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会议】苏东坡与浙江研讨会 …
讲座回顾 | 大运河City…
【来新夏书院】故纸堆里寻萧山
讲座预告 | 怎样看宋朝文明…
 
特别关注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曾经的之大校门——钟楼同怀堂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
禹杭履迹
 
三潭塔——三潭清涵水月间
来源:杭州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10-18

塔,常见都是或成双或独立,三个一组的则不多见。而最知名的三塔组合,当要数“西湖十景”之一“三潭印月”中的三潭塔了吧。三潭塔不仅风景秀丽,如诗如画,更与西湖治理有着不解之缘。

一个江南冬雪初霁之日,我乘着画舫前往寻访。湖面澄清,氤氲着一层薄薄的雾气,远山、画桥、烟柳、游人,都笼罩在云雾深处,犹如画中景。不多时,我已来到了西湖第一岛——小瀛洲。这里白雪皑皑,在酥软的积雪下面,还透出隐隐翠绿。顺着岛上唯一的羊肠小道漫步走去,遥望到三座石塔柔美地立在平滑的水面上,潭影空空,波光流转。

三潭塔与湖心岛浑然一体的美景,让人流连,可这湖心为何会有这三座石塔呢?那还要从疏浚西湖的功臣苏轼说起。

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大诗人苏轼贬官至杭州。时逢杭州连年遭旱灾,百姓生活极苦,逃荒外地的灾民不计其数。西湖干涸见底,葑草蔓蔽,水愈浅,葑愈横,加之钱江潮水倒流,厚积泥沙,复益淤恶。百姓的哀吟之声传到了知州苏轼的耳朵里,他心绪难平,“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于是,他为民请命写下《乞开杭州西湖状》,宋哲宗恩准后,他即刻筹集了三万四千贯钱粮、几千名灾民、上百艘运送葑草的木船开挖湖面,加深湖水,又将新开的湖面租与当地农户种菱,使租户有利可获。

然而,湖面甚广,怎么划界呢?建塔!苏轼决定在湖中对着第三桥(望山桥)的左边建一座塔,第四桥(压堤桥)的左边建一座塔,

第五桥(东浦桥)的右边建一座塔,并令塔划定的范围以内不许种菱,如有侵犯,报告者赏钱五贯,由侵犯者支付。三潭塔建立之后,村民们以塔为界在湖边耕作,既有了稳定的收入,又保证了西湖不再受葑草侵害。而三潭塔,既是西湖水深浅的一个标志,又成了镇守西湖的三座界碑。

重荡碧波的西湖澄清如镜,岸边广植垂柳,微风拂过,摇曳生姿,怎能不让人顾盼生情呢?徜徉于西湖美景的苏轼情不自禁诗兴大起,吟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湖的美名,从此吸引了大批文人来访,留下了浩瀚如烟的文心墨韵。

当年为西湖整治清淤服务的三潭塔,也成了西湖胜景最胜处。“山光静对烟波际,塔影清涵水月间”,每年的八月十五,当“海上生明月”之时,这里冰轮初出,霞光万状,月光透过每座塔上的五个小孔照映在明光如镜的水面上,形成三十二个“月亮”,水波粼粼,潭影亭亭,如梦似幻。

据史料记载,西湖本是一个由山上的泥沙冲积隔断海洋而形成的潟湖,只有不断地治理,才能保持湖水的深度,才会有这水月烟波的美景。失去治理的西湖,只会慢慢萎缩,这三潭塔似乎也成了一波西湖水清澈与否的一个见证。

元朝后期,为了管理西湖而建立的三塔逐渐倾圮,泥沙淤积使三塔所在的深潭成为沙洲,贵族豪绅在上面建起了保宁寺和湖心寺,日日烧香拜佛,只祈求保佑自己长享荣华富贵。当政者对西湖疏于治理,使西湖成了一片禾田,杭州民间甚至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十里湖光十里笆,编笆都是富豪家。待他享尽功名后,只见湖光不见笆。”明宪宗以后,连两座寺院也相继坍塌了,三塔的遗址变成了荒草滩。荒芜的西湖杂草丛生,苏堤以西葑草蔓蔽,六桥之下水流如线,破败的西湖再也没有了文人士子往来唱和的胜景。

西湖的生机,直到三潭塔的再次兴建才得以重现。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有一个叫聂心汤的钱塘县令,开浚西湖,疏通湖水,用苏轼采葑泥堆造苏堤的方法,在西湖中浅滩的地方用葑泥堆筑了一个“田”字形的堤岸,把围在堤岸中的小池子用来放生。在堤岸旁建造了三座小石塔,称为三潭塔,治理后的西湖又恢复了“毕竟六月中,不与四时同”的胜景。

塔建好以后,一日,隐居在西湖畔的戏曲家高濂踏春来到了三潭塔边,看到塔的对岸春草繁盛茂密,勃勃生机,塔立于湖中,时而有飞鸟停歇塔上,一片“草长平湖白鹭飞”的胜境,不禁很感慨地在他的《四时幽赏录》里把“三潭塔基看春草”题为西湖春时幽赏佳境之

一。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皇帝二巡江南,有感于三潭胜景,亲题一块“三潭印月”碑,三塔从此传名天下。此后,历代对西湖治理不辍。治理后清波如许的西湖,吸引了大批士子的来访,他们往来酬唱,留下的墨迹浩如烟海。如今,在正对着三潭塔的心心相印亭抬眼望去,在曲曲折折的桥廊尽头,有一座六角翘檐亭,亭中便立着康熙皇帝御题的“三潭印月”碑石。在小亭周围,楹联碑刻无数,文人墨迹久存,许盛、金安清、康有为、彭玉麟……代代文人在此吟咏,层层积淀犹如湖中之泥,堆出一个底蕴十足的西湖。

三潭塔,犹如记录着西湖兴败的刻度尺,亭亭立于湖中,跨越着时空,静看一年年清流如许的碧波,默数着一代代人治理西湖的功绩。它眼里的西湖之美,不仅美在大自然的造化,更美在打造西湖之人。愿这份美景能与三潭塔常伴,常存于世人之心。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2024-10-21
史话杭州·追寻历史:杭州古城门之艮山门 2024-10-17
西湖风俗|重阳登高与赏菊 2024-10-16
湘音汇|贺知章遒劲而温润的书法艺术 2024-10-11
日卖三四万个煎饺!杭州鼓楼老街,除了那抹香气,还有更硬核的… 2024-10-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