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书院遗址
杭城有书院之名起于元代, 明末至清代达于鼎盛,其教学水平与学术氛围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最为著名的有万松书院 (敷文书院) 、崇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被誉为杭城四大书院,在学术和培养人才上成绩突出,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品“字牌坊全景 万松书院位于风凰山北万松岭上,明弘治十一年 (1498) 浙江右参政周木就宋代报恩寺遗址创建 ,取白居易《夜归》诗中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句意,名之为万松书院 。书院规模较大,中有仰圣门、戟门、大成殿、明道堂、毓秀阁、飞跃轩,右有居仁斋、颜乐亭,左有由义斋、曾唯亭 。祭器齐备,为其他书院所不及。 民国时期牌坊西侧 重刻“浙水敷文”碑 万历七年 (1579) ,阁臣张居正废毁天下书院,浙江巡抚谢师启、提学金事乔因以"万松书院祀先圣,不当概毁"为由,再三乞请,终使万松书院逃过一劫,为此书院改称为"先贤祠",虽名亡而实存。崇祯五至六年间 (1632一 1633) ,终在战乱中被毁。 重刻“浙水敷文”碑 万历七年 (1579) ,阁臣张居正废毁天下书院,浙江巡抚谢师启、提学金事乔因以"万松书院祀先圣,不当概毁"为由,再三乞请,终使万松书院逃过一劫,为此书院改称为"先贤祠",虽名亡而实存。崇祯五至六年间 (1632一 1633) ,终在战乱中被毁。 民国时期万世师表碑全景民国时期万世师表碑 万松书院在清康熙年间 (1662一 1722) 先后改名太和书院、敷文书院,清末又改为敷文讲学之庐 , 移建上城区葵巷 , 书院原址作为古迹留存 , 建筑日渐破败 , 后仅剩遗址及民国时期万世师表碑一块 、牌坊一座 。2001 年 7 月 ,杭州市启动万松书院复建工程 , 按明代建筑风格样式修复 , 规划面积 5 万多平方米 , 建筑面积 1200 平方米 。书院主体建筑包括仰圣门 、明道堂 、大成殿 、毓秀阁等 。2007 年 10 月 20 日西湖博览会开幕式晚会上 , 宣布了 "三评西湖十景" 的结果 , 万松书院被誉为 "万松书缘" ,成为新一代西湖十景之一 。2000 年 7 月 9 日 ,万松书院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