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禹杭履迹
 
风物遗迹:瓶窑码头史话
来源:余杭史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12-21

瓶窑码头公园,以东苕溪美丽河道独具魅力的景观新地标,展现在游人面前。

从前,在民间流传的《三十六码头》唱道:“九月里菊花阵阵香,宜兴出得好花缸,细花饭碗江西出,瓶窑出名是乌甏。”

民谣中唱的“瓶窑乌甏”,是指瓶窑出产 的瓶、瓮、罐、坛之类的陶器总称。瓶窑的陶器因透气性能好,用于盛水、装酒和食物,不易变质,深受市井百姓青睐。而窑山上制作的陶器,主要是通过集镇前的苕溪运往外地,催生了瓶窑水运的发达。由此,瓶窑成为“三十六码头”中的一个码头。


#

瓶窑水上运输 

#

苕溪流域系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是浙西北重要水道。

发源于天目山的苕溪,有东、西苕溪两大源流。东苕溪入余杭境内。流经德清县入导流港,在湖州市白雀桥与西苕溪汇合,流入太湖。

东苕溪,由上游的南苕溪、中苕溪、北苕溪三个支流组成。南宋《咸淳临安志》称南苕溪为南溪,因溪岸多 苕花,从明 历年间(1573—1619)称苕溪。

对于东苕溪的起讫河段,在1998年出版的《浙江省水利志》和2010年出版的《苕溪运河志》,均以余杭街道的通济桥为界;桥以上为南苕溪,桥以下为东苕溪。而根据2008年8月浙江省水利厅河道管理总站行文批复东苕溪划界时,称瓶窑境内的南苕溪与中苕溪汇流处汤湾渡为东苕溪起点。

如果从余杭街道的通济桥起为东苕溪,那么往北流经仓前街道的吴山、瓶窑镇的汤湾渡、良渚街道的安溪、仁和街道的獐山,至劳家陡门入德清县 境,东苕溪全长为41.9公里。

而在瓶窑,说起东苕溪的划分,则习惯以北苕溪汇入处龙舌嘴至德清,称东苕溪。当前面流来的南苕溪、中苕溪、北苕溪,“三苕之水”在龙舌嘴汇合,使瓶窑镇前的苕溪突显开阔,成为天然良港。

常言道“有水则灵”。瓶窑人因有一 条苕溪,靠水吃水、由水而兴。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瓶窑的水上交通已有了独木舟。到了唐宋时期,窑山出产的陶器,在当时陆路交通不畅的情况下,最便捷的运输,就是将陶器用船,经苕溪 水运销往外地,催生了瓶窑航运的发达。

微信图片_20231221095019.png

绍兴元年(1131年),偏安一隅的南宋皇帝赵构在临安(杭州)“建都”。建造皇城需大量优质石材。因开采石材,来到离杭州五十里外的瓶窑南山采石。南山成为皇家采石场,除了石材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运输方便,可将南山采下的石材直接从苕溪运走。经笔者猜想与研究,运送石材的线路是从东苕溪经南苕溪逆水上行。因为这是从南山运往临安城内最近的线路。于是一只只装着石材的驳船,在船夫的撑、摇、拉扯下进入余杭塘河、快速 运到临安城内……

由于苕溪通运河与长江,到了民国时期,有从江北撑船而来的船民,为了生存,在瓶窑的苕溪上将天目山区的山货运到杭州、苏州、上海等大都市。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在苕溪上跑船的江苏、山东、绍兴、本地船民组织起来,成立瓶窑航运站。

从1997年出版的《余杭市交通志》得知,瓶窑航运站前身为瓶窑镇木帆船高级运输合作社,建于1956年4月28日,入社船舶99艘、1870吨,股金原值12.77万元,社员312名。1958年10月,瓶窑镇木帆船运输合作社转为临安县运输公司瓶窑分公司航运大队。1961年3月,复从临安县运输公司析出,改为钱塘联社交通运输公司瓶窑航运站,从全民所有制转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973年易名余杭县航运公司瓶窑航运站,1982年12月又更名为瓶窑航运公司。

