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禹杭履迹
 
【余杭史海钩沉 】塘栖徐士俊的《游径山纪》
来源:余杭史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吕伟刚  日期:2024-04-22

明清二代,塘栖的文化人对径山这一佛门圣地十分向往。天启年间卓发之和他堂侄、顺治四年进士卓彝都与径山雪峤圆信禅师结法缘。

雪峤圆信(1571—1647),明代临济宗高僧。浙江鄞县人,幻有正传弟子。据《五灯会元续略》卷八、《续灯存稿》卷十、《五灯全书》卷六四等载,俗姓朱。初号雪庭,后改雪峤,晚年自称语风老人。九岁,闻诵弥陀经而发心,至二十九岁出家,四方行脚,后参谒江苏秦望山普济寺妙祯,若有所悟,乃返天台寻人印证,偶抬头,见“古云门”三字,豁然大悟。复往参云栖袾宏及龙池之幻有正传,得幻有之印可。万历四十三年(1615),出住径山千指庵;后住庐山开先寺、浙江东塔寺。师因见‘古云门’大悟,乃发愿弘扬云门一宗。晚年入住浙江云门寺。清顺治四年示寂,世寿七十七。著有《雪峤圆信禅师语录》四卷。

清初塘栖著名文人徐士俊,不仅与雪峤禅师结缘,其所著《雁楼集》中,更有《游径山记》诗文,此文详细记载了清代康熙初年径山的基本情况,为今天研究径山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徐士俊(1602—1681),原名翙,字野君,号三有、无双,又号紫珍道人、西湖散人。浙江仁和人。世居塘栖镇东十里之渌溪、陆郭里。万历四十三年(1615),13岁时随祖父鹤南公从陆郭里徙居到塘栖镇上。当时同里卓珂月,少年负盛名,走四方如鹜。一见惊曰:“里有名士,不相闻名,予过矣。”即日具书币招之于家,诗晨酒夕,欣得良友。自此,有《徐卓晤歌》传于人间。

徐士俊少奇敏,喜爱读书,至老勿倦。于书无所不读。二十岁后,补杭州博士弟子席,更名士俊。娶漳溪沈氏为妻,育有徐笙,徐瑛二子,及一女。根据《雁楼集》卷七《初秋旬有四日舟入白鹤渡同内子载月还栖溪》;卷六《过白鹤渡有怀内翁姚文思先生》之诗,徐士俊应另娶有宏畔白鹤渡姚文思之女为妻。

徐士俊年轻时五次乡试皆未中,第五次乡试后正值明清易代,从此绝意仕进,放情山水。他精通词、曲,一生著述多种。崇祯二年(1629)加入复社。栖水诗社唱和之风盛行。此后数十年间,塘栖文社广为人知。

徐士俊才华横溢,著述充栋。他好乐府,工杂剧。对文学、戏曲、音乐、绘画皆有造诣和成就。又交游广阔,年近八旬,仍貌如婴儿。四方才士常住其家。曾与众多前贤名人有往来,知名者有吴伟业、沈泰、袁于令、卓人月、雪峤大师等。徐士俊逝世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享年八十岁。

清康熙三年,徐士俊正在余杭县城邵于王家任塾师。在邵的女婿郎亦生的邀请下他游览了径山。时年已63岁的徐士俊写下了《游径山纪》一文。文章是这样写的:

梦想双径峰头,盖三十年矣。余家在西水,去径山百三十里而遥,其为陆行者又三之一焉。济胜之资,同心之友,固未易得也。

岁在甲辰,馆于余杭邵允恭宅,渐与兹山有缘。然得看南湖千树桃花已为甚幸,未敢辄作游山想。即旧交王祉叔、无所两先生暨门人王殿威辈,屡有径游之约。皆秋以为期了,亦未卜春夏之交,遂了此胜事。忽一日邵氏之婿,郎亦生来招游径山,余闻之心喜。乃天气犹阴晴未定,行止尚在依违间,不意四月初五日亦生竟扁舟至矣,亦生兴甚豪,新岭去径山又稍远,而好客之情更笃,菜园茶笋足供朝夕。方塘之所蓄,即洛鲤伊鲂,无以过之。东坡所云:长江绕郭知鱼美,修竹连山觉笋香。可以移赠。

