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体系的逐步建立 民国元年(1912)元月,废杭州府及仁和县、钱塘县并置杭县,直属浙江省,为省会所在地。10月杭州、余杭公路通车。11月省会警察局规定,人力车的轮子必须用橡皮轮胎,以保护地面。是年拆城筑路,公路始兴。 
▲杭州岳庙碧血丹心牌坊边常有客运人力车揽客 民国五年(1916)孙中山先生到杭,在浙江都督兼省长吕公望召开的欢迎会上,作题为《道路为建设着手的开端》演讲,勉励浙江努力修筑道路。民国六年(1917)浙江都督杨善德到任后买进汽车一辆,为杭州行驶机动车之始。 杭州公共交通始于民国十一年(1922)冬。原上海英商电车公司职员潘宝泉与杭州大世界游艺场经理陆宝泉分别在杭组建“宝华汽车行”和“永华汽车行”,两车行的公共汽车在湖滨与灵隐之间行驶,沿途设昭庆寺、中山公园、岳坟、洪春桥等停靠站,单程长7.4公里,全程票价小洋5角,是杭州及浙江省的第一条公交线路。 
▲民国时期的杭州公交车(图片由章胜贤先生提供) 民国十二年(1923),两家车行合并,成立“永华汽车公司”,民国二十五年(1936),市区公共交通发展至7条,总驶里程73.5公里,有公共汽车17辆。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底发展至67辆。日军侵占杭州后,因汽油紧缺,一度将车辆改装以木炭为燃料。 此后由于战乱,汽车遭劫事件不断,大部分车辆被国民党军队征用,公共交通不能维持营运,从1938年4月28日起,线路全部停驶。民国三十四年(1945),日本无条件投降,杭州公共交通开始恢复运营。民国三十五年(1946)成立杭州市公共汽车公司,开设线路6条,有车辆36辆。抗战胜利后,永华公司车辆也返杭,恢复公共交通运营业务。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7日,公共汽车经营单位奉杭州市军管会之令陆续恢复通车。12月,因私方无力维持经营,由杭州工务局出资收购,实行公营。至年底,有市内公交线路8条,总驶里程71.7公里。 1953年初,杭州市公共交通公司成立,第一任经理由杭州市公安局局长徐殿武调任。至年底,有公交线路9条,车辆82辆,其中6路和9路分别开往余杭与临平。1954年,新增武林门至梅花碑线路。1957年,新增临平至塘栖、武林门至良渚和三墩线路。1959年1月,新增湖滨至萧山、湖滨至富阳2条公交线。至20世纪60年代末,有线路17条,总驶里程288.4公里,运营车辆133辆。 

▲20世纪50年代的杭州市公共汽车线路图 1961年4月26日,首条无轨电车线路开通,南起城站,北至拱宸桥,全长14.5公里。开通典礼在胜利剧院举行,当时剧院门口的延龄路直到解放路满是杭州市民,万人空巷。新电车免费试乘三天,让市民骄傲不已。 
▲1961年4月26日,杭州无轨电车通车典礼 
▲改革开放之初,来自各地的乘客在杭州湖滨一公园排队乘车 当时驾驶员职业受社会尊重,坊间有“四个轮子一把刀,白衣战士红旗飘”(“四个轮子”指驾驶员;“一把刀”指菜场卖肉的营业员;“白衣战士”指医生;“红旗飘”是公安战士)之说。 1961年,市交通局所属的“杭州出租公司”划入公交公司。1967年5月,杭州市公共交通公司更名为杭州市人民交通公司,下半年解放军(20军)进驻公司,实现半军事化管理,企业按部队营、连、排、班建制,直到1969年止。“文化大革命”时期,杭州的公交发展缓慢,公交新增线路仅5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至1980年,公交线路增至35条,有汽车379辆。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作为先导性、基础性、普惠性公共产品,发展进入快车道。至2000年末,公交线路有172条,线路长度2153.32公里,运营车辆2004辆。 交通工具的变迁 交通工具是公共交通的基础载体,20世纪20年代,船是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客运人力车又称黄包车是常见的公共交通工具。 
▲杭州解放之前,人力轿为常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 1932年,杭州有轿行26家,轿206乘。全市的私家小汽车不到100辆。解放前的公共交通车辆主要为进口的福特、雪佛兰车改造。新中国成立后,杭州的第一批公交车为木质车身,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因三年困难时期的影响,为节省能源,第一批沼气公交车投入运营。 
▲第一批沼气公交车 1961年,杭州公交公司牵头,举全市产业之力,500多名工人历时6个多月,终于制造出第一辆杭产电车。20世纪70年代,杭州自己生产制造了“杭州牌”公交车。 
▲第一辆杭产电车 
▲20世纪70年代,杭州自己生产制造的“杭州牌”公交车 1973年,国家建设部配拨24辆“菲亚特”轿车、2辆国产旅行车归杭州公交经营,并选址在环城北路,组建出租车基地,重建“杭州市汽车出租公司”。 1985年,为吸引投资,拓展公交产业,杭州公交与中信信托投资公司共同组建杭州中北汽车出租公司,首批从日本引进20辆超豪华尼桑轿车和30辆尼桑面包车,成为杭州市民结婚用车的时尚标志。 
▲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超豪华尼桑轿车 1988年8月8日杭州遭遇特大台风,七号台风横扫杭城,公交电车线网电杆折断,13处被毁,许多公交车被狂风吹倒的行道树压毁,无线电车线网中断供电,8天后恢复,由上海支援数十辆铰接式通道车,主要用于305路、312路等大客流路线。 
1988年12月28日从香港引进的双层巴士出现在杭州街头,从湖滨至九溪营运,蓝色车身上“柔和七星”广告让人至今难忘。

