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尾亦是起点。
日前,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走进区县(市)”系列活动正式启动,首站走进临平。 临平,是杭州东北方向的重要门户,是千里大运河之畔的一颗耀眼明珠。自古以来,这里水网密布、商贾辐辏,孕育了厚重而灵秀的地域文化,成为江南水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为江南?如何让江南文化熠熠生辉?如何让江南文脉绵绵不息?文史馆员走临平,从俞樾纪念馆到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从玉架山遗址公园、丁山湖湿地再到塘栖古镇,一面走读,一面思考。 当行与思跃然于笔端,披古通今的文史馆员们正为杭州推动特色文化研究阐释和传承创新,推进杭州一流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甘当“桥梁”。 一城临平水,自在展风华。 说起江南文明,首先给人一种最大的感觉是水的文明。这里是中国的水乡所在,江、河、湖、溪、海都有。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船是他们使用最为普遍、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故此,古人俗言:“北人骑马,南人行舟。”杭州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杭州是一座“五水共导”的城市。这里集江(钱塘江)、河(京杭大运河)、湖(西湖)、海(钱塘江入海口杭州湾)、溪(西溪) 于一体,面海而栖、濒江而建、傍溪而聚、因河而兴、由湖而名,这种大自然的造化和厚爱,使杭州在中国众多的城市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从杭州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杭州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水城,与水密切相关、相连。距今八千年前后的杭州萧山跨湖桥文化,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史前时期水文化,而且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先民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五千年前后的良渚文化时期出现的良渚古城,有八个水城门,城内外河道密布,交通极其方便。这里的先民还建造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中国的大运河文化、甚至是世界上的运河文化,就可能发源于此。春秋吴、越两国争霸时期,杭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先开通运河的地区之一。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东巡会稽(今绍兴),祭拜大禹,就是沿着运河而来。相传他途经钱唐时,曾将船只系在西湖北隅宝石山下的一块大石上,这便是后世习称的“秦皇缆船石”。西汉在钱唐设西部都尉,杭州的重要地位开始显露。东汉时,因为浙东运河和浙西运河的形成,以杭州为枢纽,将大运河的影响快速地向闽、粤、赣和长江中上游延伸,并使杭州成为兼具河港和海港双重功能的极重要运河城市。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杨坚挥师渡过长江,消灭了陈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东晋以来将近三个世纪的南北分裂局面。同时,推行“废郡存州,以州领县”的地方行政制度,废钱唐郡而改为杭州。杭州初治余杭县(治今杭州余杭区余杭镇),遂取其县名中一“杭”字为州名,命名为“杭州”。而这个“杭州”之名,相传来自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会诸侯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至此舍杭登陆,因名禹杭。至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以主禹祀,又名余杭。《说文》:“杭者,方舟也;方舟者,并舟也。”所谓方舟,即今日所指的浮桥。而“杭”字在古代指航行、渡口。由于古代浙东西的渡口在此。 总之,杭州地区的先民们,将依水而建、倚水而兴的地理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使杭州成为海内外知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