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文史动态
 
书讯 | 《戴望舒年谱》出版
来源:浙大文史出版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05-16

微信图片_20240516112748.jpg

【书名】戴望舒年谱

【丛书】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

【作者】姜云飞 著

【出版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ISBN】978-7-308-24871-6

【定价】108.00 元

【上架建议】现当代文学/人物传记

【装帧】精装

【作者简介】

姜云飞,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财大性别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妇女与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诗歌、女性文学、性别心理。已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月刊》《浙江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完成“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一项,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出版《戴望舒论》《20世纪上半叶女性文学与时尚文化》《失笼的囚徒》《平等之等》《咖啡的性别》《性别气质的反思与心理成长》等专著多部。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本完整的戴望舒年谱,以编年的方式,较为详尽地介绍和考辨了与谱主的生平、文学思想、著述、翻译以及编辑活动等相关的史事资料,较为准确、客观、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及翻译家戴望舒的生活道路、情感经历、文学活动、政治倾向和创作翻译的历程。尤其对众说纷纭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兰社编辑部地址、留法归国时间以及大量著译刊载版本期号等重要史实资料进行了认真考订,同时兼及戴望舒所处历史时代发生的、与其有关的重大事件以及密友施蛰存等人的文学活动,呈现出他的文学活动、思想变化以及著译作品与时代背景和文学生态圈的互文关系,以期粗描出时代的波峰浪谷中作为作家的人和作为人的作家的较为丰满的剪影。资料翔实、考辨谨严,展现出戴望舒在现代新诗史和翻译史上独树一帜的价值和贡献。

全书后记

    历时三年多,这本《戴望舒年谱》终于要脱手交稿了。这是我平生写得最慢、最辛苦的一本书,却也是收获和感慨最多的一本书。写作过程中,好像时不时地会触碰到一个时光机的按钮,蓦然回首中,不断惊现、闪回、看清自己曾经的来时路,以及路上的稚嫩足印……

    曾经,戴望舒的作品于我,就像是一个青春时代的“精神密友”。不夸张地说,所有我对诗歌创作和文学研究的兴趣,最初直接来自他的作品的滋养和启迪。如果不是这次修年谱的工作,我都遗忘了有过那样一个深的缘起。

    大学时的我是一个忧郁苍白、孤独离群的女孩,不爱待在宿舍,讨厌聊八卦凑热闹,每日食堂、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唯有晨间和黄昏,喜欢在校园围墙外的田野上漫步,随身带着最爱的《戴望舒诗选》和唐诗宋词选本,沉浸在穿越时光逶迤而来的低回婉转的诗意氤氲中,也由此深切贴近了一个文本中的精神世界,仿佛心意相通般地懂得了诗人对那个“如此青的天的怀乡病”,和他那“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诉说着的、忠实的“记忆”友人;在乡间的小路上日复一日地“徘徊”中,轻轻吟咏体味着那“寂寥又悠长的雨巷”和“丁香一般的叹息和惆怅”,反复咀嚼着“我是青春和衰老的集合体,/我有健康的身体和病的心”“鲜红并寂静得与你嘴唇一样的枫林”这些诗句时,就如同听一个密友天天在耳畔细声低语、琐琐叹息……后来诗心萌动,开始尝试模仿着表达,多半是有这个好叹息的“密友”的引领和启发的结果。大二那个暑假,全校诗歌征文比赛,没想到我的处女诗作获得了最高的二等奖(那次没设一等奖),而由校团委颁发的奖励竟然就是一本周良沛编的1981年版的《戴望舒诗集》!

    硕士三年中,当我读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后,越来越觉得现代诗歌中戴望舒的成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就凭他短暂一生创作不足百首却完成了三次自我超越,且每一次都达到了新诗史上一个思想和形式完美融合的新高度。我开始好奇追索:是怎样的一个人,写出了这些诗句?他所钟情的“青色”“绛色”等色彩意象蕴含着怎样的诗情意绪?他为什么喜欢在诗歌结尾以“然而”“但是”“可是”来转折?这样的诗歌结构背后,反映着诗人怎样的性格和心理?……这些好奇正式开启了我的文学研究大门,把我带进了诗歌研究领地。此后我一路追索,连续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和《浙江学刊》发表了几篇关于戴望舒的色彩意象与诗情结构、节奏形式与审美思维、精神指归与美学风范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虽然后来为解精神之惑,博士三年转向女性文学与性别研究,但我博士毕业后的第一本专著,仍然是21万字的《戴望舒论》。探究他独特的感觉想象逻辑背后的时空观以及与传统文化圜道思维关系的论文,也在权威期刊《文学评论》上发表了。但此后又延宕了许多年——我在跨学科的性别究领域走得有点远,甚至一度偏离了文学,倾向了社会学和心理学。

    感谢恩师王嘉良和师兄洪治纲两位教授的召唤,再一次激活了我对戴望舒的研究热忱,让我有机会回望来路,惭愧地发现:虽然曾经在戴望舒研究领域发表了十来篇论文,出版了一本专著,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于我个人的精神成长和学术生涯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做得实在是太不够了!比如对他的实际生平年表,尤其是他作为一位非常优秀的法文和西班牙文翻译家,一位非常出色的文学编辑和文学活动家,我过去知之甚少,对许多语焉不详的问题也未有进一步探究的热望。好在有这次珍贵的编撰年谱的机会,在对海量资料的一一爬梳、甄别和考订中,我才真正深深地走进了一个作家的生活世界,而不只是文本里展现出来的“半是真实、半是想象”的艺术氛围和精神境界。