时同游者为江右熊士元,本邑许殿枚、殿蜚,暨邵于王、瑶文伯仲。薄暮抵新岭,拟次早即作山行,奈雨势缠绵较舟中为更甚。不得已群聚高斋,或围棋或双陆,或度新曲或赋小诗,以为笑乐,至晚则酒正淋漓,不四五令不止,盖数人之外又得郎雯毓曲兴与文兴俱佳,主人亦生酒兴与游兴,竝美宜其,甫坐而不厥也。初七日稍霁,山僧古徽亦来,可以行矣,而失于不果。次日则大雨复作,亦生幡然决行,道路泥泞,与人愁苦,余与殿枚行数里而返。复偕士元雯毓作斋中清话。是日亦生同许邵四人宿斜坑孙匡如宅,必俟余辈登山。

初九早遂拉殿枚偕行,见霁色渐开,一路鸟语花香,山如翠屏,曲折无限,非昨朝景色。余因叹胜事之艰难若此,追思三十年前神游意绪,又不知当作何观。午刻抵孙家,即与同饭,办芒鞋竹杖,缓缓而前,则径山已在望矣。新雨之后山容如美女洗妆,树梢百重泉喧绕衣带左右。此方之人咸以造纸为业,水碓交舂,庐舍相望。笑余辈之闲游为多事,然而雅俗劳逸大相径庭矣。既而穿云拥翠以入石壁,山花如绘如绣,忽闻孱孱之声出丛筿间者,龙潭也,兹山向属龙神主持,后乃让为佛地,行雨时必取水于此,以彰其灵异焉。从此而上九折三湾,名为龙须路,中途有佛圣水可以洗眼,亦谓登山选胜固当另换双瞳,未许草草看过也。

将至有望江台,坐此则钱江在目,近者为御爱峰,盖南宋宸游往往驻跸于此。余数人方少憩,而住持来迎,遂至大殿,礼佛毕,邀坐奇树楼茶话而别,别则访所谓妙香庵者下榻焉。盖古徽之静室也。中庭犹见牡丹盛开,始信山间气候不同,春移此中非虚语耳。于时日色才晡,即拉古徽导行至寂照庵,礼开山国一钦禅师塔,并达观大师像。僧房幽曲可爱,恨不能于此地十年读书。满山皆翠竹连阴古树参天,有大数十围者。放生池在高阜之阿,泓然静涵,与东坡洗砚池争胜。喝石、祖邻两庵皆小坐啜新茶,大石岿然当门绝尘而立,胜于虎丘之能点头者矣。从种茶处直上登四顾坪,诸山若儿孙环列其下,朗诵大慧禅师“百万松杉双径杳,三千楼阁五峰寒。”之句,宁不飘飘欲仙耶。日已衔山,促归天峰阁,约次日早起观云海。适明月照牡丹,竝坐片时,更添一段清福。庵中有玉屏泉煮茗甚甘,余谓其名与金鸡潭正堪相配,然而金鸡无声,玉屏有味,似胜一筹也。

初十日,寻紫伯老人故居,见一木当门,微示浮生得闲之意,大师骨塔及侍者塔皆在屋内,至今读其所著书,俨然如生,使我凭吊不置。是日适逢立夏,所过僧房有杜鹃花一枝,高丈许,灿烂炫目,犹是客前泪痕,但不知禅家一泪即堕疑城十年耳。已而,穿林觅路,观乱石塔,当兹山龙准之突。传闻大士高踞云端,命鲁般仙神运孝丰街上石,一夜堆成以为镇厣之势,今以南塔呼之,若斜欹欲坠,而不坠者。真奇迹也。未几坐钱王石上,看白云如海,群山略露螺髻,出没银涛,至巳刻尚未改观。又过普同三塔,人生梦幻泡影于此正可悟出真如。

