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学堂旧址位于钱塘江畔六和塔西侧的秦望山上,它的前身是1845年由美国南北长老会创设于宁波的崇信义塾。1867年迁校于杭州,1911年迁现址,更名为之江学堂,1914年改名为之江大学,现为浙江大学之江学院。 之江大学最初占地20万平方米,以后陆续扩大至44万平方米。校内共有各式建筑40余幢,主要有慎思堂、同怀堂、都克堂、图书馆、钟楼、东斋、西斋、上红房、下红房、白房子、绿房子、灰房子等。建筑布局依山势而建,大多为二至三层,以红砖清水外墙、红瓦坡顶为基调。存之现在,一幢幢,一座座,皆为建筑艺术的瑰宝,难怪它们引人眼球,组合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之江堂是之江大学的附属教堂,原名都克堂,又名育英堂,始建于1915年,1919年1月落成,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面积439平方米,由美国新泽西州都克一家捐献给学校,故名。 之江堂为普通剧院式布置的基督教礼拜堂,有戏台、钢琴室、管琴乐室、楼屋等,堂内有500个座位,是当时校内较大的活动场所。之江堂是一幢欧式风格的教堂建筑,教堂边有高耸的钟楼,整个教堂和钟楼外墙都用大块的深色石头砌成,教堂为大坡屋顶,青色瓦楞,拱形门窗,古树掩映,显得庄严肃穆,古朴典雅。学校的基督教节庆日及星期天做礼拜都在这里进行。星期天由专职牧师布道,讲授《圣经》,合唱赞美诗。这里是基督教徒接受上帝福音的地方。1930年和1931年,蒋介石两次来到之江堂,他与夫人宋美龄都是基督教徒。1947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来之江大学旧地重游,还在李培恩校长陪 同下来到之江堂作祈祷,倾听牧师布道。 据之江大学职工后代高静的回忆,记得小的时候,其父亲经常带他们去之江堂做礼拜,记忆犹新。阳光透过教堂窗上的彩色玻璃,洒落在做祈祷人身上,参加做礼拜的人都被对主耶稣基督的赞美诗歌的意境所融化,犹如清新而亲切的旋律从人们的灵魂深处飘逸出来。 除了宗教之用,之江堂也常常进行集会、演出和学习音乐等活动,实际上它还承担着之江大学大礼堂的作用,是之江大学矗立于钱塘江畔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之江堂仍为教育用房,至今整体保存完好,是一幢很有个性、比较现代、为数不多的欧式教堂建筑。它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跨过了几个时代,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人们每每接近它,路过它身旁时,都会投以崇敬的目光。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