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介绍了杭州的“老市长”苏东坡关注海外贸易的往事,这是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11月即将开幕的年度大展中的其中一个内容。 关于本次展览的主题,许多观众打开了“脑洞”,为“千帆之下”续上了展览的副标题: “两宋时期钱塘明州海丝贸易特展”“宋代进出口贸易展”“海上丝绸之路” 可以说诸位“看官”猜得几乎是八九不离十了。本次展览的副标题是:唐宋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众生相 在本次展览聚焦的时间段是唐宋时代,地理视野定位在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构成的东亚文化区域,以“人”见事,借助文献与考古,通过构筑唐宋东亚海上丝绸之路上各色“人”的形象,来展示该时期东亚世界物资流动和文化交流的面貌,反映杭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今天,将有本次展览中另一位重要的“人”走进大家的视野,那就是著名的鉴真。 干漆鉴真和上坐像(奈良唐招提寺藏) 坐像为干漆制作,像高80.1厘米,被认为是鉴真去世后的日本天平宝字七年(763)的作品,是日本最早的人物雕像。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扬州的大明寺来了两个日本僧人,一个叫荣睿,另一个叫普照。两位僧人在聆听了住持鉴真大师的说法以后,就提出希望能邀请传戒师渡日传法。在清楚两人的来意后,鉴真说了这样一番话,后被收录于日本奈良时期的典籍《唐大和上东征传》:昔闻南岳(惠)思禅师迁化之后,托生倭国王子,兴隆佛法,济度众生。又闻,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量,诚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也。话落,鉴真环顾四周,问:“今我同法众中,谁有应此远请,向日本国传法者乎?” 在座僧侣静默以对,只有祥彦缓缓开口,道出了心中所虑:“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诸人不去,我即去耳。”这是鉴真的回答。扬州大明寺
扬州大明寺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鉴真于唐天宝元年(742)担任该寺住持。寺中现建有鉴真纪念堂。
这个回答开启了鉴真六次东渡的序幕。在这六次东渡中,鉴真九死一生,比如天宝七载(748)的第五次东渡,船出了扬州新河,下常州,出长江,遇风转向南到越州境内,最终停泊在舟山群岛。十月遇风启航,但出航未久,就遭遇暴风雨。“风急波峻,水黑如墨。沸浪一透,如上高山;怒涛再至,似入深谷。”《唐大和上东征传》的这句描述,毫无夸张之处。众人只得随风逐浪,一路南下,船上无水,便就着干粮干咽,待下雨时,才能救一时之渴。最终,船只漂泊到海南岛振州(今崖县)。众人上岸后一路北行,经崖州、梧州、端州,前往广州。不服水土的荣睿在端州不幸圆寂,自广州北上途中,因南方气候炎热,加之辛劳过度,鉴真的眼睛再也看不见了……在经历五次失败以后,鉴真终于在日本天平胜宝五年十二月十二日(754年1月9日),漂流到屋久岛,踏上了日本的土地。此距接受邀约的那一天,已经过去12年了。鉴真东渡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大事,日本邀请鉴真东渡,初衷是为日本佛教建立戒律制度,但是鉴真东渡的重大意义远不止此。在《唐大和上东征传》中,记载了鉴真第二次东渡带去的物品。我们可以将之做成一张简洁明了的表格,看一看鉴真带去的有哪些物品:
由此可见,鉴真东渡不但是一次传法,而且还是中国对日本的一次文化的集中输出。就拿货品中的香料来说。在古代,香料很多时候就是药品,日本正仓院收藏有黄熟香(兰奢待)、沉香、麝香、白檀、丁香、木香等各种香料,法隆寺的记载中,也收藏有白檀、沉水香、浅香、丁子香、安息香、薰陆香、甘松香、枫香、苏合香等香料。香料在佛教仪式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正仓院所在的东大寺这样的大寺院,收藏的香尤其名贵。鉴真第二次东渡的物品清单里,很多香料也和东大寺、法隆寺收藏的香料品种重合。香料除了仪式用外,还作为药用,在中国唐代,许多时候,寺院也承担着预防瘟疫、治疗疾病的社会救济场所的功用,一部分僧人也精通药理,鉴真也是其中之一,日本平安时代的故事集《今昔物语集》记载了鉴真抵达日本以后的一件有趣的小事。有一天,圣武天皇的皇后藤原光明子病重,久治不愈,鉴真听说以后,就进献了药品,果然药到病除。在《续日本纪》里也有鉴真献药治好圣武天皇的母亲宫子皇太后的记录,而且在圣武天皇自己生病的时候,鉴真也曾经为之治疗和看护。而在平安时代的医学书《医心方》里,也记载了鉴真所带来的处方四个。人们甚至认为,后来日本平安时代在贵族阶层中盛行的熏香习惯,也是鉴真大师首先倡导起来的。那么,鉴真大师,有没有来过杭州呢?答案是:来过的!而且和杭州有很深的渊源。在第二次东渡失败后,鉴真一行被安置在明州(今宁波)的阿育王寺,在阿育王寺的一年里,应越州、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的寺院邀请,鉴真巡回讲律授戒。所以,鉴真就是在这一时期来到杭州。而杭州的一处佛教圣地,因为某个原因,和鉴真有了有趣的联系。这座雷峰塔,是鉴真东渡的两百多年后,才矗立在西湖畔的。而这座塔在今天,因为它的地宫发掘出的阿育王塔而举世闻名。后梁贞明二年(916),第一代吴越王钱镠派遣弟弟钱铧前往明州阿育王寺,迎接塔舍利入杭州供养,然后,吴越钱氏就开始了大规模仿制的过程。那么,鉴真和这座雷峰塔以及供奉在宝塔内的阿育王塔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本次展览即将告诉你答案。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