是日游兴俱勇猛,午饭后即登凌霄峰,约计五六里许。独瑶文年最少,坐庵中赋诗不偕往。峰半悬崖间,有棋盘石奇峭天成,下视百丈,游人多畏而不敢至,余亦谢诸友不及同观,盖阙事也,后甚悔之。一路映山红盛开,有过人头者,蕙兰九节多生草石间,童子掘而得之,为之称快。及至峰顶,泉愈甘,笋愈嫩,茶愈香。有僧断文,禾人也,结茅其上。一字不识,然而无奇不收。余登最高处,口占一绝云:“五峰居最胜,天路近堪攀。下有鹏搏翼,浮云不放闲。”鹏搏者亦峰名也,断文语余云:此地衣裳多为云雾所拥,最易朽烂,不足为奇,惟夏日闻雷,但于山下作婴儿声,电光摇摇俱在脚底,乃为异耳。

归来倦极,不及看菖蒲田,祇余作诗之兴与于王对坐,搦管刺刺不休。亦生殿枚尚招余向窗外高阜间闲眺。余谓今日登凌霄峰如探骊龙,已得其珠,所余者皆麟爪耳,何以眺为。然终于望江台不能忘情。少焉,复偕往,并至观音殿,主僧邀茶甚恭,余辈正苦拘拘,固辞而出。过御碑亭及洗砚池,收拾晚景,独留千指庵,至明早一拜雪峤大师像而去。盖雪师与余曾识一面于卓朗彝太史宅,其所作山居诗,如铺旧竹床,伸足稳刈新茅草,枕头香,青桐叶落日初短,白豆花开天又凉。等句,咏之终身不忘。语风居之旷致若此哉!

总之径山之妙在竹、在泉、在名茶、在古树,与夫三百六十之静室,而五峰卓立足以包之。宜其为八十一代祖师道场,释子薰修自应永永。非有福缘之人,亦未易至此者。

归途过跳板桥,特访王祉叔先生,既子箕子初昆玉,谈及游山胜事,祉叔曰:“佳则佳矣,惜乎不在深秋,他日当更为君续此雅兴而”。因记。

徐写道:自己三十年前就知道径山,并梦想前来游玩。只因家住在塘栖,离径山有130里之远,而从陆路前往又要增加三分之一的路程,加上游览名胜需要有钱,还要有志同道合的同游之伴,所以,当时要想来径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到了康熙三年,徐士俊在余杭邵允恭(于王)家任塾师,开始与径山有缘。邵家的女婿郎亦生邀请去径山游玩,我知道后,非常高兴。因天气阴晴未定,所以是否去游径山,大家迟疑不决。想不到,四月初五那天亦生竟划着船来接大家。亦生性格豪爽兴致很高,他家所在的新岭离径山还很远,但亦生十分好客,他说家中菜园里茶笋很多,水塘中还养着活鱼。没有比他更好客的主人了。苏东坡所说的:“长江绕郭知鱼美,修竹连山觉笋香。”可以用来赠送亦生。

同去径山的人有江西人熊士元,本县许殿枚、许殿蜚和邵于王、邵瑶文兄弟。当天傍晚时分到了新岭郎家,打算第二天一早就前往径山。无奈雨下得比坐船时更大,不得已,一群人聚集在郎家,或走围棋,玩双陆;或谱新曲赋小诗以打发时间。晚餐中酒令酣畅,又有郎雯毓唱曲助兴,主人亦生也兴致很高,当晚大家尽欢而散。初七日,天气稍晴,寺里僧人古徽亦来迎接,可以出发了,但由于不果断,当天没有前往。次日又下起大雨,亦生决定冒雨前行,因道路泥泞,十分难行,我与殿枚走了数里又返回郎家。与熊士元、郎雯毓坐着闲谈。当天,亦生与许殿蜚邵氏兄弟四人宿于斜坑孙匡如家,等着我们一起登径山。

初九早上我与殿枚相伴而行,天已放晴,一路上鸟语花香,山路曲折,群山如翠屏,已不是昨天下雨的景色。我因此感叹!想做成美好的事情是如此艰难。回想三十年前的神游愿望,又不知会有多少困难。正午时分到了孙家,与大家一同用饭,饭后穿了芒鞋、拿了竹杖,慢慢前行,不过数里径山已经在望了。雨后之山如美女梳妆,树梢上的雨滴如泉水溅湿衣带。这里的乡民以造纸为业,山涧中水碓交舂,田野间屋舍相望。乡民取笑我们闲游是多余的事,但人的雅俗劳逸是截然不同的。

