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特别关注
 
梅花竹里一舸归——廖可斌教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文史动态
 
宋韵之韵在何处?《宋韵文化简读》出版解码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日期:2022-01-11

微信图片_20220111142213.jpg

历史是曾经鲜活的生命、已然过往的生活、陶炼积淀的业绩,是纷繁的思绪、驳杂的心境、丰富的情感。它们随时间的流逝,翻落进文明的深处,累生而成一个我们称之为“传统”的世界。

历史是曾经鲜活的生命、已然过往的生活、陶炼积淀的业绩,是纷繁的思绪、驳杂的心境、丰富的情感。它们随时间的流逝,翻落进文明的深处,累生而成一个我们称之为“传统”的世界。

当我们隔了千年的时光,回望中华文明史上波澜迭起、色彩斑驳的两宋岁月,但见史迹已然苍茫于时间彼岸。其质其韵,既形成于历史的运行轨迹,也来自于后人的诸般解读。回望历史,探究来路,是为了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因此,我们愿意做一个宋韵的梳理者,秉持理性的烛火,将沉落于往昔世界的影像重投于时间的光影之墙;做一个宋韵的思考者,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探寻其与当下社会的关联;做一个宋韵的传播者,让宋韵走出尘封的书海和学者的案头,让来自历史的智慧,充实心灵的世界,照亮今天的生活。

“韵”之何在?

宋韵之韵,内涵丰富。或有取其“意味”“风味”“趣味”之偏于物质感受之义,诸如焚香、斗茶、插花之类,从生活美学层面玩赏品味宋人生活之精致;也有取其“情韵”“气韵”“神韵”之偏于艺术感受之义,诸如诗词、书画、琴棋之类,从艺术审美层面感叹体会宋人艺文之风雅。

两宋皇朝生于忧患,长于忧患。两宋文化包罗万象,良莠相间。从全面系统地认识理解一个时代、提炼其助推当代社会发展有利元素的角度看,我们理解的宋韵文化,特指两宋文化中蕴含的优秀的文明元素、内在精神和传延至今的文化价值。大致可以包括,日常生活领域的物质之韵,生产技术领域的匠心之韵,社会运行领域的秩序之韵,文学艺术领域的审美之韵,发现发明领域的智识之韵,思想学术领域的思辨之韵等等。呈现为生活、社会、经济、制度、科技、文学、艺术、建筑、宗教、思想等多种形态,以其具有文化创造价值和历史进步意义的文明成就,汇聚成两宋文化中的精华,凝聚为一个时代的独特气质、精神和风尚。

不可或缺的“整体性”

将两宋置于其所在的10-13世纪社会和中华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加以分析研究,是认识宋韵文化必须坚持的整体性原则。

以全领域的视角,跳出文学艺术看宋韵文化。艺术之雅确为宋韵文化之灵性所在,但并非宋韵文化的全部。宋韵文化中的每一种文化现象,都孕育产生于两宋经济社会母体,存在于两宋经济、政治、社会、思想、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和官方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等不同层面,互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故其方能体现一个时代的深刻本质。

以全地域的视角,跳出浙江看宋韵文化。两宋不同区域的地方发展,各地之间的交流、渗透、牵制,地方力量与中央政权的互动,形成发展合力,推动社会发展,塑造时代特征。例如,南宋建都杭州,立足浙江,辐射江南,统治整个南方地区,既是政权的南迁,也是中原文化的南移,带动南北文化融会整合。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角,跳出两宋统治地域看宋韵文化。宋韵文化不仅产生于两宋皇朝统治地域,也密切相关于两宋所在的10-13世纪的中国。宋韵文化内涵、特征和时代特色的形成,产生于两宋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频繁联系,也产生于由此形成的历史困境和为应对困境而被激发的新思路新空间新努力。历史表明,宋辽夏金时期,虽有政权与军事上的对抗,但民族间的交往源远流长、融合程度深厚,均秉持华夏一体的文化认同意识,共同实现了北部边疆与中原地区的一体化整合,丰富和深化了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为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成熟奠定了基础,也将理念、制度、文教、礼仪、典籍等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更为广阔和深入地传播至东亚等邻近地区。

以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横向比较,跳出中国看宋韵文化。将两宋置于10-13世纪世界范围的不同文化圈内,就其文明要素作区域性的横向比较,是揭示宋韵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在彼时世界文明格局中之地位的重要视角。例如,在“海上丝绸之路”向东西方世界伸展的历史进程中,青瓷自始至终以主角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贸易和文化交流舞台上大显身手,功绩非凡。

