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的年度大展“千帆之下——唐宋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众生相”展览自11月开幕以来,我们通过各种“众生相”故事,来解读唐宋时期东亚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的历史。 在本次展览中,我们提出了三个引导观众去思考解读的问题: 1、在唐宋东亚海上丝绸之路上,杭州究竟占据了什么位置? 2、唐宋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有何实例? 3、江浙沿海的明州(宁波)何以成为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要港口? 要解说这几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从唐代到宋代发生的几个重大的历史变革。 首先第一个是首都的移动。我们知道,隋唐时期的都城是在关中腹地的长安(今西安),同时以中原的洛阳为第二首都,国家的重心是在关陇地区的。陈寅恪先生因此提出了“关陇本位”政策,提出隋唐时期,尤其是前期的政治经济重心是以关陇地域为本位,融合胡汉文武为一体。在对外交流方面,也是立足关陇,打通西域,陆上丝绸之路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复兴。 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西域的控制力逐渐削弱。五代战乱的结束,宋代将都城从关中迁移到了开封,北方大片土地被辽、西夏政权所占据,宋朝的西向之路被阻遏。而南宋更是将都城进一步迁移到了东南沿海的临安(杭州),国家的经济重心和对外交流的重心同时向东南方向倾斜,向海而行就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由此而起。即便到了元明清时期,中国的首都再也没有迁移回到中原或关中,而是选择了靠近沿海的北京或南京。 第二是技术的进步,自魏晋以来的水密隔舱的广泛运用,让中国人的造船技术获得了突破性的进步。唐朝中后期,发达的中国航海技术使得东南沿海的私商已经可以承接海外客运货运定制业务。到了宋代,指南针在航海上广泛运用进一步让航海的安全有了保障,航海因此成为对外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 第三是国内经济大势的改变。随着隋朝统一,南北朝对峙局面的结束,经历了数百年经营的南方经济逐渐崛起,唐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们用丝织品为例。在隋朝时期,河北地区还是“人多重农桑”。中唐以前绢产地按出产品质分为八等,一等宋、亳;二等郑、汴、曹、怀;三等滑、卫、陈、魏、相、冀、德、海、泗、徐、博、贝、兖。布产地一等复州,二等常州,三等扬、湖、沔。赀布九等,一二三等为黄、庐、和、晋、泗、楚等。可见,当时大部分纺织业的中心在北方,而长江流域却是以麻为主。到中唐以后,由于北方的持续战乱,大量手工业者南迁,南方纺织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常贡资料:唐前期长江中下游18州(扬、和、寿、庐、濠、润、常、苏、湖、杭、睦、越、衢、婺、括、温、建、泉)贡纺织品19种,唐后期也是18州(增明、滁,减温、和)贡38种,其中以越、宣、扬、润四州最为突出。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将江南经济与国家行政首都联系起来的杭州地位逐渐突出,京杭运河、浙东运河既是江南经济和国家行政首都的联系纽带,也是海外经济和中国内陆联系的纽带。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咽喉吴越,势雄江海”的杭州,在唐中后期就形成了“万商所聚,百贷所殖”的盛景。 那么,我们如何来解读杭州和唐宋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有什么样的范例呢?我们邀请了本次展览的两位学术指导: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包伟民教授、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常务副院长孙英刚教授为我们做一个导读,相信看完这个短视频,您能对本次展览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展览信息千帆之下——唐宋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众生相 主办单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承办单位: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支持单位: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 宁波博物院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8日-2023年1月8日 展览地点: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西湖博物馆馆区地上一层临时展厅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