▲1988年12月28日,从香港引进的双层巴士出现在了杭州街头 20世纪80年代末期,城市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时任杭州市公共交通公司经理盛继芳回忆说:“杭州公交也面临改革,减少行政色彩,要推进经营管理。但不能过度考虑利益,还是得要注重社会效益。” 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的公共交通出现无人售票的方式,中国广州开始试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运力相等,司乘人员减少约一半的情况下,乘客上下车自觉,公交车运行秩序改善,司乘人员漏票率明显减少。1993年杭州首条无人售票线路16路开通,成为全国第二个实施无人售票的城市。 1994年9月28日,杭州公交总公司成功开发国内第一张接触式交通IC卡——金通卡。同年杭州公交票制改革出台,市公交45条线路中29条实行一票制。1995年,位于朝晖路1号的公交新大楼建成启用。1996年10月25日,杭州实现电子站牌可查看车辆信息。1996年,首条公交无人售票空调线路K56路开通。空调公交车成为全国公交关注热点。20世纪90年代,龙翔桥、灵隐、火车东站、汽车南站、九溪、大关、北大桥、绍兴路、文三路、艮山西路等一大批公交停车场建成使用。乘车、候车环境和公交停靠环境得以较大改善。 1999年12月,杭州开通西游2线,使用仿古木质公交车,车内布置历代名士西湖诗词书画,每辆车上有身穿古代服饰的导乘小姐中英文导乘。车身冠“有线营运,无限服务”企业理念,中外游客耳目一新。 2003年10月1日,全国首创敞篷式公交线游9投入运行,启用当日,杭州市委主要领导出席开幕式,祝贺公交旅游线路网络发展,助推“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城市发展战略。 
▲杭州公交游9敞篷车在西湖边开行,为全国首创的敞篷公交车 2006年4月26日,杭州首条快速公交BRT一号线开通,成为全国第一条全线运行的快速公交线。公交快速系统是大型城市在地铁网未建成前一种经济有效破解“行车难,乘车难”的公共交通形式。事实证明,杭州公交快速线(BRT)网络的建设和“同台换乘,免费换乘,一票多乘”的服务模式,为日后杭州地铁网络和客流的快速形成创造了基础条件。 2014年6月,第一辆蓝天白云款西湖比亚迪电动公交车投放运营。同年10月,杭州西湖景区7路公交全线换上比亚迪纯电动公交车。 新时期新发展 2004年12月8日,杭州市公交集团成立,贯彻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公交优先,公交优秀”重大战略举措。杭州市公共交通事业进入集团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新时期。 2006年杭州公交率先在11路试点“人行横道让行”。2007年12月,杭州公交发布营运管理《五条禁令》,在8000多名司机中倡导斑马线礼让行人,领全国风气之先,逐渐成为杭州文明名片。 
▲斑马线前礼让已是杭州文明名片 2007年9月17日,杭州开展“公交周”活动,以倡导“公交优先,百姓优先”,时任杭州市市长蔡奇以步行和乘坐公共交通的方式践行绿色出行。上午8时10分从家出发,冒雨步行到杭州世贸中心出席第三届无车日启动仪式,乘坐K21路公交车赶往市府大楼开会,下午和晚上也分别乘坐公交车参加公务活动。 2008年5月1日,为倡导绿色出行,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杭州开通了全国公交自行车系统。小红车成了杭州一道风景线。杭州公共自行车模式还输出安徽淮安、福建沙县、广东西樵、广西柳州、江西南昌、哈尔滨平房、浙江衢州、云南丽江、江苏连云港、山西太原等全国十余个城市。 公共产品均等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础,2008年1月1日,余杭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成立,开启区域融杭一体化新篇章。 2008年7月1日,杭州萧山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成立,杭州主城区与萧山区公交一体化全面接轨。2008年1月,杭州公交与杭州长运集团、湖州长运公司共同组建杭州德清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杭州至德清的跨市公交线588路开通,两地居民乘坐公交车即可方便到达城市中心密渡桥路。2010年8月,杭州公交与临安交投公司合资成立杭州临安金宇公共交通公司,开通了598路临安到杭州的公交线路。2017年,临安撤市改区后,公交一体化加速。2018年,杭州临安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成立,标志杭州市区所属十个辖区公交系统全面实现一体化运营,所有线路实现统一编码,统一支付方式,统一优惠政策,方便普惠的公交网络遍布杭州市域。 
▲2019年,杭州主城实现99%的公交车绿色能源驱动 近年来,随着杭州地铁网络的快速建成运营,杭州基本形成了以地铁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水上巴士为特色,公共自行车为延伸“五位一体”的现代公交都市系统。杭州公交始终坚持“为城为民”理念,不断与时俱进,推出“K155路恢复运营”“社区微公交”“动态化定制公交”“心动巴士”“区域穿梭巴士”“1314爱情巴士”“双层巴士重返杭城”“小莲清风廉运”“公交车清洁化电动化”“公交车移动支付”“亚运服务保障”“邻线切换”等科技服务创新举措,春夏秋冬,365天服务市民。 
▲2016年《杭州公交》杂志创刊 封面为公交28路司机、全国劳模孔胜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