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非遗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随着亚运会的脚步临近,杭州丰富多元的非遗刮起了能量满满的“亚运风”,喜迎亚运,让健康养生类非遗项目更加贴近当代生活,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南有庆余堂 一句“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传播着“江南药王”长盛不衰的故事。胡庆余堂是由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所创办的药铺,地处杭城吴山脚下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一带从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到明、清时期,形成了一条药铺长廊,其中有名的就有胡庆余堂、叶种德堂、方回春堂等,而胡庆余堂则全面继承了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药技艺和行业规范,还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胡庆余堂中药文化”体系成为非遗亮点,主要体现在它的经营文化、传统技艺和建筑艺术三方面: 胡庆余堂 中药文化 经营文化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它的经营文化。大家请看!如今在胡庆余堂内保存着一块由胡雪岩亲自书写的匾额,它悬挂在营业厅的背后,是专门给员工看的“戒欺”二字,这也是他经营胡庆余堂的宗旨。匾额中写到的“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字字千钧,表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经商的诚信。 在药店的百年历史中,还流传着许多精心制药的故事,当年有一味珍贵的急救药叫做“局方紫雪丹”,按照古方制作要求,在高温炒制的过程中,由于药材里有一味“朱砂”,容易与铜和铁的制药工具发生化学反应,为了确保药效不受损伤,胡雪岩不惜工本请来金银巧匠,用133克黄金,1835克白银打造了一套金铲银锅,并且制作出来的紫雪丹,不抬高价格,仍按原价销售,如今这套金铲银锅被誉为中华药业第一国宝。140多年来,胡庆余堂始终将“戒欺”作为店训,薪火相传,“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教诲也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代员工的心底。 传统技艺 接着让我们来看它的传统技艺。胡庆余堂历来讲究遵古炮制,凡学徒进门头三年,必先学“炮制”这一关。在制剂上保留了炼丹、泛丸、吊蜡壳等传统技艺,拣切药材也十分讲究,像是麻黄要去节、莲子要去芯、炮制大黄要九蒸九晒等。 胡庆余堂师徒代代相承,除了拥有一批身怀绝技的老药工外,在中药处方和成药的研制上也功力非凡,药店创办初期,胡雪岩就召集了大江南北的药界精英,并广泛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各种古方、验方,精心研制了400多个成药处方,其中冠有“胡氏”处方字样的就有数十种,并将这些秘方编辑成《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为发掘中华传统药业立下不朽功劳。 建筑艺术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它的建筑艺术。胡庆余堂古建筑群保存非常完整,整个建筑大量采用了银杏、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早在1988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中国医药行业朝圣的殿堂,一百多年来继承了祖传验方和传统制药技艺,始终秉承“戒欺”、“真不二价”的经营方针,是保护、传承、发展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的巨大财富。 如今杭州亚运会开幕在即,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被列入了“杭州亚运人文体验点”,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亲自来这儿感受一下中药文化的魅力,开启一段非遗之旅吧!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