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清末民初杭州灵隐寺大殿的复建
上泗山歌
似水年华
 
城市记忆 | 亲历者说:见证“八五工改”
来源:杭州党史方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何显高  日期:2022-07-08

微信图片_20220708113315.png

“六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

1985年,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共15万名干部、职工统一进行工资改革。其幅度之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1956年曾进行过一次大范围的加工资,以后就没有大规模地加过工资。一般只是下达加工资的指标,如10人中只有3人能加工资等等。为此,这次工改,大家都很高兴。当时,杭州市委提出杭州市的工资增加幅度要比省里高一点。从历史上来看,杭州的工资标准是有些问题的。

杭州市的干部资格整体比较老,一直享受副省级待遇。省里的好多副厅长到杭州市的一些大型企业都只是当厂长,而这些厂又属杭州市的一些职能局管理。当时杭州市的局长都是行政十三、四级,副局长起码是15级。另外,杭州干部队伍多,管理范围大,改革开放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工作比较辛苦,市里也考虑工资待遇要高一点。

因此,当时的市委书记厉德馨也很关心,他对我说,虽然经过这次工资改革,但杭州市干部的工资结构还是不合理,他现在虽然是省委常委,副省级了,但是对下面的同志也要关心。

厉书记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说:“老何,你到省里去,向书记、省长反映。”我就跑到省里去先后找了沈祖伦省长好多次。省长也很关心,他说:“杭州市的工资是要高一点,但是最后要怎么定,还要研究一下。”

我又和王纪中秘书长一起去找省委吴敏达和陈法文副书记,希望他们能帮我们解决。他们说:“你们到全国去摸摸底,人家有什么待遇,我们就给你们什么待遇。”

当时全国各大城市对这个问题都比较保密,有一个市的区长和我关系比较好,他偷偷地向我透了一个底,把他们的省委批准所在市高半级的情况告诉我。我把这个情况上报市委,又向省里报,要求定杭州为副省级。同时,着手研究分批解决这件事。

“先从几个大的部局开始,科改成处,虽然处长待遇仍然没有改进,但一般干部中主任科员则可以大量任命,工资也可以高一些了。当年发文就这样办了,但对区里没有执行。当时有个区长来找我问:“区里怎么没有这个政策?”我和他说:“需要分步分批,得到省里的承认。区里为什么暂时不放开呢?因为有些人口100万以上的县都还没执行这个政策。如果你们放了,那么这些县怎么办,是不是也要放了呢!因此缓一点,不要急。”

这次工改,从杭州市来讲,结束了历史上长达20余年不涨工资或只是少数人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增加过一次一级工资的历史,较合理和公正,切实起到了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颇受欢迎。

在进行工资改革的同时,市人事局加强了职称评定和管理工作。1985年,我们开始在全市分批分期开展职称评定和管理工作。

当时,我担任评审领导小组的副组长。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心,但问题和阻力也很多。一些在局领导岗位上的同志也来找我,想解决自己评高级职称的问题。而当时好多同志在工作岗位上没有职务,只能依靠职称。我就和他说:“先把局里其他同志的事情做好。如果你先把自己弄上去了,人家就会有意见。”一些领导有想法,我们首先要给他们做好思想工作,才能完成好这项工作。

那时还有一个问题比较突出,就是卫生部门一些专家对评审职称卡得非常紧,凡是想升高级职称的,必须经过4门考试。因此,好多医生都回家备课去了,医院里没人看病。卫生局长就来找我问怎么办?我们还专门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和这些医院院长说:“夏天病人多,如果你们医院里不看病,都去准备升职称考试,出了事市里要追究责任的。”并把这个道理向专家们讲清楚。其实这些医务人员水平怎么样,能不能通过,各家医院都有数的。他们接受了我的意见,把4门课减成1门课。

微信图片_20220708113318.png

让专业技术人才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开展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过去被人们看不起的“臭老九”真正成为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一时期,人才引进工作也开始起步。以往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杭州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入城的门是管得很紧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还只是允许有工程师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批准调进,而他们的年龄往往都在50岁左右。另外,夫妻两地分居、老人身边无子女的,如没有特定的理由,任何外地户口都不能进杭州市。而进来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只有大中型国有企业才能接收,中小型集体企业、各城区都很缺人才,即使有个别的,也是先考虑教育系统,搞工业的基本没有。

而杭州要发展,没有很好的人才引进机制是不行的。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就商量要放开,打开城门让人才进来,不能光是要老的,也要调年轻的,特别是将许多才毕业二、三年的高校毕业生引进到全市各区、县各个部门各新兴企业,使之尽快改善人才结构,努力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专业的发展。

我把这个想法向厉书记汇报,厉书记表示同意,并要求我们制定相关的方案和政策。我们制定的政策要点是,凡大学毕业两年,在外地工作的杭州人,可以申请入杭。这个政策放宽以后,那些在外地的大学毕业已经工作两年,本人家庭有困难,回杭州后有地方住的,只要杭州有单位接收都可以调进来。

当时市人控办对这个问题把握得还比较严,认为我们的口子开得太大了。凡是人控办讨论人才引进时,我们都参加,为我们的政策进行一些说明。我们对他们说:“杭州市人才都不够用,怎么会太多呢?”当时全市每年1000个指标,大部分都被我们用了。

那么多人一拥而入来办手续,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就决定打开铁门,在原来人民路的老市政府,每周四公开接待申请入杭人员。只要符合政策,就可向我们申请办理。

当时真是热闹,有时候一次就有两三百人填表。我和各个处长都到接待大厅去接待,告诉他们:“凡是符合政策的人,都是有希望的,两周以后就可以答复你们,可以或不可以调进来。”这个门一开,人才大量引进杭州市。其中有些特别好的,大家都抢着要,包括我们市政府机关也都充实了不少人才。

微信图片_20220708113321.png

杭州引进的人才推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

这个时期大约引进大专毕业生以上的科技人员数千人,诸如杭州电视机厂、洗衣机厂、自行车厂、中药二厂、牛奶公司等企业都因此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一位国民党军官后代的两岸故事 2024-04-12
忆袁浦的平原绿化 2024-03-12
防空洞里也“繁花” 2024-03-04
往事追忆:话说老底子的余杭镇扫帚笔管生产合作社 2024-02-06
梅花样的品格——怀念夏子颐先生 2024-02-0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