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清末民初杭州灵隐寺大殿的复建
上泗山歌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中日茶文化传播
文史动态
 
在这里,悦读宋韵
来源: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11-28

一块透明的大屏幕,当你用手轻轻一点,一幅宋画就在指尖慢慢晕染开,山水花鸟亭台楼阁次第铺展在面前,还有那叶扁舟停在无人的渡口……

11月25日,作为“2022悦读宋韵节”活动之一的“百代标程——悦读宋韵”专题展率先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展。“悦读宋韵节”是“宋韵文化节”的主体活动之一,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钱江晚报、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出版社承办。

展览分为三大板块,集中展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收录的部分宋画调色打样稿,即将出版的《淳化阁帖绍兴国子监本》《浙江图书馆藏淳化阁帖刻石》样稿,宋刻本古籍实物、明清影宋刻本抄本,以及“两宋浙刻丛刊”中已出版的成品和待出版的样张。

宋画题材之全,技法之精,与西方文艺复兴绘画一起,被尊为东西两大文明的视觉象征;书法自宋代始重意,确立了全新的美学尺度;宋代版刻与碑刻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结构的改变。当宋代艺术的这三件瑰宝汇集到一起,流淌千年的宋韵文化瞬间灵动起来。300多件展品将带着观众“穿越”时光“悦”读宋韵,“悦”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气象万千。

微信图片_20221128103550.jpg

千年丹青

感受南北宋山水画的异与同

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陈寅恪先生曾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钱穆先生亦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

如果说宋韵文化是一顶宝冠,那么宋画就是宝冠上的明珠。始创于汉唐的各类题材,如山水、花鸟、人物等,宋代皆臻于巅峰,故被称为中国绘画的集大成时代。

“千年丹青”板块就展出了200多幅“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收录的宋画精品出版打样稿,包括李成的《晴峦萧寺图》和赵佶的《竹禽图》等传世“国宝”级绘画珍品。

微信图片_20221128103558.jpg

本次策展的主持者、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缪哲介绍说,宋代山水画取得了异常辉煌的成就,“纪念碑”性的宋代山水画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人类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而如果把北宋和南宋的山水画放在一起,就能明显看出风格的迥异。

“李成的这幅《晴峦萧寺图》就带有明显的北宋‘雄伟山水’的特征。你们看他笔下的山上顶天下顶地,几乎铺满整个画面,”缪哲说,北宋画家还非常善于利用前后景来丰富画面的层次,前景的小山小树直接叠加在后景的“主角”之前,用一片缥缈的云雾以示区分,大与小强烈的对比更加凸显了主体山脉的雄伟和永恒,像范宽《溪山行旅图》几乎给人以泰山压顶之感,“而且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往往是中轴线构图,画面比较均衡平稳。”

微信图片_20221128103601.jpg

移都杭州后,山水有灵,激发于西湖烟云,画家致力于捕捉湖山的瞬息之美,从而诞生了南宋的“抒情山水”。比如马远的《踏歌图》,笔法自然灵动,似乎是画家惊鸿一瞥看到的景象,视角更低更近,观众仿佛一抬手就会触碰到画面里的那条枝丫。

微信图片_20221128103604.jpg

除了山水画外,这一板块的花鸟、人物和华藏宝相部分也很有看点。观众在欣赏宋代绘画“诸法皆备”的一流艺术水准之外,更是可以透过这些作品领略两宋时期的世情风物。宋代绘画对后世影响深远。二战之后,中外学者为“重新发现宋画”做了长期而艰苦的努力,由浙江大学和浙江省文物局共同出版的《宋画全集》正是这一努力的集中体现。此前,《宋画全集》的打样稿已经随着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全国多地展出,收获好评如潮。这次宋画精品出版打样稿再次在杭州展出,又得以让更多的观众在半天时间里“阅尽千年”

刻古传今

细品物质与视觉文化的精雅

这一板块,是可以用放大镜细细探究的。

微信图片_20221128103606.jpg

由隋唐五代传至宋代,版刻扛起了传播知识的大旗。除了官府主持的版刻,民间的刊书业也趋于繁荣,最终形成了以浙江、福建、四川为基地的三大刊书业中心。这一时期的版刻,继承了手抄书的审美,无论是选纸、用墨、板式的设计还是“复制”的工艺,都十分考究,堪称艺术品。而物质与视觉文化的精雅,以杭州为中心的“浙刻”,最为翘楚。

