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九年(1149)冬,金朝平章政事完颜亮发动宫廷政变,杀金熙宗并夺取皇位。完颜亮史称“海陵王”,他立志灭南宋,传说曾让画工绘制自己策马临安城中吴山的形象,并题诗“提师百万临江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绍兴三十一年(1161)五月,完颜亮在迁都汴京后,分四路侵宋。宋淮西主将王权退逃至江南的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市南),金军攻占庐州、滁州、和州、扬州等地,完颜亮到达西采石附近的江北渡口杨林渡。宋高宗赵构被迫应战,一面做出北上建康亲征的姿态,一面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中书舍人虞允文等统一指挥江淮战事。十一月初八日,完颜亮命金军渡江,虞允文指挥宋军和当涂民兵以海鳅船中流阻击。次日金军渡江,遭南宋二支水军夹击,虞允文便以火攻。结果完颜亮遭遇大败,遂移军扬州。但完颜亮不甘失败,又准备从瓜州强行渡江,结果就在完颜亮下令渡江之日,有部将闯入其营帐将其射杀,同时遣使至镇江商讨议和,然后撤军北返。 完颜亮侵宋时,赵构非常紧张,他一方面发誓要到建康御驾亲征,另一方面在杭州吴山下修建了通玄观祈求三茅真君的保佑。采石之战的胜利与完颜亮的败亡对宋廷来说多少有些侥幸的色彩,此役以后,赵构再也不愿忍受战争的煎熬,索性将皇位传给继子赵昚,自己退居德寿宫开始认真地享受在杭州的休闲生活。今天采石矶古迹众多,作为李白卒地纪念场馆的太白楼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采石之战的遗迹无从寻访。不过在杭州,不但吴山上有“吴山第一峰”摩崖,还有三茅宁寿观遗址以及山脚下的通玄观造像。
通玄观造像
通玄观道教造像
通玄观造像在杭州市西湖景区吴山的紫阳山东麓,现在属于紫阳小学校园的一部分。紫阳小学在南宋太庙遗址的南侧,原为清代紫阳书院,校园清幽小巧有如盆景。通玄观造像是杭州唯一的道教造像,现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坐北朝南,长30米,高3.7米,自西向东,依次雕凿四龛6尊道教造像及南宋至明代的摩崖题记和碑11通。造像以三茅真君为中心,上侧有元始天尊,两侧是南宋的刘敖与明代的徐道彰两位道士。 三茅真君指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传说是汉景帝时咸阳人,于句曲山修道成仙。三茅真君被茅山道教上清派奉为祖师,又传说太上老君拜三茅为司命、定篆、保生真君。造像中大茅真君高1.4米,身着道袍,执长柄如意,足踩祥云,中茅真君、小茅真君高1.2米,面部有所残损,旁边刻有“掌吴越司命三茅真君像”题记。元始天尊是道教信奉的最高天神,造像高0.86米,端坐仰莲座上,旁边题刻“玉清元始天尊像”。刘敖像也是一龛坐像,高0.8米,旁有题记“皇宋开山鹿泉刘真人像”。法师徐道彰像,在石刻最东侧,高0.9米,面目残损,题刻“大明重开山元一徐法师像”。造像岩壁上还有南宋刘敖撰《创建通玄观碑》《创建通玄观记》,高宗撰《宋高宗御制诗》,元吴全节撰《重修通玄观记》《俞行简诗文碑》等碑刻,风化漫漶较严重。鹿泉在造像下方,相传为刘敖所凿,有隶书“鹿泉”题额,康熙年间泉早已干涸,道士朱广基于泉右别蓄一泉,仍以鹿泉名之,也是清代“吴山十景”之一。 通玄观三茅真君造像 通玄观玉清元始天尊造像通玄观徐法师像 通玄观白鹿造像 所有造像中,只有刘敖是南宋的历史人物。刘敖是宋高宗内侍,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刘敖入道修真,梦见三茅真君骑着仙鹤驾至七宝山南边,于是在此建造一座道观,名通玄观,宋高宗还御书“通玄”二字榜之,并赐刘敖道号“能真”。南宋灭亡后,通玄观日渐衰败。元代道士俞行简曾重修道观,现碑刻尚存。此后又有明嘉靖年间法师徐道彰复修,他的造像应该刻于此时。清代道士朱闳绪也曾重修通玄观。通玄观中的竹林和鹿泉被列为“吴山十景”中的“瑶台万玉”和“鹿过曲水”,成为文人雅士流连雅集之所。通玄观及清代的紫阳书院毁于咸丰十一年(1861)的战火,只有原观内岩壁上的造像留存至今。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