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说:“梅家坞是个好地方。” 1958年元旦刚过,梅家坞山上一梯梯的茶园,在阳光的照耀下,迸发出翠绿的颜色,显得格外有朝气。梅家坞合作社的社员们,借着这个大好时光,都出去修水利和施肥了。村子里静悄悄的,显得那么宁静、平和。 谁也没有想到,1月3日上午9时,周总理只身带着警卫员,专程来到了梅家坞。 周总理一到梅家坞,就去合作社办公室找社长和支部书记,恰巧村干部们都到柴窑里检查生产去了,只有会计孙锦涛一人留在社办公室里值班。他接待了周总理。 周总理坐定后,一边喝着孙锦涛为他泡的龙井茶,一边问道:“这里有没有下放干部?” “没有。”孙锦涛回答。 周总理说:“这里太好了,我下放到这里来好不好?” 孙锦涛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望着总理,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时,得到消息的书记兼副社长卢镇豪飞也似地跑了回来。 茶乡人民盼望周总理 周总理见他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忙用双手握着他的手,连声关心地说:“把你跑累了,快歇会儿。” 气喘吁吁的卢镇豪一时还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向周总理又是点头,又是摆手。 待卢镇豪平静下来后,周总理从口袋里掏出本子,对他说:“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没有把你的名字记下来,这次要把你的名字记下来了。” 卢镇豪把自己的名字和职务告诉了周总理。 周总理关心地问道:“你在山上干什么?” 卢镇豪说:“我在山上踏勘,准备搞1958年规划。”接着,卢镇豪详细地向总理汇报了接下来的打算。 周总理听了后,离开座位,走到窗前,推开小窗,凭窗远眺,看着秀丽的茶园风光,说道:“茶叶是珍品,国内外人士都需要它,要多发展一些。” 卢镇豪见周总理这样关心茶叶生产,很是感动,就把开茶园与风景区绿化的矛盾告诉了总理。周总理听后说:“茶树常年碧绿,种茶本身就是绿化。山上面绿化,山下面开荒。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保持了水土,还能增加经济收入,再好也没有了。” 周总理对卢镇豪说:“我们到外面去走走吧!” 总理突然提出这个想法,使卢镇豪感到意外和紧张,他连忙对总理说:“我们马上就去安排此事。”但周总理却提出要随机走访,不必事先通知村民。 离开接待室前,周总理望着杯中那翠叶嫩芽,不忍倒掉,便风趣地说:“这么好的茶叶,倒掉太可惜了,还是把它消灭掉好。”说完,端起茶杯,用食指和中指将茶叶划入口中全部吃掉。 在场的社干部惊讶不已。周总理却笑着说:“你们啊,不懂得喝茶,茶叶是凉性的,吃了对眼睛有好处。”总理这一举止,后来被人们称为“啜英咀华”,成为品茗佳话,广为流传。 周总理走家串户 卢镇豪和孙锦涛陪着周总理往村里走去。他来到茶农翁双泉家,见翁的老伴郑秋兰老人在家,就和她拉起了家常。他详细地询问了她家的经济收入、口粮情况,还来到了猪栏边,看到5头肥壮的肉猪,高兴地问:“自己杀不杀?” “全部卖给国家。” “好,支援国家建设。今后要多养猪,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有好处。” 周总理走到堂屋,看见桌上放着许多饭盒,问道:“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饭盒?”郑秋兰回答说:“男人们正在修水库,我儿子是操作组组长,全组人的中饭由我家集中送到工地去。”总理听了说:“喔,原来是这样的。我看看你们的菜好吗?你们吃几个菜?”说罢,他弯下腰打开饭盒,看到里面有一碗鲫鱼烧萝卜丝,就呵呵地说:“这个菜很鲜。” 周总理又看了看饭桶,问道:“他们吃几碗饭?” 郑秋兰说:“四五碗。” 周总理点点头说:“劳动是要多吃点。”他把饭盒和饭桶盖好,叮嘱她说:“饭要及时送去,社员修水库,花力气,吃了冷饭不好。” 离开翁家,周总理来到了卫生站。