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禹杭履迹
 
区县社科 | 渌渚新港:故宋将军有将台
来源:杭州社科发布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02-14

微信图片_20220214110138.jpg

渌渚镇新港村,位于富阳区西南部,北临渌渚江,向南隔富春江与桐庐县相望。新港村南,富春江边,有一座将台山,上有镇江侯祠。此处自然风景优美,人文底蕴深厚,被称为“富春之眼,东安之窗”,是富春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

东吴水师


从军事的眼光来看,新港村是一处战略要地。富春江自西向东,从桐庐县流淌而来,至新港处一收缩,江面变窄,成为两界的咽喉要道,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新港村西面的江边,还有一块巨石,重几千斤。石上筑台,既可登高远眺,作观察瞭望之用,也可登高一呼,为司令之所。


微信图片_20220214110140.jpg

三国时期,东吴水师曾在此练兵。统兵将领据说是凌统。史载,“凌统少有盛名,为吴郡别部司马,行破贼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攻打江夏,凌统部队为先锋,斩敌将张硕,破其水军,吴军得以斩黄祖,大胜而还”。凌统所带水师之神勇,或许正是在新港日夜操练而成的。凌统与新登关系密切,凌统的后人凌准为唐新城烂泥湾(新登镇东山坞)人,与柳宗元是好友,永贞革新运动中“二王八司马”当事人之一。

微信图片_20220214110143.jpg

“双橹摇江叠鼓催,伯符故国喜重来。”如今,游客站在新港村的江堤上,仿佛还能听到当年东吴水师练兵时响彻云天的呐喊声。

北宋印迹

新港村的将台山上,据说方腊曾在那里检视过军队,也有村民说方腊的妹妹方百花曾在此驻扎训练过义军。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十月,睦州青溪县(今淳安县西)人方腊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不久占领杭州,得到多地响应,东南震动。

北宋末年,朝纲不振,官员腐败。方腊有一座漆园,造作局的官员经常去他那里强取材料。宋徽宗的宠臣朱勔在江浙一带四处搜求花石,百姓益为不满。方腊乘机起义,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群起响应。

方腊在将台山点兵,在其起义后期的可能性比较大。方腊起义的消息传至京城,惊慌失措的宋徽宗急忙派童贯等前往镇压。宣和三年(1121)二月,义军失利,退出杭城。

为阻击官军追击,方腊在新港将台山处布置军马进行阻击是非常有可能的。当年接受招安的宋江所部与起义军在新港曾有过血战,也是有可能的。

方腊最终没能阻挡来势汹汹的官军,弃守新港,退回淳安。四月,方腊在梓桐峒的石涧中被俘,义军七万人被杀,血流成河。方腊起义宣告失败。

六年后,靖康二年(1127),北宋灭亡。之后,宋高宗赵构也被金兵追得狼狈逃亡,直至海上。赵构当年在杭州湾选择往浙东去还是渐西去,一定犹豫过。他最终没有往浙西走,很有可能是想起了多年前对方腊义军的镇压,他不敢走这条路。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将台山,留有北宋未年农民起义的痕迹,它目睹了一个王朝的陨落。

微信图片_20220214110146.jpg

南宋遗韵

南宋咸淳八年(1272),将台山上迎来了一位大将军,护驾都指挥使余安隆。据《东安余氏宗谱》记载,余安隆是兵部尚书余崇龟之孙。他从钱塘江出发,逆流而上,沿着富春江、新安江巡视,他在为南宋王室寻找一条逃生之路。余安隆作为南宋高级将领,对形势早有预判,“宋室倾危,势不可挽”“元兵猖獗,震衢江南”。当他经过新港村时,同样被江边的将台山吸引。他舍船登岸,命令手下在此修筑工事,训练兵马,以为后用。他还令儿子余大年等从杭城迁到新城县与桐庐县交界的郎坞源居住,以便自己可以安心抗敌。正如余安隆所料的那样,元军于1276年兵临杭州城下。只是,这一次,南宋王室连出逃的机会也没有了。元军封锁了出海口,往东往西的退路都封死了。余安隆率部死战,殁于军中。之后,南宋君臣无奈献上降表,并被押解北上,余安隆为南宋朝廷苦心经营的将台山最终没有派上用处,而余安隆的后代在新港村一带隐居下来。

微信图片_20220214110148.jpg

元末,余氏已传至七世,七世七兄弟助朱元璋夺得天下,后功成身退,隐居在富春江边。朝廷为表彰余安隆的忠心,允许人们在将台上修建镇江侯祠。“世代忠英依山水相映,千秋福祉沐下邳流长。”余安隆已成为将台山的传奇。

故宋将军有将台

明朝年间,将台山上迎来了一位宁海籍诸生,他的名字叫余学夔。说起余学夔,人们比较陌生,但提到方孝孺,知道的人就很多了。方孝孺,浙江宁海人,明朝名臣、文学家、思想家。明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攻入京城南京,方孝孺拒绝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被诛十族。其时宁海典史魏泽得方孝孺遗孤及孝孺文稿,危难之时将之托付给余学夔。余学夔得重托,“遂逃匿岛屿,织网易米自给”,为方氏养育后人。