不久,穿云雾,拥翠绿,绕过石壁,一路上山花如绘如绣。忽然听到竹林中溪水流动的声音,原来是龙潭。径山原属龙神主持,后来让为佛地,龙神行雨时一定取水于此潭,以彰显它的神奇。从龙潭而上有九折三湾,名龙须路,中途有佛圣水可以洗眼。

将到寺院有望江台,站在此处可以眺望钱塘江。近处是御爱峰,因南宋帝王来径山往往要在这里暂停,故得御爱之名。我们正在休息,住持已前来迎接,于是前往大殿,烧香拜佛后,方丈邀请到奇树楼茶话。茶话后去了下榻之处妙香庵,这是古徽修行的静室。庵的中庭还有牡丹花在盛开,这是因山上气候与山下不同。

此时天色才近傍晚,拉着古徽和尚引导前往寂照庵,祭拜了开山祖师法钦禅师之塔并紫柏大师像。寂照庵的僧房幽曲可爱,真恨不能留在这里读书十年。山上满山都是翠竹,古老的树木枝繁叶茂异常高大,还有直径数米的古树。放生池在高耸的山隈里,池水十分清澈,可与东坡洗砚池竞争胜负。在喝石庵、祖邻庵中稍坐,品尝了新茶,庵前有大石岿然绝尘而立,远超过虎丘那块点头石了。又从种茶处登上四顾坪,只见诸山如儿孙环列脚下。朗诵大慧禅师“百万松杉双径杳,三千楼阁五峰寒”,已有飘飞上升,超脱尘世而成仙的感觉。

直到夕阳下山之时,才匆促地回到天峰阁,相约第二天早晨观云海。正好明月照着庭中牡丹花,在花前坐了片刻,更添了一段清福。庵中有玉屏泉煮茶味道很美。我认为其名与金鸡潭本就相配,但是金鸡无声,玉屏有味,似乎要胜一筹。

初十日,寻找紫伯老人故居,见一木当门,显示浮生得闲之意,大师骨塔及侍者塔皆在屋内,至今读其所著之书,很像活着一样,真让我感慨不已。这一天适逢立夏,所过僧房有杜鹃花一枝,高有一丈多,灿烂炫目......。继而,穿林 觅路,观乱石塔,塔面对着径山龙准突出之处。相传观音大士坐在云端,命鲁般仙神运孝丰街上石,一夜堆成此塔,用作镇厣之势,今以南塔称之,塔看上去好像倾斜摇晃,但不会掉落,真是奇迹啊!不久,坐于钱王石上,看白云如海,群山略露螺髻,出没于银涛之中,至巳刻还没有改变。又过普同三塔,人生梦幻泡影,于此正可悟出宇宙人生的究竟真实。

这一天大家游兴很高,午饭后即去登凌霄峰,大约有五六里山路。只有瑶文年纪最小,坐在庵中赋诗不与我们一同前往。凌霄峰半山悬崖之间,有棋盘石奇峭天成,下观高有百丈,游人多害怕而不敢到,我也没有随大家一起上去观赏。真是遗憾,后来懊悔也来不及了。一路上映山红盛开,有高过人头的。而九节蕙兰多生于草石间,童子掘得兰花十分高兴。到了凌霄峰顶,泉水愈加甘甜,竹笋愈加鲜嫩,茶也愈香。有僧人断文,是嘉兴人,在凌霄峰顶编茅为屋,他一字不识,然而什么都知道。登上最高之处,我即兴赋得一首绝句:“五峰居最胜,天路近堪攀。下有鹏搏翼,浮云不放闲。”诗中鹏搏也是峰名,断文告诉我,此地衣裳多被云雾包围着,很容易腐烂,没有什么奇怪的。只有夏天打雷,山下作婴儿声,雷声隆隆闪电摇曳全都在脚底下,这才是不同之处。

回程因疲倦到了极点,来不及去看菖蒲田,只剩下写诗之兴,与邵于王对坐着握笔写个不停。亦生与殿枚还邀我向窗外高处远眺,我说“今天登凌霄峰如探龙穴已得其珠,其余剩下的景色都是一鳞半爪而已,已没什么好看的了。”不过终究对望江台景色无法忘却,一会儿重新一同前去。并到寺中观音殿,主僧邀请喝茶特别地恭敬。我们辞谢而出,经过御碑亭及洗砚池,收拢日暮的景色,独留下千指庵,到明天早上礼拜过雪峤大师像悄然离去。因为雪峤大师与我曾在卓朗彝太史家相识,他所写的山居诗,让我印象深刻,读过以后终生难忘。语风居的旷达景致如此清雅,让人难以忘怀。