当时卫生站里只有保健员陈彩珍一人。周总理便问她:“你们共有几个人?” 陈彩珍说:“有四个,他们都出去巡回医疗了。” 周总理还问了他们共管几个村,做些什么工作……问完后,周总理又说:“你们领导全村搞卫生工作,自己做得怎么样?”说着,仔细看了看环境,满意地说:“很好,很好!我们再去看看你们的房间。” 陈彩珍就陪着周总理走进了自己的房间。一进房间,“嚓”,陈彩珍拉亮了电灯。周总理一看,说:“嚯,你们还有电灯!” 周总理环顾四周,整个房间都很整洁,连声称赞说:“不错,不错!你们全村都不错。” 周总理指示:能种茶的地方尽量种茶,但要兼顾树林;宜养林的地方要养林。 从卫生站出来,周总理看到一个戴眼镜、个子高高的女同志,就问她是做什么工作的。 卢镇豪介绍说:“她是杭县石赖茶叶试验站的试验员,到我们社试验茶叶品质的。” 周总理风趣地说:“原来是个茶叶专家。”便问她叫什么名字,哪里毕业的。 女试验员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专家,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我叫吴涵芬,是浙江农学院毕业的。” 周总理接着问:“做哪几项试验工作?” “试验工作分重修剪、耕作、采摘、施肥、覆盖、轻修剪、综合性试验七项。” “什么叫重修剪?”周总理问。 吴涵芬说:“重修剪是为了让茶叶增产,把老茶树枝剪掉,使它重新发芽,使茶树变成馒头形,这样茶叶产量会更高。” 周总理待小吴回答后,又提出许多诸如“一亩茶地种几丛”“一年施几次肥”“一斤最好的茶叶有多少芽头”“一担粪抵多少化肥”等问题。 总理问得这么细致和具体,有些问题小吴一时回答不上来,旁边的卢镇豪接口代为回答:“一亩茶地400丛,一年要施3次肥……” 周总理听了之后点点头,笑笑说:“他是专家的专家,你还要多向他学习啊,既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 说完周总理又转身叮嘱卢镇豪:“能种茶的地方尽量种茶,但要兼顾树林;宜养林的地方要养林。这个问题,你们应研究研究。” 周总理和茶农促膝谈心 周总理和卢镇豪边说边走,到了茶农孙芝民家,亲切地询问他:“多大岁数,家里几口人?”总理见他要出门送饭,便掀开饭篮子,看了看说 :“菜还不错。”老孙告诉总理,饭是带给老娘(老婆)吃的。总理马上纠正,应该叫“爱人”。 周总理走到了供销社门口,就进去和营业员谈了一会儿话。商店经理阮锡根刚从外面回来,一进门,就看见店堂里坐着一位穿灰呢制服的客人,正和营业员来宝理亲热地交谈。“是谁呢?仿佛哪里见过似的。”阮锡根猛一回忆,没有错,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总理到了小小的供销社,商店职工的心都激动得快要跳出来了。 总理关切地问村里有多少人,供销社有多少职工,多少服务站,营业额多少,一天工作几小时,最近学习什么……阮锡根都一一作了回答。总理又谈到供销社为农业生产服务问题,并和蔼地说:“只有参加农业社的生产会议,才能了解农业生产的变化情况。”最后,总理嘱咐大家:“农村供销社应该增加生产资料经营比重,体现为农业生产服务。” 周总理走进托儿所 从供销社出来,周总理走进了托儿所。总理一看见小孩子,就欣喜地叫:“小娃娃,小娃娃。”他慈祥地与每个孩子握了手。 周总理接着和保育员葛秀贞握了手,问道:“一个小孩每月交多少钱?” 葛秀贞说:“我们是以工分计算的。一个月,小的(1-3岁)收12分;大的(3-5岁)收8至9分。” 总理又问一个工分是多少钱,然后算了一下账,说:“小的要交一元九角二分。”又问:“另外还要交什么?” “每人交五斤大米、五角菜金和30斤柴。” 周总理问了米价、柴价后,又算了账,说:“一个小娃娃每月共交三元一角五分。那一个保育员每月多少酬劳费?” 卢镇豪代答:“每月18至20元。托儿所不足部分由社里补贴。” 周总理听后,连声称赞:“很好,很好。” 周总理是茶农的老朋友 走出托儿所,周总理又叫吴涵芬把茶叶试验七项程序详细地告诉他。随后,他还访问了梅家坞小学,参观了茶叶综合试验地。直到中午12点,周总理才和大家握手道别。 (资料和图片来源:《周总理和梅家坞》)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