微信图片_20221128103608.jpg

展厅最中央的柜子里展出的宋刻本《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存卷四十五)是浙江大学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该藏本由南宋著名藏书家郑寅任吉州(庐陵)知州时捐俸刊刻,主持校刻者为朱熹门生饶谊,是宋版中尤其值得珍视的官刻初印本,也被后人称为庐陵本。

微信图片_20221128103610.jpg

“庐陵本传世稀少,现仅存十五卷。”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程惠新副研究馆员介绍说,此书原为著名实业家和古籍收藏家袁滌庵先生旧藏,1986年,袁氏后人袁绍文、袁绍良等将21种31部296册宋元明清善本捐赠给浙江大学,图书馆专程将其中两种最珍贵的古籍送至上海,请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先生鉴定。顾先生在 《袁氏赠书记》中写道:“其中最珍贵者,一为宋刻《资治通鉴纲目》……《纲目》虽属残本,而字大悦目,刻印精良,纸质亦莹洁,实为希世之珍。”

翻开这卷流传近千年的版刻,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朱笔圈点,还有“朱升之印”“滌庵藏书之印”“康生”“袁绍良印”“袁一诚印”等藏印。如果你用放大镜来看,就会发现墨色非常均匀,既不会漏白,也不会过黑,一切都是恰到好处。

微信图片_20221128103612.jpg

一同亮相的还有浙江大学所藏宋元本古籍,以及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两宋浙刻丛刊” 部分品种和“铁如意馆稿抄本丛刊”所收张宗祥部分影宋本样稿。其中,“两宋浙刻丛刊”第一辑原貌仿制的国家图书馆藏《唐女郎鱼玄机诗》,无论文字、刻版,抑或印刷、用纸,堪称宋刻之翘楚,是后世书籍刊刻的标杆。

微信图片_20221128103614.jpg


微信图片_20221128103616.jpg

此外,本单元还精选了21件金石拓本,以碑刻、墓志为主,讲述拓本作为一种承载古代文明的独特形式,何以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与心灵世界,金石因此成为真正的不朽之物。

翰墨流芳

体味书法艺术的演变与意蕴

说到宋代版刻业,就不得不提中国古代刻帖的冠冕《淳化阁帖》。如果你是书法爱好者,肯定也对这部“法帖之祖”不会陌生——也许你小时候就曾对着它临摹学习。

微信图片_20221128103618.jpg

《淳化阁帖》成书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是汇编、复制内府所藏的历代法书而成的,共分十卷,卷一为历代帝王书,卷二至四为历代名臣书,卷五为诸家古法帖,卷六至八为王羲之书,卷九至十为王献之书,共收103位书家、420帖墨迹。

微信图片_20221128103620.jpg

微信图片_20221128103624.jpg

《淳化阁帖》代表了我国古代图像机械复制的巅峰。这次展览就展出了浙大出版社正在影印出版的两种《阁帖》。

其中一种是非常珍贵的南宋初年的“国子监本”。这个版本之前被珍藏在国内外两个不同的文博机构,虽属同源却难以相见。浙江大学“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团队在编纂“大系”的时候,将分藏于上海博物馆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宋拓《淳化阁帖》汇为全帙,使这一沉埋千年的宋韵古刻,得发潜光于盛世。

另外一种是浙江图书馆藏《阁帖》刻石。据专家论证,无论是《阁帖》的“懋勤殿本”还是“潘祖纯本”,都是从同一批原石上拓下来的。而这批石头存世的一部分,就在浙图孤山馆区的碑廊里。在展览中,观众们可以看到这些原石的高清图片。

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钰霖介绍说:“今年刚好是《淳化阁帖》刻成1030周年,我们影印出版两种《阁帖》,既是传承、纪念,也是希望能有更多观众了解书法演变的历史,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细看《淳化阁帖》不同卷册的书法作品,观众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汉晋书法即兴与自然的风格,而唐代书法讲究的是平衡稳重,带有一点“仪式感”,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北宋初期,而后的宋代书法家开始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将自己的意趣、心情甚至是一呼一吸都付诸笔端。

微信图片_20221128103627.jpg

这点在本单元后半部分的“尚意书风”展区可以窥见一二。通过北宋四大家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南宋的张即之、陆游、范成大、朱熹,以及宋徽宗、宋高宗的书法墨迹打样稿,观众们可以体味到宋代书法作品笔势、力度和节奏的变化,从细微之处感受千年翰墨的留痕与韵味。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本《遇见唐宋八大家》出版 2024-04-19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典范 2024-04-19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是良渚文化研究的引路人 2024-04-16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重磅上市 2024-04-10
牟永抗先生藏书和资料捐赠仪式暨《中国史前玉器》首发式活动 2024-04-03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