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兴古镇
“杭州西兴古镇位于萧山城西北,临近钱塘江,与杭州隔江相望,历史上一直隶属于萧山,20世纪90年代调整为杭州市滨江区所辖。西兴古称西陵,晋时凿浙东运河即始于此,今遗迹尚存。西陵之所以改西兴,就要从建化度禅院说起。 一、建幢由来 《两浙金石志》卷四中有《建化度禅院宝幢记》题记全文: 碑文 建化度禅院宝幢记 夫真如演化,以广大慈悲,济度沙界。其有达微妙之音,宏胜善之缘,尽孝思之心,创清净之业,靡不回慧炬而照烛,乘法力以津梁,超彼龙天,证菩提之因果。窃以自恭遵诏命,虔禀遗言,承制两浙,□驭藩阃,事有益于显晦,功臣合于祯休,皆许□□鼎新,用光积庆。昨以西兴城垒之内,曩岁曾别置狴牢,虽宰断至明,固无枉滥,而縻絷稍滞,或有沦亡。念兹绵历重泉,何由解脱。于是变圆扉而崇梵宇,开绀殿而立睟容,仍建宝幢,镇兹土地。磨砻翠琰,刊般若之文;辉焕禅扃,集庞洪之福。所有前后幽暗魂识,一一咸冀往生。然愿以此功德,资荐皇考武肃王,升七觉之法身,耀千光之瑞相。其次保安疆境,兵火无虞,以子以孙,永永蕃盛。长兴四年癸巳三月二十六日,起复吴越四面都统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守中书令钱元瓘记。 五代吴越国武肃王钱镠曾建城于此,僭名西都。民国时记载:“化度禅院今改明化寺,在西兴镇后,即古之西陵城也。”《舆地纪胜》云:“钱王以西陵非吉语,改曰西兴。其地屡为武肃屯兵,曾置狴牢,以系叛众。迨后文穆嗣位,始为改建禅院。” 为何要改建成禅院,题记中道:钱镠“虽宰断至明,固无枉滥,而縻絷稍滞,或有沦亡。”,正因为此处曾为牢狱,必会沦亡众多,其中不乏冤魂。于是,钱元瓘继位后“变圆扉而崇梵宇,开绀殿而立睟容,仍建宝幢”,达到“镇兹土地”以及“所有前后幽暗魂识,一一咸冀往生”的目的,同时也有“然愿以此功德,资荐皇考武肃王,升七觉之法身,耀千光之瑞相”之功。
宋陈益公《重建明化接待院记》:“本院乃唐安国禅师道场,隶越之萧山西兴镇,据钱塘要冲,实两浙往来一都会。迅风驾涛,日夕澎湃,阻未得渡者,于兹憩焉。接待之名,遂昉于此。”故西兴不仅为津渡要地,也为繁忙市镇。明化寺又有“化度院”、“接待院”之称,当年也隆极一时,惜今已湮灭无踪,寺内石幢终移往他处。 二、经幢现状 祇园寺内景 经幢现藏于萧山博物馆祇园寺内。石已断裂为二截,八面,每面宽18.5厘米,高122厘米,直径45厘米。每面皆刻满文字,第一至七面各面均9行,第八面11行。部分文字已漫漶残泐,不可辨读。细审,第一面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第二面起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正文,第八面尚有《建化度禅院宝幢记》,末署“长兴四年癸巳三月二十六日,起复吴越四面都统、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守中书令钱元瓘记”,并刻有监造官名“都勾当厢虞候姚敬思,上随身十将□□”。 拓片局部
北京图书馆(现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化度院陀罗尼经幢并记》拓本:“后唐长兴四年(933)三月二十建化度禅院宝幢记六日刻。石在浙江萧山。八面刻,拓片均高118厘米,宽18厘米。钱元瓘记,正书。”与上述经幢虽尺寸略有不同,盖一为实物、一为拓片之故,然审其形状、文字、残泐,实为同一物。北京图书馆藏本,原为顾千里旧藏,其所拓之时,石未断裂尚完整,文字也多数可读。 欲详细研读,可依《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并参考阮元《两浙金石志》、洪颐煊《平津读碑续记》、杜春生《越中金石记》和民国24年《萧山县志稿》,均有收录。
“明化寺在西兴镇。后唐长兴三年吴越文穆王建,名化度院。宋景德三年,改赐今额。”清道光年间杜春生记载:“寺中今有二幢,款式俱同,盖当日所同树也。一稍漫漶,今据字画清晰者录之。”民国《萧山县志稿》“明化寺”条也称:“寺有吴越长兴四年陀罗尼经幢二,今尚存。”还收有“后唐化度禅院经幢(长兴四年)”条,包括“佛顶陀罗尼经序”、“佛顶陀罗尼经”目录(序文、经文皆不录)和“建化度禅院宝幢记”全文,与祇园寺内的“化度院陀罗尼经幢”为西兴化度院之物,原有二幢,1935年前后尚俱存,此其之一。 三、经幢题记说明 再看幢文。长兴三年(932)吴越国王钱镠去世,子元瓘(即文穆王)继位。次年为长兴四年(933),“化度院陀罗尼经幢”即立于此年,幢文中钱元瓘称“起复吴越四面都统、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守中书令”,实乃事出有因。古代官吏遭父母丧,一般有一至三年的守孝期,“起复”是指守制未满期而应召任职称。钱镠长兴(932)三月二十八日去世,造此幢为长兴四年(933)三月二十六日,未满一周年,顾此处称“起复”。 杜春生“考《吴越备史》,文穆于武肃在日,已授检校太师兼守中书令、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及长兴三年嗣位,四年三月起复云麾将军上金吾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建幢亦在是年三月,唐使命尚未至,姑题衔仍其旧。至武肃置狱西陵,其在讨董昌之时欤。”五代时,中原朝廷对各藩国册封的名称,如节度使、王、国王,是有区别的,这种不同关系到各藩国的统治体制问题。钱元瓘“以遗命去国议,用藩镇法”,实为迫不得已之事。吴越向奉中土为正朔,钱元瓘继位时中原政权为后唐,后唐政府对那些独立的藩国一直实行强硬政策,故吴越国王钱镠卒后,后唐只封继位的钱元瓘为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到长兴四年(933)七月册封为吴王,应顺元年(934)正月才册封为吴越王,至于册封为吴越国王,已是后唐灭亡以后的第二年,即后晋天福二年(937)四月的事了。“化度院陀罗尼经幢”所属年款为“长兴四年癸巳三月二十六日”,此距被册封为吴王尚差三月余,故只能按“藩镇法”称呼。 这种“国仪”与“藩镇法”的差异,还反映在僭越而私立年号的问题上。钱镠在后梁开平元年(907)册封为吴越王,龙德三年(923)册封为吴越国王,在位期间或用中土年号,或私立年号,至少有三次,天宝(元年即后梁开平二年)、宝大(元年即后唐同光二年)、宝正(元年即后唐天成元年)。钱镠在后唐政权期间一直私立年号,后唐长兴二年即吴越宝正六年,也是钱镠私立年号的最后一年,次年后唐长兴三年钱元瓘继位后因“去国仪,用藩镇法”而不再使用私立的年号,改以后唐年号长兴三年。 值得一提的是,以“钱镠”署名的文物存世较多,而署“钱元瓘”之物则极少,故此幢弥足珍贵。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