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禹杭履迹
 
【余杭文史丛谈】余杭九曲岭《姚氏宗谱》概述(一)
来源:余杭史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陈晨  日期:2024-05-16

位于今中泰街道九峰村的九曲岭姚氏,是当地一大宗。自明初居住此地已600多年,现当地姚氏人口大约有600~700人,95%以上居住在今中泰街道南峰村。姚氏自清初开始修谱,至民国后期,基本上30年左右修一次家谱。姚氏家谱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留下许多珍贵的先人史料,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家训、族规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现将九曲岭《姚氏宗谱》做一个概要式的介绍。

一、目前《姚氏宗谱》收藏情况

余杭九曲岭《姚氏宗谱》,目前存世不多,据我们所知的还存世四、五部(包括各个版本)。据胡畏《余杭图书馆馆藏家谱》(载《余杭史志》2007年第4期)一文介绍,今临平区图书馆(原余杭区图书馆)藏有余杭九曲岭《姚氏宗谱》两个版本各一部,即同治十三年本(甲戌本)、光绪三十一年本(乙巳本),但均有破损和缺页。我在图书馆查看,确实如此,不少页码黏连在一起,很难打开。

中泰街道白云村姚月仙收藏一部乙巳年(1905年)积善堂重修本《姚氏宗谱》,不分卷。该谱基本保存完好,除目录有缺页,仅剩一页“像图”,卷末页有残破外,内页非常完整。该谱为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乙巳年,即1905年)重修,1册,是清同治十三年(农历甲戌年,即1874年)《余杭姚氏宗谱》的续修本。家谱记载始迁祖姚吉,明初自余姚县迁居余杭县九曲岭(今属中泰街道)。世系修录至第十八世。卷目内容包括重辑本宗谱序、重修本宗家谱后跋、姚氏续修复谱序、序宗姓始末、余杭九曲岭姚氏续成家谱序、家训、家训12条、姚文献公家谱序、传、像、外纪世系、瓜瓞图、统宗世系图、世系图、行传、阳基图、墓图等。线装,版框尺寸:32厘米×25厘米,书页尺寸:43厘米×28厘米。

九峰村原村干部姚阿善家也藏有两本姚氏宗谱,不过已经被虫鼠啃食,破损比较严重,但从残存的文字中仍不难判断这本家谱的修纂时间至少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以后,极有可能在民国三十六年冬至前后修成。据姚氏后人姚伟勤介绍,他家曾收藏一部《姚氏宗谱》,他父亲的名字也在上面,估计就是民国三十六年这个版本。当时姚家用铁箱装着放在家里房屋大梁的下方。“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被抄去,放在大队部的角落里,因缺乏保管被雨水浸泡粘在一起打不开了,后来被区文保会拿去,其中两册被姚阿善保留。

微信图片_20240516112855.png

《余杭文化志》一书对《姚氏宗谱》甲戌本、乙巳本各有过一个200多字简介,其依据可能就是临平图书馆的这两本馆藏家谱。现对照姚月仙收藏的《姚氏宗谱》乙巳本,发现《余杭文化志》的介绍有个别错讹。《余杭文化志》写同治十三年甲戌本为“姚世主修,顾文澄编纂”,实际上,甲戌本应为姚世黺、姚溥源叔侄两人纂修。顾文澄也参与了编纂,他为甲戌本写了序,即《余杭九曲岭姚氏续成宗谱序》,还写了《姚吉公传》《姚燮臣公传》《姚胜男公传》《姚世灿公传》。乙巳本为续修,未见当年修谱写的序、跋和续修者姓名,除了延续了世系以外,增加了金凤藻写的《大林公德配翁孺人节孝传》,沈锡祚的《国棋姚祖良公传》,潘维荣的《国柱姚清公传》,可见这些人也参与了编纂。还有,“明中叶自余姚县迁居余杭县九曲岭”的说法也不准确,姚氏从余姚迁余杭应为明初,“世系图”中说姚吉“皇明初年被遭兵燹,负抱一子避臻余邑南郡”,《重辑本宗族谱序》中也说:“后因张士诚、陈友谅之乱,族众有避居余杭者,自姚吉公为始,递传数世。”都确定是在明初。

《余杭文化志》一书对《姚氏宗谱》甲戌本、乙巳本各有过一个200多字简介,其依据可能就是临平图书馆的这两本馆藏家谱。现对照姚月仙收藏的《姚氏宗谱》乙巳本,发现《余杭文化志》的介绍有个别错讹。《余杭文化志》写同治十三年甲戌本为“姚世主修,顾文澄编纂”,实际上,甲戌本应为姚世黺、姚溥源叔侄两人纂修。顾文澄也参与了编纂,他为甲戌本写了序,即《余杭九曲岭姚氏续成宗谱序》,还写了《姚吉公传》《姚燮臣公传》《姚胜男公传》《姚世灿公传》。乙巳本为续修,未见当年修谱写的序、跋和续修者姓名,除了延续了世系以外,增加了金凤藻写的《大林公德配翁孺人节孝传》,沈锡祚的《国棋姚祖良公传》,潘维荣的《国柱姚清公传》,可见这些人也参与了编纂。还有,“明中叶自余姚县迁居余杭县九曲岭”的说法也不准确,姚氏从余姚迁余杭应为明初,“世系图”中说姚吉“皇明初年被遭兵燹,负抱一子避臻余邑南郡”,《重辑本宗族谱序》中也说:“后因张士诚、陈友谅之乱,族众有避居余杭者,自姚吉公为始,递传数世。”都确定是在明初。

