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是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这场计划招录3.71万人的考试,共吸引了259.77万考生报名,其竞争之激烈令人咋舌,也越发让人感受到疫情之下人们对于工作和生活稳定的向往。
其实古代也有“公务员考试”,竞争同样极为激烈,甚至有人为之奋斗一生也无法成功,那便是科举。科举制度建立于隋唐,成熟于宋,明清时期趋于稳定,于清末废除,是中国古代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制度之一。浙江自古以来人文鼎盛,人才辈出,而科举又是反映浙江繁荣文化氛围的一扇窗口。浙江贡院,是浙江科举的缩影之一,它从侧面反映着浙江人文历史的发展变化。 图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图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一、何为贡院 贡院,即为考试贡士的场所。唐代科举只分发解试和省试二级考试;北宋开宝六年(973),宋太祖在讲武殿亲试进士,从此殿试成为定制,科举的三级考试制度正式确立;明清延续了三级考试的制度,仅将省试名称改为会试,发解试改为乡试。故贡院又可分为礼部贡院和地方贡院。 礼部贡院既指由礼部负责的省试机构,又指举行省试的场所。唐初并无“礼部贡院”这一机构,省试由吏部负责;直到开元二十四年(736)省试中,吏部考功员外郎李昂为考生李权所辱,朝廷便决定由官品更高的礼部侍郎来负责省试。此后,负责省试的机构和场所,才有了“礼部贡院”之称。然而从唐至北宋,省试考场或是借用尚书省礼部南院,或是借用开宝寺、太学、辟雍等地,并无固定独立的考场。直到南宋建立,才在临安正式建立了礼部贡院。(何忠礼《南宋的礼部贡院与省试》)
地方贡院的建立比礼部贡院更晚。唐朝时,地方发解试并无固定的考试场所。北宋发解试,一开始主要借用各地的学校、寺庙、官舍等,直到北宋后期,地方州郡才逐渐开始建立专门用来考试的独立贡院。南宋以降,特别是“绍兴和议”签订以后,社会经济逐渐稳定,州郡贡院才广泛建立起来。据学者统计,兴建于南宋时期、可断定兴建年代的建筑共有四十四处(梁庚尧《南宋的贡院》)。明清时期,各省纷纷建立固定的贡院作为乡试的考场,曾经的临安礼部贡院,也在元朝被改为杭州路贡院,后于明朝更为浙江贡院,直至清末。 二、科举时代的浙江贡院
宋朝是属于文人的盛世,浙江贡院自然“出道即巅峰”,在南宋最为辉煌,当然那时它还不叫“浙江贡院”。 宋人殿试图 图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南宋礼部贡院具体于何时建成,如今已无法在史籍中找到确切记载。不过据《宋会要辑稿·职官·贡院》的记载,南宋初年,秦桧曾主持修建了贡院、太学、秘书省等重要场所,规模皆宏壮。淳熙六年(1179),宋孝宗曾表示礼部贡院“岁久不修,恐致倾倒”,于是下令重修贡院。终南宋之世,礼部贡院都应在此基础上不断重修,以适应日渐壮大的考生规模。 关于贡院的地点和布局,《梦粱录》《西湖游览志》等不少古代笔记皆有记载。根据记载,南宋时,礼部贡院在新庄桥东、观桥西。贡院有大门和中门,大门内为弥封、誊录所以及各类与科考相关的办公处;中门内有两廊,各有千余间廊屋作为考生的考试间。又有一厅,两厢列进士题名石刻,堂上列省试赐知贡举御札和殿试赐详定官御札。另外,淳熙二年(1175)宋孝宗曾作闻喜宴诗赐给当年的进士,该诗的石刻也放置于此。 时过境迁,南宋礼部贡院的具体样貌,我们如今只能从纸上略知一二,想象当年的情景。也曾有学者实地考察过地理位置,认为南宋礼部贡院在现今杭州的延安路以东、中山北路以西、凤起路以南、观巷以北的区域内,面积约五万多平方米(何忠礼《南宋的礼部贡院与省试》)。 除礼部贡院,南宋临安还有位于钱塘门外王家桥的临安府贡院,负责本州九县考生的发解试;以及位于北门外沈家桥的两浙漕司贡院,供两浙路考生或本身已有官职者、宗世女的夫婿等身份特殊之人参加发解试。 南宋灭亡后,杭州的贡院虽再无当年作为省试考场的繁华,但仍作为乡试考场在浙江保持较高的地位。元代设杭州路贡院。明朝建立后,先将浙江贡院置于杭州府学西,后因考生增多,也为防止考生作弊,于天顺三年(1459)将贡院迁至宋仁和仓旧址。此后直至清末,贡院地址未再有变动,且因浙江历来文化繁荣,重视科举,举子日渐增多,常对贡院加以增修。如王阳明曾作《重修浙江贡院记》以记录嘉靖四年(1525)对浙江贡院的修缮;万历四十年(1612),御史李邦华将贡院建筑材料由木改为砖,以绝火患;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号舍扩大至5000间,至康熙五十年(1711),号舍增至12260间。至晚清,浙江贡院的规模在全国都首屈一指,咸丰九年(1859)曾同时容纳江苏、安徽两省的考生来借考,同治十二年(1873),号舍数量已达14194间。 贡院的发展变化,也是浙江文脉的发展变化。南宋时,每到科考之年,来自五湖四海的英才便齐聚临安城,较量于笔墨之间,以文才一决高下。这甚至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临安的书棚、版刻等,在当时数全国一流。明清之际,浙江贡院则是全省莘莘学子心中的圣地,商辂、于谦、蔡元培等等,都曾从这里走出,开启他们波澜起伏的仕途。不断增修扩建的贡院也证明了浙江科举之盛。千年浙江文脉,从贡院这小小一隅中,便可窥见一二。 三、浙江贡院的今生
浙江贡院早已不复存在。科举罢废后,贡院改为浙江两级师范学堂,1913年又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如今,那里是杭城百年名校——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但校园内的甬道、古井和那方乾隆御碑,仍在提醒着后人,这方天地曾寄寓着多少寒窗苦读的学子的梦想。 杭高贡院校区甬道 图源:杭州高级中学官网 杭高校园内的乾隆御碑 图源:杭州高级中学官网
1995年被并入凤起路的地名“贡院前”、杭城老字号奎元馆、于谦祠祈梦的传说……这些零碎的小细节,还在提醒着我们科举曾在杭州的历史上留下过多么深的印记。科举制度早已因不符合时代的需要而被淘汰,但浙江人的向学之心和深厚的浙江文脉,理应由后人传承发展。最后,便用一首元人吴存的《水调歌头·江浙贡院》收尾吧: 尺一九霄下,华发起江湖。 西风吹我衣袂,八月过三吴。 十五西湖月色,十八海门潮势,此景世间无。 收入砚蜍滴,供我笔头枯。 七十幅,五千字,日方晡。 贝宫天网下罩,何患有遗珠。 用我玉堂金马,不用清泉白石,真宰自乘除。 长啸吴山顶,天阔雁行疏。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