    但真正进入年谱的编撰进程,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原本特别在意所谓“原创性”的我,首先掉入的是“编撰年谱像是炒冷饭”这样先入为主的谬见误区,造成心理上和方法论上准备不足的缺陷,多走了不少弯路,多花了许多的时间,年过半百眼睛的近视还增加了上百度。尤其令我没料到的是,像戴望舒这样一个重要的作家,以往传记、评传、传论成果已有好几部,研究论文更是不计其数,但对于他的出生时间、家庭住址、兰社编辑部地址、何时旅法归国、结婚离婚时间等重要的“生命史”节点,竟然都还是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的状态,我这才意识到,作为诗人逝世70多年后的第一部年谱,编撰工作有多重要!以往自己和现存的研究成果都不太考究的时间、日期、刊号、年月日这些细节,对年谱来说就是重要的“生命线”。于是为了一个日期、一个刊号有时要花几天的时间去查阅、追索、分析、勘误、考订,还不一定都有结果。所以我的编撰工作第一阶段就像是吸铁石一样吸附所有跟戴望舒相关的信息,第二阶段则像是在择几大捆荠菜,细细的混杂缠绕着的枯叶和绿草被一根根地理出来、拣出去,再慢慢地就像剥玉米棒子……一稿、二稿、三稿,每一遍修改都会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地删减、浓缩、勘误、修订、补充新资料,去芜存菁往复进行;每一次材料的剪裁调整都在慢慢地让时间线浮凸出来,捋得更直;同时也像拧毛巾,每一次都拧掉一些主观的水分雾气,更接近、触及一点历史现场的“干货”质感……当终于理清谱主的生命史和创作史后,又要尽可能让它寻求与环境、与历史、与人际相交融的丰满立体感……

    经过这几年在资料堆中的摸爬滚打和辗转浸泡,我终于敢说懂得了一点点年谱写作的方法和意义。当通过爬梳整理各种细节资料而逐渐地描画出一个作家的生命轨迹和创作历程的轮廓时,那些影响人生和创作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关联纠葛的人物关系和日常生活点滴,都忽然有了鲜活的温度,展现出作为一个人的作家和作为作家的人,在时代的波峰浪谷里相互嵌入、互文建构的生态形态时——原创的感觉油然升起,照映出自己此前关于年谱写作“炒冷饭”偏见的无知和狭陋。只是遗憾的是,受制于学识、时间和原始资料等多方面的局限,目前终于完成的这本年谱稿子,最多只能说是对戴望舒生平、创作、翻译、编辑事业做了一个粗描而已,资料的挂漏缺失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诸君原谅并期待日后的持续工作可以做出弥补、修正。因为我对戴望舒对中国新诗和中国翻译史的贡献更加确凿坚定,敬佩、景仰和感动也油然而生并将历久弥新!日后我愿以年谱为基础,更加踏实深入地继续从事戴望舒研究,为将这个苦难不幸的诗人于中国新文学的伟大贡献一一重现于人世,再添几块坚实的砖瓦。

    一部书稿的完结出版,总是离不开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最深的谢意要呈给王嘉良和洪治纲两位教授,没有你们的组织、召唤和敦促,就没有我与戴望舒研究“重续前缘”的契机!尤其是洪师兄的几次点拨指教,让我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继续努力的方向。感谢杭州师范大学浙籍现代作家年谱项目管理团队的辛苦付出,为课题组提供了多次切磋交流的机会,使我受益良多!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的胡畔编辑,她的专业意见弥补了我的不少错漏,感谢她严谨、高效的工作!

    其次要特别感谢已故王文彬教授穷毕生精力研究戴望舒,给后学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感谢安徽教育出版社的何客主编引荐,承王文彬教授夫人张老师慨然应允,许我查阅并复印相关资料,给我的编撰工作提供了不少珍贵的线索和便利的帮助!文彬教授若泉下有知,请受晚辈深深一拜!

    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研究生李苑,她从硕士论文阶段就涉入戴望舒翻译小说的研究选题,积累了不少收集整理资料的经验和数据库资源,即使毕业后,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帮我熬夜查找、核对资料,修改格式。还有研究生赵梓晴、崔晓晨、吉妮,也帮我做了不少查找、下载、核对资料信息的工作,谢谢你们的付出!最后要感谢我的爱人参与了前期资料收集和录入工作。酷热的夏天一起分担家务、并肩作战的感觉,以及在40多度高温的杭城,踏遍大小塔儿巷,寻访戴望舒故居踪迹,致使两人的鞋底被60多度的滚烫地面熔穿的特殊体验,也是这部书稿写作中不可多得的美好回忆。

    2023跨年夜的钟声已经响起,我在2024的曦光中深深合掌:

    感恩有你们!

    平安吉祥!

2024年元旦,于上海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三) 2025-01-21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二) 2025-01-15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5-01-14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2025-01-13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一) 2025-01-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