总而言之,径山的美好之处在竹、在泉、在名茶、在古树。及三百六十之静室,而五峰高高耸立,完全可以包含之。所以,理所当然成为八十一代祖师的道场。僧徒焚香礼佛、修养身心,自然应该长久。不是命中注定有福分的人,也是不容易来到这里的。

回余杭途中,经过跳板桥,特意去拜访了王祉叔先生,及子箕子初兄弟,谈到这次游径山的美好经历,祉叔说道:你们游径山好是好,可惜不在深秋时节,将来应当再为你高雅的兴趣安排游径山。

从这篇文章中可梳理出以下信息:

一是徐士俊等从余杭县城去径山,是出北门走北线(北驿道),经莲花桥,过仙宅苎山至新岭。《康熙县 志》载有 :“新岭,县北一十四里,高三十丈,介两崖之间,路通双溪诸镇,上有亭庙。”从新岭往径山有两条古道,一是过邵墓桥、经白社塘(今麻车头)、曹桥、旧市(今求是)、感塘、双溪、化城、里洪经直岭至洞桥。二是从长乐桥、进贤庄、经平山、斜坑至洞桥。

徐士俊一行七人是康熙六年四月初五日,从余杭县城出发,先乘船走水路,到新岭,于四月初九日经长乐、平山、斜坑至洞桥上了径山。

二是记录了康熙初年径山寺院的基本情况。当时的径山有佛圣水、望江台,大殿,还有奇树楼、位于朝职峰阴的妙香庵、寂照庵(有国一禅师坟塔,庵中还挂着紫柏大师画像。)有放生池、祖邻庵、喝石庵,附近有种茶处,可登上四顾坪。妙香庵中有天峰阁,还有玉屏泉。紫柏塔和侍者塔是在一所屋子内,堆珠峰有乱石塔(南塔),山上还有普同三塔。去凌霄峰经过棋盘石,凌霄峰顶有断文和尚结茅修行。此外还有菖莆田,观音殿,御碑亭,东坡洗砚池,千指庵(庵中有雪峤禅师住所语风居)。

三是,四月十一,回程下山是从斜坑、平山绕至邵家畈至跳板桥,拜访了王祉叔先生。关于跳板桥《康熙余杭县志》图记有跳板桥地名记载。今天跳板桥是一个很小的村落,从卫星地图看所标的跳板桥只有很少的几幢民居。据熟悉当地地情的学者说:“跳板桥是一个自然村,原属径山镇邵家畈村,行政村合并后隶属于径山镇西山村。历史上的跳板桥,曾经出过朝廷大官。有许多村民,祖上是从新昌嵊州迁过来的。”从跳板桥,再经长西村至长乐桥,沿原路返回余杭县城。

这次游径山徐士俊还写有《径山》诗:

此地神龙真护持,开山犹忆是唐时。

青围万竹云根出,碧从千峰月影移。

乱石堆成无缝塔,墨池写就放生碑。

芒鞋直上凌霄顶,耳畔天风接海湄。

此诗亦载于《雁楼集》中,诗中叙述了径山的渊源,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典故,以及诗人壮游后的豪情。

最后,此文还为今天研究《径山藏》提供了线索,从全篇文章中没有提及山上各处寺庵有雕刻大藏经的工场来看,证实了康熙初年《径山藏》的雕版工程已迁至双溪化城寺或余杭古梅庵等其他寺庵了。

本文刊发于《余杭史志》2023年第3期

作者 吕伟刚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湘音汇|杨时开筑湘湖,北宋水利工程的丰碑 2025-01-21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2025-01-20
年味好浓!杭州最有烟火味的弄堂,这几天车水马龙!它还是个历史满满的地方… 2025-01-20
西湖之谜系列|“三潭”如何印月? 2025-01-16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名门进士 科学巨擎 2025-01-1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