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文史动态
 
【学人观点】徐吉军研究员接受新华日报《人文周刊》专访:长江文化,一个开放性的文化系统
来源: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1-12-02

11月23日,我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徐吉军研究员做客“江苏方志大讲堂”,讲述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长江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并接受了新华日报《人文周刊》的专访。以下是采访全文:

微信图片_20211202102304.jpg

人文周刊:徐老师,您是我国较早提出研究长江文化的学者。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您就和李学勤教授合作主编了长达98万字的《长江文化史》,从全新角度系统阐述了长江文化的独特风貌,曾获得第十届中国图书奖。在当下,我们为什么要持续不断地深入研究长江文化?

徐吉军: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无疑是两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虽然,它们各有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形式、作用和历史发展进程,但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它们既相互冲撞、相互对抗,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是两个平行发展、并驾齐驱的文化系统。这种刚柔相济、阴阳互补的文化联系,在血缘上自然而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统一体,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使大一统的中华文化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并给周围的海外文化以深远影响。

微信图片_20211202102307.jpg

李学勤、徐吉军主编的《长江文化史》

2020年11月,在南京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此背景下,对长江流域的文化展开深入的探讨、研究和发掘,让二元耦合中形成华夏文明的长江流域文化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展现出它的蓬勃生机,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人文周刊:在您看来,“长江文化”的概念应该如何界定?

徐吉军:我认为,长江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内涵来看,广义上的长江文化,是长江流域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社会规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以及由此所达到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等等。而狭义上的长江文化,则是一种历史学意义的文化。

从长江文化生存的地域范围来看,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长江文化,其生存空间只包括长江干流区,即长江流经的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广义上来说,长江文化则是一个以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为主体,包含诸如滇文化、黔文化、闽文化、桂文化、淮南文化(或称江淮文化)、岭南文化等亚文化层次而构成的庞大文化体系。总之,长江文化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

微信图片_20211202102310.jpg

长江三峡

人文周刊: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长江文化又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

徐吉军:长江文化的内涵博大深邃,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体系。具体来说,它包括政治、经济、艺术、哲学、科技、教育、语言、史学、宗教、民间信仰、道德规范和社会生活习俗等很多方面的内容,即文化概念中所包含的思想模式、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

我将长江文化分为区域文化、民族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学术文化、科技文化、生活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体育文化、教育文化、社群文化等十二个大类。每一种文化都有丰富的内容。比如,中国古代科举中,长江流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清两代,考中的状元、榜眼、探花中,来自江苏、浙江两省的学子数量名列前茅,显示了长江流域文风鼎盛,教育文化极为发达;比如,“生活文化”包括人类吃、穿、住、行等方面的文化现象。中国有鲁、川、粤、苏、浙、闽、湘、徽等八大菜系,其中有超过一半就来自长江流域。

再比如“学术文化”。自古以来,长江流域的学术昌盛,学派迭出。在中国哲学史上,这里相继产生了先秦时期的老子哲学、庄子哲学、屈子哲学;宋代的湖学、蜀学、湖湘之学、闽学、江西之学、浙学和明代的阳明学。在经学史上,长江流域在清代有惠栋为首的吴派、以戴震为首的皖派以及以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为代表的扬州学派。在史学上,清代长江流域出现了以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人为代表的浙东史学派。在文学史上,长江流域先后产生了以屈原、庄周、宋玉为代表的楚辞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以袁宏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等。

人文周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长江文化形成了一些带有普遍性、持久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本质特征,您认为长江文化的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吉军:多样性与统一性、开放性与凝聚性、对抗性与交汇性、延续性与不平衡性,是我归纳的长江文化四种显著特征,这里我以“开放性与凝聚性”为例,谈谈长江文化的突出特征。

从长江文化的整体功能来看,它是一个开放型的文化系统。所谓开放性,一是指它宽容的博爱精神,具有兼收并蓄、容纳百家的恢宏气度,在充分认识自己文化的基础上,敢于吸收和融汇异质文化的养分,不断更新自己;二是指它在吸收异质文化养分的同时,还能源源不断地输出自己文化的能量,对其他文化体系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11202102315.jpg

来自长江流域的三星堆文明

从历史上看,长江文化是在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它也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因素,特别是黄河文化。

先秦时期的长江文化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比如,吴越文化就极具开放性、包容性。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不断吸收了齐鲁文化和楚文化的有益成分,从而创造出辉煌而又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伍子胥营建阖闾城、范蠡筑造会稽城,孙子著兵法,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礼等等,都无不清楚地显示出吴越文化善于吸收、融汇外来文化所焕发出来的活力和博大的包容、凝聚精神。

长江文化的开放精神,长期以来积淀在它的发展机体之中,使其勇于迎接外来文化的冲击,善于吸收和消化外来的优秀文化,以一种自由的精神和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不断更新,并向外大量传输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开放性、凝聚性特点,正是长江文化伟大之所在,是长江文化富有生命力的体现。

人文周刊:作为世界第三大河,长江也深深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您认为,长江文化对于世界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徐吉军:众所周知,西方对中国的称呼主要来源于中国远销海外的丝绸和瓷器,而长江流域便是丝绸、瓷器、稻米、漆器以及茶文化、酒文化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物之邦等美称。

在历史上,长江流域是世界稻作文明的中心、世界蚕丝业的起源地、陶瓷制作起源地、茶叶种植与茶文化起源地。

以稻作文明为例,考古资料表明,中国稻作农耕的出现以长江流域为最早,稻类作物的发现也最为集中。在长江流域,目前已经发现的有关新石器时期的稻作遗址,就有浙江余姚河姆渡、桐乡罗家角、宁波八字桥等数处。经过对河姆渡出土谷物的科学鉴定,它们中不仅有人工栽培的水稻,而且有籼、粳两个亚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这一地区就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稻作农耕。

长江流域的稻作文明还走出国门。如今,几乎所有的日本学者都认为,日本的稻作农耕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很有可能就源于长江流域。

此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织丝的国家,而长江流域是世界上养蚕缫丝的一个重要的发源地,这也被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所证明。在漫长的岁月中,来自江南的丝绸大量销往世界各国;中国的茶叶大量销往西方变成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五大主要商品(丝绸、瓷器、茶叶、中草药、农作物)之一。据学者研究,清代通过广州港销往西方的茶叶,绝大部分来自中国浙、闽、皖、苏这四大省。

文章来源于新华日报《人文周刊》2021年11月24日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024-11-22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杭州 2024-11-20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长金冲及先生逝世,享年94岁 2024-11-20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2024-11-19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宋》出版 2024-11-0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