走访瓶窑航运公司退休职工姚定国,据他回忆,1965年,20岁的他到瓶窑航运站工作,被分到轮船上学驾驶。当时航运站的船跑运输是半机械化,大船用拖轮拖、小船用篙撑。整个站里只有3只拖轮,一个拖队12条驳船,属于杂牌船队。大船只装四五十吨,小船才装二三十吨。跑的路线,主要经运河跑上海与杭州。他们跑上海有两条线路;一条从瓶窑—德清—塘栖—新市—练市—乌镇—平望到上海,这是深水航道,大船都走这条线路。另一条是从塘栖—五杭—博陆—崇福—石门—嘉兴到上海,小船都从这条过。当时拖轮最大只有60马力,从瓶窑到上海日夜不停地开,要48个小时。姚定国这艘轮船有8个人,轮船日夜开,大家轮流睡觉,工作6小时一班,下班坐一会儿就到宿舍休息了。宿舍舱有9张床,上下铺,师傅睡上头,学徒睡下铺。船员工作休息、吃喝拉撒都在船上。姚定国在轮船上当了3年学徒,工资从第一年的15元增加到20元。后来他当副船长、当老大。他这个船队的主要任务,是从上纤埠装运石料到上海,卸货后装上海的工业品回杭州垦山港、再到上纤埠装运石料。上海一共10个县,他们有9个都去过,就是位于出海口的崇明岛没去,因为他们的船队属于内河航运,主要跑江、浙、沪的内河,海运线路是不能去的。

在瓶窑的苕溪上,不是只有装货的货船,也有过载客的轮船。1949年,瓶窑到杭州的客轮有顺利合记轮船公司的“钱塘”号,新华轮船公司的“新华号”二只轮船来往。从瓶窑到杭州的沿岸停靠地点,是长命桥、良渚、勾庄、祥符桥、卖鱼桥,水路45里。而听瓶窑90高龄的楼福祥口述:解放初期,瓶窑人到杭州去大多是坐晚上从隔塘去杭州卖鱼桥的夜航船。隔塘,即如今瓶窑自来水厂这个地方。那时,隔塘码头建在西险大塘的南坡上,从水面到塘顶高约20米、长约30米,全部用青石条石一级一级做成每级20公分高的踏步档,中间有一个平台,相当气派讲究。从上窑上摆渡过河上岸即到。夜航船可载20多人,停泊在隔塘石阶码头边等客上船。一般是逢双夜从瓶窑到杭州卖鱼桥,逢单从卖鱼桥到瓶窑。船是晚上开的,白天船工休息,船老板去采购货物或送货上门。因夜航船杭州——瓶窑,来回往返雷打不动。加上船老板讲信用,服务周到,大多是平民百姓乘坐。楼福祥说,1951年的时候,每位乘客的船票是一元钱。傍晚5、6点钟上船,客人在船上睡一个晚上,天蒙蒙亮时到杭州卖鱼桥上岸。

说起苕溪客轮往事,笔者曾亲自乘过从瓶窑开往德清的轮船。1975年我还在读初中,由于没乘过轮船、再说很想看看瓶窑下面的苕溪是啥模样,就特意乘了一回小客轮去感受坐轮船的味道。记得从瓶窑航运站前面的码头登上轮船,花5角钱买了票。小客轮往苕溪下游驶去,沿途停靠的站头有甪窦湾、安溪、下溪湾、上纤埠、杨坟等。乘小客轮的感觉,不像坐公交车是单边在站头停靠,而是在苕溪的两边的埠头停靠。全程27公里,开到德清需2个钟头。这船早出晚归,因船上驾驶的、服务的都是女同志,当时被称为“三八红旗船”。

1978年改革开放后,苕溪出现了百吨以上的铁驳,几十艘船连成船队。到1995年,据瓶窑航运公司统计,瓶窑镇有驳船62艘5260吨,拖轮7艘,动力862千瓦。80年代末,年运量还在30余万吨。跨入90年代逐年下降,1990年货运量为15.67万吨,而到1995年货运量仅2.47万吨。进出港主要物资是黄沙、石子、粮食、百杂货等。

瓶窑航运公司在计划经济年代,以及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很辉煌。像80年代,航运公司有100多艘驳船,11艘拖轮。吨位超5000吨,为大上海的建设作出过贡献。但到了市场经济年代,因个体跑船的多起来,还有就是公路的迅猛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瓶窑航运公司在2000年倒闭。

#

瓶窑码头往事 

#

凡在水运发达的地方,码头是必不可少的设施。

对于码头所起的作用,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码头是设在海边、江河、河边,专供乘客上下、货物装卸的建筑物。通常见于水陆交通发达的商业城市。人类利用码头,作为渡轮泊岸上落乘客及货物之用,其次还可能是吸引游客,及约会集合的地标。瓶窑的水上运输,最早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从考古资料得知,瓶窑境内的良渚古城,在九座城门中,有八座是水城门。良渚先民常用的交通工具,有用单根树干挖成的独木舟及用竹材捆扎而成的竹排。因此在沿岸的河道中,有用木桩为埠头的桩基向水面延伸,在木桩上铺设木板供人行走的水上码头。作为一个王城,除了日常运输物料之外,良渚城内众多居民,日常生活用度很大,与外界频繁的交流往来,必须有码头做接应。像卞家村、钟家村码头遗址,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良渚先民划船来往的故事……

苕溪不仅是浙西北重要水道,也是瓶窑的母亲河。因长江运河的船只,可以直接驶入苕溪。所以像古人写的《水经注》,当今拍的电视连续剧《话说长江》《话说运河》,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了苕溪的重要作用。

