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纹是良渚文化玉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主要见于早中期环、镯、璜、管、锥形器以及玉梳背等少部分玉器的外缘,也有个别的圆雕作品。良渚文化早期早段的龙首纹玉器形制多样,多见一类形体很小的玉环,直径约1厘米,龙首圆凸眼,大竖耳,长鼻宽吻,与圆形环体构成首尾相衔的形态。其中龙首上颚略凹、宽吻前凸的形象,似乎受到了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玉龙的影响,但形体如此小巧的龙首纹玉环,却是良渚文化独有的器形。
瑶山一号墓龙首纹镯,是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龙首纹玉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直径8.2、高2.65、孔径6.1厘米,外缘琢刻四个对称、等距离同向排列的龙首纹,利用玉镯外缘的宽面,表现龙的眼、鼻、耳的正面图像,在两侧边相应的扇贝形凸面上,则刻出上颚深邃的嘴裂,以及头部的后缘。就在这一阶段,良渚玉器中最具原创特征的琮、璧、钺、梳背与锥形器,已全体现身,良渚文化玉器系统初步形成,而由龙首纹变异而来的兽面纹已经在张陵山、瑶山等地玉琮上出现。
1987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瑶山遗址M2出土
这件玉器呈扁平圆饼形,中间有着对钻的圆孔。玉器的外缘部分有3个浅浮雕凸面,上面采用阴线及浮雕均等地刻有3个“龙首”纹,朝向一致。图纹之间刻双线弧边菱形,器表有弧线状切割痕。
瑶山十一号墓出土的龙首纹玉环
此外,还出现了璜、玉管、柱形器与锥形器等雕琢龙首纹的器类。其中,玉管与柱形器上的龙首纹,较环、镯上典型的龙首纹,有着不同程度的省减而略显抽象,有的更是体现出明显的图案化倾向。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