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钱塘人物
 
中国近代地质学开拓者——王烈
来源:杭州党史方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7-19

王烈(1887—1957),萧山临浦镇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进入京师大学堂就读,而后赴德国攻读地质学。回国后,王烈曾在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执教,是我国近代地质学科的开拓者,为我国地质科学人才的培养作出重大贡献。

微信图片_20230719095538.png

王烈

王烈幼时聪明勤勉,才华出众,19岁被选送到京师大学堂学习。清末民初,地质学还是一门非常新鲜的学科,整个京师大学堂只有3名学生攻读这一学科,只有他坚持到最后,堪称我国地质学专业第一人。此后,他赴德国留学。

微信图片_20230719095542.png

王烈在京师大学堂毕业时与师长学友的合影

学成回国后,王烈先后任教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北京大学,并担任北大地质学系首任系主任。他先后担任矿物学、矿物学实验、地质学、岩石学及实习、高等岩石学及实习、地形测量及实习等课程的教学,往往一天要上三、四门课,每周教学15学时以上,年富力强的他抱着“科学兴国、培养后学”的信念,不以为累,还专门安排时间给学生答疑,指导学生野外实习。王烈所授课程涉及面广,讲课举一反三、生动有趣,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当时中文地质文献很少,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著的《中国》为重要参考文献,但国内懂德文、能阅读德文的人极少,王烈便不辞艰辛地用笔译或口译向学生传授该著作中的内容,使我国的地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取得很大进展。

1920年,甘肃海原、固原一带发生了里氏8.5级大地震,教育部训令由王烈带队前往地震灾区,开展科学研究和地质考察,以便了解此次震波的起源及与地壳的关系。此次调查历时近4个月,在当时交通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其艰难可想而知。途中王烈经过汉中的一个药铺,发现该药店中的药材“龙骨”是稀少的石燕贝化石,他激动地将它买回。回京后,王烈与德籍地质学家葛利普教授共同研究,查明该化石原产于广西,非常罕见。后来葛利普在发表《中国古生物志》专著中,将王烈发现的这种化石命名为“王烈石燕”,以示对王烈探索精神的敬仰。其后地质学科凡同类化石,均以“王烈石燕”为名。以人名命名物种,王烈为近代中国第一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徙至昆明。王烈虽体质衰弱,但仍告别家庭,长途跋涉,随校到了昆明,继续为培养地质青年而努力。

抗战胜利后,他不辞远途劳累,率先由昆明回到北京。其时他已是花甲之年,有病在身,但仍积极地为恢复学系工作的大小事务操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病情有所好转,便抓紧时间潜心于矿物学、岩石学学科的编著翻译工作,为新中国的地质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1956年,王烈的病情恶化,不治病逝,享年70岁。

(资料和图片来源:《历史没有忘记他们》)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致敬求是“大先生”|陈从周(下) 2024-12-27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工书善画两翰林:董邦达、董诰父子 2024-10-30
史话杭州·名人杰士: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2024-10-30
“浙西高士”吴颖芳 2024-09-2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