“残阳古碣画苍苔,故宋将军有将台。风起石林游骑伏,浪翻江浒战鼙来。忠臣淬砺千秋节,将种名成七子才。圣世覃敷文德久,箭墩杀气暮云开。”余学夔登将台山,触景生情,写下《登将台山》一诗。史料上没有记载余学夔到将台山的具体时间,我们也不清楚他写这首诗是在逃匿荒岛之前还是之后,按常理,他逃亡后是不敢再写诗暴露自己的行迹的,但从诗句描写的环境“残阳古碣画苍苔”及情绪“箭墩杀气暮云开”看,似乎又是在匿藏之后。尤其是“忠臣淬砺千秋节”句,更是借古喻今,似是赞美方孝孺之高节。

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位江西泰和县人,也叫余学夔,号北轩,自幼笃学,笃于孝悌忠信;明永乐甲申年(1404)进士及第,任庶吉士、翰林检讨。有人推测,江西籍余学夔登将台山也是有可能的。

这两位余学夔与余安隆到底有没有关系,方孝孺的后裔与新城的方氏之间是否有关联,不得而知,或许只有将台山最清楚。

微信图片_20220214110151.jpg

胸中甲兵知多少

新港,其实是当时新城县的港口、码头。葛溪、松溪双溪汇流后为渌渚江,渌渚江从新港西南注入富春江。新港是新城人扬帆起航走向外部世界的起点,也是新城人回到家乡的登岸之处。

明代有位叫方廉的才子,由此出发,在外面干了一件大事,他在松江府造了一座城,就是现在的上海城。

方廉,新城坊郭(新登镇)人,唐代著名诗人方干后裔,明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方廉曾登将台山,并赋诗一首《将台石》:“昔年名将几登台,今日春风拂草莱。石壁凭谁依险立,墩房犹自逐江开。胸中甲兵知多少,意外堤防定几回。氛祲潜消弦诵满,桃花浪暖状元来。”。“胸中甲兵知多少”句,盛赞余安隆等名将富有谋略,运筹帷幄。其实,方廉也是有雄才大略之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方廉经礼部尚书徐阶保荐出任松江府知府。松江府地处长江口,自元代建县后一直未筑城,无险可守。倭寇曾多次长驱直入。方廉到任后,即奏准朝廷,建上海城垣。经费短绌,方廉亲自向各富户劝募,晓以厉害,于是“人人感悟,委输若流水”。后新登造城,面临同样问题,借用方廉之法,新城乃成。

方廉虽是文臣,但其谋略丝毫不输带兵之将。“昔年名将几登台”,这名将中看来又多了一位。

微信图片_20220214110154.jpg

明隆庆四年(1570),方廉告老还乡,回到新登。他热心于公益事业,修溪堤、建桥梁、施粥赈,为善不可尽述。方廉还应当时县令温朝祚之聘,纂修了《新城县志》。温朝祚,字世卿,号默庵,湖南省益阳县人。温朝祚在新登为县令期间,政声颇佳。温朝祚也曾多次到新港村,视察民情,并登将台山。“摇落江干一将台,尚留巉石耸苍莱。晴空低映鸥闲语,气暖频催桃碧开。金甲销农春浩荡,簿书共隐意徘徊。乾坤治道无休息,敢懈墩房惜去来。”这是至今能查到的温朝祚登临将台山后留下的诗篇《将台山》。

从诗句中看,温朝祚当时登将台山是在春天,“气暖频催桃碧开”,诗人内心闲适,“晴空低映鸥闲语”。但将台山的现状还是引起了温朝祚的关注,“摇落江干一将台,尚留巉石耸苍莱”。温朝祚是一位有理想有作为的好官,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再次修建将台山,不论是出于军事的需要,还是为地方的发展。“乾坤治道无休息,敢懈墩房惜去来。”虽然,复建将台山工程浩大,劳神费力,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温朝祚怎会有所懈怠呢?

温朝祚也一定从将台山的历史深处读出了“存亡之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偏安一隅的南宋国君没有像勾践一样卧薪尝胆,收复中原,而是在后期相对安逸的环境中越走越远,终至亡国。将台山,实是一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台。

微信图片_20220214110156.jpg

落尽帆布穿小港

“将台山下客经过,滚滚桐江风浪多。落尽帆布穿小港,一枝柔橹打清波。”这是清雍乾年间新登才子潘成年《新城杂咏二十首》中的第一首。潘成年,自幼聪慧,乾隆十六年乾隆帝下江南的时候,应帝面试,列入二等。“成年耿直敢言,又重名节,因而遭诬陷,被捕解,至富阳,乘机脱逃。时常州钱维城侍郎督学两浙,素善成年,遂为营救昭雪。又见成年犹困秀才之籍,有意提拔。成年竟避嫌不试”。

潘成年的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经历的写照,也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可谓大道至简。潘成年把《新城杂咏》第一首献给了将台山,可见将台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可见潘成年将新港作为了新城的起点。“落尽帆布穿小港,一枝柔橹打清波”,极富画面感,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美感。

“烟嶂万重天外绕,云帆千片望中来。”将台山,实在是人们欣赏美景、品读历史、感悟人生的好地方。

微信图片_20220214110159.jpg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湘湖轶事|湘湖《小竹里馆图》旧事 2024-11-20
《走近西湖》论文集|徐吉军、董顺翔:南宋临安西湖饮食文化浅析 2024-11-20
我荐|钟毓龙:《诗词曲语辞汇释》作者张相小传 2024-11-19
思想汇|司马一民:李白有没有到过湘湖? 2024-11-19
淳安“四石”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