技能特长和经济生活,安排他到杭州市体委任象棋专职教练。从此,他成了一名专业棋手,为浙江省培养少年棋手及参加各项比赛和活动作出较大贡献。

 

那时,杭州和浙江各地的象棋活动十分活跃。人民游乐场(过去称“大世界”)常举办大象棋表演赛,通常由卫淼坤、沈芝松、李道忠、陈选源等省级名棋手作表演。逢节假日时,棋迷们总想看一看“刘仙人”的表演。当时,原喜雨台的“五虎一豹”因年事已高,棋力已稍逊。每逢邀刘表演时,刘总是毫不推托。有时,绍兴、嘉兴等中等城市的棋协或工人文化宫来杭邀请,一般派出其他棋手组队也已绰绰有余,但他总是亲自带队,而且亲自打第一台,表现出他重事业、轻名气的品性,受到棋界的普遍称誉。

 

图片


象棋


文化革命后期,寂寞多年的杭州象棋活动又开始打破僵局,其时吴山茶园每天有大象棋表演赛(由笔者组织主持),刘忆慈对此十分赞赏。1973年国庆节,为了增进棋迷的兴趣,拟邀请刘忆慈到吴山作两场表演赛,在选择对手时感到为难,因为省内和刘约略齐名的沈志奕远在温州,若去上海邀请胡荣华、朱剑秋等又感到不便,本地的沈芝松、卫淼坤、陈福庆等除名声略逊外,又和刘是老对手,缺乏新鲜感。笔者考虑到另一位调来杭州不久的名棋手张筱洪,张曾获太原市象棋比赛冠军,调扬州市又连获两届扬州市象棋冠军,还有过战胜上海名棋手朱永康的战绩。我将此意图告知刘忆慈后,刘表示了委婉的谢却,其深层原因是张弈棋常博彩。当实在找不出理想的对手时,笔者只好自己请缨,请棋界“风凰”孙德庆转告此意,不料,刘忆慈毫无国手架子,欣然表示同意,于10月2日、3日下午两次登山和笔者作两局表演赛,使棋迷们得以鉴赏他的棋艺。应该说,笔者当时棋艺的名气不比张筱洪高,刘忆慈欣然同意和笔者作表演赛,主要是看重笔者对象棋事业的热心和支持。

 

刘忆慈重视事业,还反映在他对著作的出版上。在两次获全国季军后,刘的“仙人指路”已誉满全国,人民体育出版社约请他写一部“仙人指路”的专著,刘欣然承诺,并为此花了多年的心血,写成书稿后,送交出版社审核。后来刘在参加全国比赛过程中,似乎感到这部书有一个小问题尚需研究,就从出版社要回稿子,拟稍作修改,但不料不久某地抢先出了一本“仙人指路”的书,其内容大致相同。刘忆慈因对出版著作的慎重,而被人抢先出版,竟使自己的著作痛失新鲜感而拖了下来。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刘家被抄,书稿被焚毁。文革之后,象棋活动逐步恢复并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刘忆慈来不及再写《仙人指路》了。他因患上了胃癌,于1982年逝世。他的终生遗憾已来不及弥补,这是中国象棋技术资料的损失。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刘的品德了。


相关内容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2024-12-18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2024-12-16
打造展示杭州历史文化的优质平台 2024-12-1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