瓶窑位于苕溪诸支流的合流处,是上游山区各乡镇毛竹、木材等山货土特产集散地,自古以来,码头繁多。远的不说,就像民国初年,从外窑回龙寺到上窑的龙舌嘴,可供船只停靠装卸的埠头就有:回龙寺前山门、后山门、回龙渡南北、方家弄、商会、骆义昌、航船、当店、碗店、同德兴、太平桥、羊山湾、江家弄、关帝渡南北、郑万仁、洪仁行、盛隆茂、同泰行、柴场渡南北等30个埠头。其中一次性能同时进行4条船装卸作业的百吨以上大埠头,就有回龙寺前山门、回龙渡南北、当店、航船、柴场渡南北埠头等7个。

根据《瓶窑镇志》记载,新中国建立后,瓶窑船埠改码头工作逐步完善。

1956年,对羊山石矿码头与甪窦湾石矿码头进行修建。这两个石矿码头露天堆场可容500余吨石子,修建后的码头水深3米,全程6300余米,分6个作业点。可停泊60吨级两船同时作业,卸货用桥式淌斗,日吞吐量在百吨左右。

1958年,建沙地码头,西从大桥脚起,东至航运公司船厂,全长350公尺约3500平方米,砌石2500平方米,由瓶窑排运站、瓶窑搬运站二个单位合建。码头西端近百公尺配备桥式淌斗2个,半吨吊车1台,东端设12个挡位,为毛竹出运作筏专用场地,日吞吐量800吨左右,可停泊百吨级驳船3艘同时作业,是瓶窑港重点作业码头。

微信图片_20231221095022.png

同是在1958年,由于原回龙寺前山门码头滩浅,农民售粮船无法停靠,经瓶窑航运站、瓶窑搬运站、瓶窑排运站、瓶窑黄沙站4个单位联合改建;1967年又用水泥浇灌,装上半吨吊车。此码头全长80公尺,砌石240立方米。后经2次航道河床清理疏浚后,40吨级以上船舶、300吨位可同时进行装卸。

1971年,在扭转北煤南运的夺煤大会战中,修建浦家滩码头。当时征用浦家滩杂粮地6亩,东起交管站,西至搬运站停车场,共4000平方米堆场,砌石180立方米,建有桥式淌斗3个,可同时停泊300艘百吨级驳船作业,是瓶窑港最大的卸货码头。

此外,还有瓶窑土特产公司码头,瓶窑建材公司码头,瓶窑粮站码头。在方家弄码头、当店码头都装有半吨吊车,可停泊60吨级货驳作业。

改革开放后,瓶窑的乡、村石矿兴起,货物堆场向东移,在甪窦湾建造装运石料大码头。1980年,清理露天堆场13亩,建造桥式淌斗6座。码头能停靠800吨级轮驳船队,80吨级以上货驳6艘可同时作业,日吞吐量千吨以上。

1991年11月,由国家立项、投资300余万元,在瓶窑航运站造船厂的地方,征用土地49.41亩,拆迁房屋1181.01平方米,兴建瓶窑港新码头。工程由杭州市交通局设计处设计,余杭区交通工程建设处施工,水上水下挖泥7万立方米,驳坎工程长40米。1995年春竣工,整个码头全长250米,宽60米,设有8个泊位和1个杂货码头,年吞吐量为60万吨。码头建有进港公路1条、长360米,堆场8000平方,供粮食、百杂货储运仓库面积266平方米,容量660吨。此外,还配有办公用房450平方米。

到1995年止,瓶窑港有码头10个,最大泊靠能力100—150吨级船舶,结构均为浆砌块石重力式驳坎码头,有皮带输送机11台。但进入21世纪,因高速公路发展,以及国家对河流采取保护措施,使苕溪来往的船只少了,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的瓶窑码头,一个个被废弃……

历史翻越新的一页。2021年,由瓶窑港新码头扩建而成的“瓶窑码头公园”,通过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传承千年古镇独特的历史文脉,重塑老码头活力,码头公园成为人们休闲游憩、运动健身、亲水观景的好去处。

特别是苕溪和瓶窑古镇被列入“良渚文化大走廊”,东苕溪畔的瓶窑码头 公园,吸引了更多游人关注……

微信图片_20231221095024.png

本文刊发于《余杭史志》2023年第2期 作者 楼科敏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湘湖轶事|湘湖《小竹里馆图》旧事 2024-11-20
《走近西湖》论文集|徐吉军、董顺翔:南宋临安西湖饮食文化浅析 2024-11-20
我荐|钟毓龙:《诗词曲语辞汇释》作者张相小传 2024-11-19
思想汇|司马一民:李白有没有到过湘湖? 2024-11-19
淳安“四石”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