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禹杭履迹
 
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
来源:杭州西湖西溪景区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03-25

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

一色湖光万顷秋。

“平湖秋月”是南宋“西湖十景”之一,位于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点之一。该景观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主题。

南宋题名之初以泛舟西湖、观赏秋夜月景为胜;清代康熙年间,康熙巡游西湖,品题“平湖秋月”景观,定孤山东南角的临湖水院为该景观的景址所在,沿用至今。

微信图片_20220325100219.jpg

南宋·叶肖岩《西湖十景图册》“平湖秋月”

微信图片_20220325100222.jpg

清·董诰《西湖十景》“平湖秋月”

中国古代文人曾对观赏西湖胜景有过一段绝妙的评说,提出观赏西湖胜景,“晴天不如雨天,雨天不如月夜,月夜不如雪景”。因此,西湖景观的观赏特点之一是月夜观赏胜于白日。

不妨想象下观赏“平湖秋月”时的情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西湖秋月之夜,高阁凌波,倚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融,置身于月光笼罩之中,产生身处月宫之上的幻境。精神层面上,以四季中最为平静清澄的秋季湖水和最为洁净无瑕的秋夜明月景观为代表,象征追求人格高洁的审美精神。

构成“平湖秋月”景观的包括始建于清代康乾年间的水院空间、御书楼、碑亭、观景平台、曲桥、碑刻等建筑和构筑物遗存,荷花、垂柳、西府海棠等传统植物,外湖水域及三岛、西湖环湖群山、孤山南麓等自然景观。

微信图片_20220325100224.jpg

20世纪上半叶“平湖秋月”老照片

水院整体建于湖水中,由中部的长方形水池和四面环绕的建筑物构成。水池的北界即为湖岸,建有围墙;南界为御书楼;东界为东曲桥和御碑亭;西界为西曲桥和月波亭。

微信图片_20220325100226.jpg

御书楼在水院南缘中部,坐北朝南,北面入口临水院,南、西、东三面临湖,为重檐歇山顶的两层木构建筑,楼面阔三间、外环檐廊、面湖开敞。入口悬挂康熙御题的“平湖秋月”匾额。

御书楼与北面的湖岸之间以中部入口梁板桥和西、东侧各一座曲桥相连。楼南有架于湖面之上的长方形观景平台。

微信图片_20220325100228.jpg

题刻“平湖秋月”景名的御碑是该题名景观的重要历史物证之一,位于水院东曲桥头,原碑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巡游西湖、品题“西湖十景”、御书“平湖秋月”景名所立,现碑为1980年按原尺度、原刻本、原字迹摹刻重立。碑身正、背面均刻康熙帝1699年御题行书“平湖秋月”四字。御碑的保护性建筑御碑亭为清代风格的四角攒尖顶木构亭,面积15.21平方米,通高5.6米。

微信图片_20220325100231.jpg

“平湖秋月”自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以湖中荷花、临水种植的西府海棠、桂花树,以及拂岸的垂柳为植物特色。每当秋季,水岸间呈现花影绰约、绿柳飘拂的植被景观。

微信图片_20220325100233.jpg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湘湖轶事|湘湖《小竹里馆图》旧事 2024-11-20
《走近西湖》论文集|徐吉军、董顺翔:南宋临安西湖饮食文化浅析 2024-11-20
我荐|钟毓龙:《诗词曲语辞汇释》作者张相小传 2024-11-19
思想汇|司马一民:李白有没有到过湘湖? 2024-11-19
淳安“四石”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