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图上的杭州,像一只“腰鼓”,十城门围作一圈,钱塘江和西湖都在墙外。这个情况,直到民国建元后才发生变化:拆除了旗营城墙,西湖被圈入了杭州城中,这在杭州城市史上被称之为“西湖入城”,是一次具有特别开创性意义的城市规划转向,就象是画龙之点睛,从此美了西湖,也活了整个杭州城。 西湖转型 诗画西湖,留芳近千年,作为中国顶级山水景观,以及文人心中的文化圣地,千百年来却始终是杭州城外一处郊野园林。尤其是在清代,杭州人和西湖之间,隔着一处“禁地”——旗营,这是清初旗人勋贵跑马圈地后建起来的杭州城行政中心区域,也就是今天花天锦地的湖滨地区。 △1867年(清同治六年)浙江省垣坊巷全图(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旗营一带北、东、南三面都是城墙,兵营密布,西湖游人每每出城,很难不受到旗丁的刁难喝问。如果有宵禁,管制就更严厉。十城门关闭以后,钥匙由八旗兵掌管,连督抚都无权开启,一旦游湖稍晚,就回不了城,只能“隔墙相望”,夜宿湖中了。只有每年六月十八日,杭州人才能从容地夜游西湖,因为次日官府及庶民都要去上天竺烧香,钱塘、涌金两城门终夜不闭,会留下进出通道。哪像今天,晚饭后随时可以到西湖边散步闲逛。 这一状况,直到1912年革命军光复杭州之后,阮性宜受命重新规划杭州城市建设、拆除旗营,才有所改变。阮性宜非常坚定地执行规划,要求马路必须像箭一样直,无论穿过哪里,哪里的房子都必须拆除,马路绝不会为了某栋房子拐弯。 这期间,在时代的大变动中,原居此地的旗人,要么逃亡放弃旧居,要么被强制搬迁没收物业。然后,在历史的废墟重新林立而起的,是餐厅、旅馆、百货店等各种商业设施。湖滨路与西湖之间,还依次新建了五个西式公园和码头,杭州人分别称之为一公园、二公园、三公园、四公园、五公园。 路也划分一、二等,网状交错如棋盘。南北东西四条“大马路”,湖滨路、延安路、平海路、解放路,构成了今天羊坝头、河坊街一带的“新市场”,游人从湖滨“新市场”对岸眺望,或是前进几步,随处拾得佳宜的柳色湖光:自此,杭州人才获得了西湖“观景自由”。 从旗营到环湖建设 与此同时,早在1908年,就有一帮富有前瞻的有识之士,开始酝酿“西湖商务振兴”计划。当时,湖滨一路虽然建设完成,但环湖各处还是相当荒芜。1920年,时任浙江省省长齐耀珊向省议会提出《建筑西湖环湖马路之计划》,“现在风气开放,各国人士游历踵至,若不建环湖马路寻幽取胜,颇费时间。既无以增外人之兴味,亦不足壮中国之观瞻。意大利之以古迹著称,瑞士之以山水擅胜。曾经其地者,莫不叹其往来之便。西湖之建环湖马路,庶足以与二国颉颃焉。”并计划拟筑北山、南山、西山三路。 1922年,随着环湖马路陆续修建,西湖白堤上的断桥、锦带、西泠等桥去阶改平,永华汽车公司创办了杭州最早的公共汽车,从湖滨出发,沿环湖马路行驶至灵隐寺,全程9公里,这是杭州第一条风景公交线。等到1974年龙翔桥公交站建成,它又成为当时杭州规模最大的公交站。不过,“龙翔桥公交站”本名倒应该叫作“延安路公交中心站”才对,作为湖滨中轴线的延龄路,撑起了当时湖滨商业的天际线,许多后来载入杭州商业史的老字号、大品牌,都分布于这条路上,难怪民国年间杭州的有钱人,时常流连于延龄路的酒肆澡堂与影院间,乐不思归。 而对外地游客,诸如来自上海及周边各地的香客,省内外的批货商人,买办、新贵、文人、阔少等,这类人素质好,要求高,消费能力强,沿着湖滨路花市街一路骑楼,铺陈的西湖藕粉、张小泉剪刀、丝绸、茶叶、环湖旅馆、西湖饭店等,都是他们直接触摸西湖的好去处。可见,对西湖这个IP的开发利用,一百年前的人们已有远见了。 随后,1927年,北伐军杭州市政府设立工务局专责市政规划建设,到1932年,西湖商圈已经基本成型,而“西湖风景区”的概念,也由吕贤濬于1932年在《杭州市分区计划》中第一次提出,和南京国民政府其他的大城市如上海、南京、天津等相比,杭州的“风景区规划”也是领时代先风、大有可观。它是风景区,有一系列景区保护规划措施,但有别于西方“公园”“风景”“田园城市”等区域划分创设,西湖同时还是城市功能区的一部分,在往后的百年岁月中,它同这片土地、这群人水乳交融,经岁月添粉后愈加熠熠生彩。 人气爆棚的西博会 杭州“风景名胜之区”之名一经成型,很快就迎来了一件浙江省各界人士酝酿已久、翘首以盼的大事——西湖博览会。1928年,张静江、程振钧、林风眠一众名流,就在今天湖滨路39号的“来音小筑”,为提倡国货、奖励实业、振兴文化,决定举办“西湖博览会”,会址就选在北里湖的北山路——孤山一带。从6月6日开幕到10月20日结束,历时128天,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共接待参观团体1997个,参观总人次近两千万人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得益于西湖博览会,西湖北线人气骤升,一时之间,北山街上下高档别墅、会所,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这一切,都是“西湖入城”“融湖发展”战略的成果。而西湖作为“城市风景区”,也便名副其实了。 到1937年以后,因为日寇入侵,工务局对西湖和南山路的规划一度搁置了。至于1946年王瑞麟《建设杭州新都市计划》,在此后风雨飘摇的乱局中,就更加“空中楼阁”了。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进入“学习苏联老大哥”的热潮,国家建工部请来苏联专家穆欣指导杭州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西湖风景区格局大体延续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依然充满人间烟火气息,又不失深厚文化底蕴的城中西湖。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