二、《姚氏宗谱》历次修纂情况

现据各版本余杭九曲岭《姚氏宗谱》中序、跋的记载,大致可以确定九曲岭《姚氏宗谱》至少有过5次修纂。

微信图片_20240516112858.png

第一次是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乙巳本中收录有《续修姚氏家谱序》《重辑本宗族谱序》《重修本宗家谱后跋》三篇文章,记载当年修谱事宜。按文章的题目来看,说是续修、重修,这说明前面已经修过家谱,但前面并不是余杭姚氏所修。家谱收录的最早的文章是《族谱源流序》,写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为姚氏后裔姚燧所撰。可以确定,泰定元年肯定编纂过《姚氏宗谱》,但这个姚氏不是余杭九曲岭姚氏,因为余杭姚氏是在明朝初年才定居在九曲岭的。当然,《姚氏宗谱》最早修纂也不会在泰定元年。家谱中记载,庆元五年(1199年),曾从龙撰《姚文献公家谱序》,说明在南宋时期就有姚氏宗谱了。所以,我们确定余杭姚氏宗谱的修撰时间应从姚氏定居在余杭以后开始算起,此前修过几次已经无从考证了。

那么,从明初姚氏定居在余杭开始,到清康熙四十一年这个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余杭姚氏有没有修过家谱?从目前的家谱中,我们找不到在这段时间内有任何修纂家谱的记载,如果有,肯定会有序、跋记载修谱盛事。因此,很有可能康熙四十一年为余杭姚氏第一次修谱,但这次修谱确是续修,因为它是依据泰定元年的家谱进行续修,因而其世系的第一部分专列“姚氏外纪世系”,从第一世姚果毅、第二世姚崇写到第二十四世,所记非常简略,外纪末附有文字说明:“第录其名爵世次,而不详纪。......仅存其既以备稽考知本族之所由来已至于二十四世矣。二十四世以后他州郡者,尤难查核。今但以二十三世端甫燧公之后,分支禹航自姚吉公为始而别为一世云。”因此,九曲岭姚氏世系将姚吉公列为第一世,重新确立余杭姚氏世系。而从一世姚吉开始到第十三世,所有家族成员均无生卒年月,只有第十四世中才出现“生于乾隆四十年”的记载。且一到七世均为单传,其实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也很小,最大的可能是只记得修谱人祖先这一系,其他旁系因年代久远都说不清了。这种情况大致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整个明代到康熙四十一年九曲岭姚氏确实没有修过家谱,以至于先人的生卒年月及旁系情况都不知道了。

第二次修谱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家谱中有《姚氏续修宗谱序》《姚氏续修家谱序》《序宗姓始末》三文记此事。《姚氏续修家谱序》中说:“余邑九曲岭姚氏者,敦朴可风,孝友可尚。姚氏所以有谱牒著于前,而又有续谱之举设于后也。粤稽姚氏所由来,其出自有虞,上而溯之,则唐相如文献公,皆陕右之后裔。明士如姚吉公,实禹航之发派。由皇明以及本朝,迄今已十余世。期间著勋业显,文学多才,能不一其人。”可见,到了清雍正年间,姚氏已传十世。

同治十三年(1874年),姚氏第三次修谱,即甲戌本。姚世黺作《续成宗谱序》,内云“余家自明代由余姚迁余杭,始祖讳吉公,忘其字,起家上寿。遂而丁口繁多,百余年蔚然一大族,十房林立,岁时祭扫,济济成行。”可见到了明代中后期姚氏就成为当地大族。而“咸丰间,发逆窜扰吾邑,距会城不远,往来攻击数十次,屯扎贼兵,无论城市毁灭,即遐村僻壤,蹂躏无余。肃清后查阅户口,仅存十之二三。而姚氏十房,凋零大半。”(顾文澄《余杭九曲岭姚氏续成家谱序》)经太平天国运动,姚氏人口损失十之七八。

微信图片_20240516112902.png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姚氏第四次修谱,即乙巳本。这次主要是续谱,家谱中未见序、跋。自一世姚吉后,至此次修谱已延续至第十八世。

第五次修谱可能在1947年下半年,这也是九曲岭姚氏最后一次修谱。从卷二世系行传看,录入家谱最近的是民国三十六年七月,“第十九世增芳生于民国三十六年丁亥七月廿一日未时”,可见修谱完成不会早于此时。此次修谱已至第十九世。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湘音汇|杨时开筑湘湖,北宋水利工程的丰碑 2025-01-21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2025-01-20
年味好浓!杭州最有烟火味的弄堂,这几天车水马龙!它还是个历史满满的地方… 2025-01-20
西湖之谜系列|“三潭”如何印月? 2025-01-16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名门进士 科学巨擎 2025-01-1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