以长时段的纵向比较,跳出两宋时期看宋韵文化。宋韵文化的产生,具有其历史来路和后续影响,要将之置于与各个历史时期的比较中加以评价,不以孤立割裂视野妄言特色,谨慎使用“最高”“不可超越”等言词。

不朽的,是精神

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需求出发,研究提炼宋韵文化的精神实质,当是首要之举。

基于华夏认同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民族和睦、四海一家”的民族精神,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大势和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宋辽夏金时期,各政权都未脱离华夏认同这一政治和文化前提,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重要阶段,为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进一步成熟奠定了基础。

基于家国情怀的爱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历史地看,宋代社会和民众的爱国精神,表现在社会和民众捍卫主权、维护统一的意志和抗争上,表现在士大夫忧国忧民、关切内政、除弊兴利的责任意识和积极作为上,表现在为道义、为理想而大义担当、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优秀品格、凛然气节和传统美德上。

基于海外交往的开放精神。宋代通过海外贸易获得经济利益的历史,也是形成开放精神并产生巨大历史推进作用的过程。对外而言,宋代登上了世界经济舞台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内而言,形成与海外市场紧密相连的开放性市场,由内陆型国家向海陆型国家转变,城市空间和市民阶层兴起,“人”的价值得到关注。

基于多元包容的创造精神。宋代特殊的时代境遇带来发展困境,激发出异于常态的创造精神。相比其他历史时期,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相对宽松包容,与财富增长、书籍传播、教育普及、科举受到民间重视一起,为士阶层发展与文化创造提供了条件,对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起到促进作用。

基于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与科技成就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两宋文明高峰的出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农业科技、丝瓷工艺、航海技术等众多科技成就功不可没。

基于社会关切的人文精神。宋代面临内忧外患,士人群体深怀关心家国命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他们积极投身国家治理、道德教化、秩序重建,将儒家思想传播至日常生活,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微信图片_20220111142252.jpg

书本插图:〔宋〕苏汉臣《货郎图》

让历史的智慧

照亮今天的生活

我们作此宋韵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力求和倡导以高远的历史站位、长实的观察视野、客观的理性求索、宏阔的思想格局、开放的文化气度,全面认识、准确把握宋韵文化的特质、精神、价值和资源,为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提供来自历史的视角和启迪。

强化华夏文化认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宋韵文化,就是要继承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丰厚遗产和巨大优势,弘扬中华民族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优良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坚决反对任何破坏统一和团结的分裂活动,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培育多元包容、开放进取的文化心态和世界眼光。两宋时期,承汉唐世界主义精神,依托海外交往建构对外开放网络,吸取其他文明优秀元素,取得文化兴盛格局。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谋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以泱泱中华的民族自信坚守文化传统,以多元包容的文化心态面向世界,培育世界眼光和格局,吸取各种文明优秀元素,加快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尊重专业人才和知识,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和勇气。科技成果是推动宋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两宋时期令人瞩目和骄傲的文明成果。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国际竞争激烈,我们务须尊重专业的科技人才和知识,发挥优势,加强合作,争创世界一流科技成果。

激励人文学者参与社会建设,推动思想文化创新。宋学对两宋的思想塑造、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奠基、引领的重要贡献,并结合社会实践创新学术文化。今天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精神富有是重要领域,文化工作起决定性作用,浙江人文学者理应踵迹先贤,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创新学术文化空间。

激发随遇创生、与时俱进的意识和作为。两宋时期特殊的时代境遇带来巨大的发展困境,也激发出异于常态的创造力。看似不利的制约条件中,孕育着新元素、新条件和新空间。站稳历史方位,立足客观条件,抓住发展机遇,发挥危中见机、穷则思变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拼搏奋进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体现。

强化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的传统底蕴和建设品质。浙江是宋韵文化的积极参与者、重要贡献者,更是宋韵文化的集大成区域。宋韵文化中的浙江元素,是浙江人民清晰可寻的创造业绩,真实可见的历史奉献,亲切可依的情感寄托,鲜明可辨的文化标识,丰沛可用的文化资源。我们要带着“跳出去”之后获得的高远站位、广阔视野、深刻认识和丰富成果,更加坚定地立足浙江,积极探索传承弘扬宋韵文化与推进发展当代文化的有机统一,做足特色、放大优势,为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注入历史智慧和人文韵味。

(作者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开幕 2024-12-26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轶事》,聊聊湘湖明朝那些事儿 2024-12-16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城市文化精神学术研讨会 2024-12-12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出版 2024-12-10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二辑图录》出版 2024-12-1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