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书讯 |《杭州文史》第37辑
陈红民副馆长一行参访威尼斯马…
用一场特殊的City Wal…
夏天,你好
 
特别关注
 
书讯 |《杭州文史》第37辑
陈红民副馆长一行参访威尼斯马…
用一场特殊的City Wal…
夏天,你好
特别关注
 
民国时期杭州金石书画的展览交流
来源:《民国杭州金石书画》  作者:徐清  日期:2024-06-12

民国时期,杭州金石书画展览交流日渐增多,西泠印社通过一系列展览和陈列,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独有的风雅和气度,也将金石书画的历史文化渗入了这座城市。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将“振兴文化”作为此次展览的宗旨之一,为普及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艺术,起到了助推作用。1936年的浙江文献展览会以“文献”冠名,并不局限于书籍文献,而是取其广义,包括书籍、字画、金石拓片、古器物、图片以及革命文献,对“阐扬文献,推进学风”起了重要作用。

1

西泠印社金石书画展

1913年春,印社在孤山举办“兰亭纪念会”,会场上陈列名书古画三四百种,以供观赏,虽然它只是作为纪念会的一项活动内容,而非专设的书画展,并且因为没有展品图录、照片等文献的记载,展品的具体内容和来源现今已无法详知,但是,参会者的零星回忆文字中“金题玉躞,满目琳琅”的赞誉,仍可以让我们约略追想当日的盛况。

时隔半年后,西泠印社在成立大会上推出《社约》,对今后的藏品展示作出明确约定:“本社印以清初黄山诸家及西泠八逸为最备,同人各有所藏。兹合议于每年春秋时分别陈列社中,以资眼福,而助清兴”;“本社收藏各印均分门别类附拓旁款,精印成谱。如有同好,尽可到社索阅,借获观摩之益”;“本社收藏各种印谱及金石书面,专供同志参观”;“本社同人会集之日,各携所藏,相与传观。凡吉金乐石、法书名画、雕刻陶冶、图籍文玩皆属之”。

每年春、秋两季雅集,社员可各示金石书画藏品,以清代黄山派(又名徽派)、西泠八家的印章、印谱为主,又兼取多种图籍文玩。西泠雅集以社员为主,但从不排斥非社员的参与,孤山游人具雅兴者也尽可驻足观览。除了雅集时的展览之外,印社还设有常年的展示,社藏历代印章经精心编拓,制成印谱,随时可供来者在社中索阅。

微信图片_20240612165140.jpg

西泠印社各次展览中,最令人称道和难忘的是在二十周年、三十周年纪念日里举办的“金石家书画展”。

1923年,正值西泠印社成立二十周年,印社同人商定以金石家书画作品展的方式,以志纪念和庆祝。金石家素以证经补史为己任,不专以书画为业,然而殚心汲古,旁涉书画,其余暇所作、闲情所寄,不同凡品,所传寸缣尺素深受后人珍视。印社为征集各家藏品,发布了《金石家书画陈列会启》,杭郡诸公和社员闻讯后纷纷慷慨赞助,其中尤以葛书徵、高时显、丁仁的藏品居多,此外如吴幼潜、阮性山、胡木庵、姚虞琴等也所出颇丰。10月20日至22日(阴历九月十一至十三日),展览在孤山如愿举行。千余幅作品流光溢彩,与山色湖光相辉映,观览者游目骋怀、恍对古人。这次展览会不备门证,任人游览,一时间文采风流,声名远播。

展览会只有短短三天,社员们意犹未尽,会后聚谈时言及:此次展览虽然规模盛大、影响空前,但岁月无情,日后恐成过眼烟云,若能将藏品编录成图册,既可供随时观赏,也可让今日盛事流芳后代。吴隐之子吴熊采纳众人建议,出面督请藏家进行汇集和整理,对藏品采用西法摄影制版、缩本精印。高时显、丁仁二人又为图册编撰了“金石家小传”,以备稽考。次年(1924),经吴昌硕、叶铭审定,《金石家书画集》2函10册正式出版发行。图册收录了元明清三代近160位金石家的书画作品共200余件,几可借以考征500余年间的书法、画法之变。

十年后印社迎来三十周年庆典时,再度举办了“金石家书画陈列展”。高时显、高时敷兄弟和丁仁又一次拿出众多藏品,俞序文、章芸庐、王芗泉等也竞相呈献。1935年,展览作品的编录图册《金石家书画集二集》(八册)由西泠印社书店精印出版,共收作品近300件以及金石家画像20余件。

1947年重阳节,西泠印社补行四十周年纪念时,也有一次较特殊的书画展览。与此前各展不同的是,这次展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纯粹用于展示,有对联、立轴等各种形式的作品,另一部分是专门用于售卖的扇面书画。抗战结束后,印社亟待恢复、重建,此次义卖正是应充实印社经费之需,280余件扇面中有诸多名家之作,如张大千、张石园、郑石桥、黄醒秋、吴待秋、王个簃、唐云、江寒汀、来楚生、余绍宋以及高家三兄弟等,或山水竹石,或花卉蔬果;还有丁仁、王褆、童大年、方介堪、唐醉石、马公愚等,甲骨金文,篆隶楷行,可谓精彩纷呈,展品在当日即被定购一空。

2

“西湖博览会”艺术馆展览

1929年6月6日,杭州“西湖博览会”隆重开幕,它是民国时期唯一一次全国规模的博览会,是20世纪前半期杭州面向世界的一次展示,被誉为“旷代盛典,湖山嘉会”!开幕之日,国民党中央政府代表孔祥熙、党部代表朱家骅、行政院代表蒋梦麟、监察院院长蔡元培、浙江省主席张人杰和各级代表数百人参加典礼,观众达10余万。博览会历时四月有余,至10月10日闭幕,共有近2000个团体、1700余万人次赴会参观。大会期间,组委会招待国内外报社媒体数十家,编辑发行刊物数十种,还制作了会旗、会徽、会歌、馆歌,以空前的宣传力度向外界进行推介。

微信图片_20240612165144.jpg

此次博览会以“提倡国货,奖励实业,振兴文化”为宗旨,设有8个分馆、2个陈列所和3个特别陈列处,其中“艺术馆”即是分馆之一。艺术馆包括西画、雕塑、国画、金石、古书画、摄影、图案、工艺等陈列室,分布于照胆台、徐烈士墓、姚公祠、袁庄、莲池庵、陆宣公祠等地。国立艺术院院长林风眠任艺术馆主任。

艺术馆各室中,“国画室”的展品尤为丰富,分四期更换陈列,其中如王一亭、刘海粟、谢公展、林风眠以及高剑父等人的作品,备受关注,正如筹备者所预想:观者看过西画之后,紧接着鉴赏中国本土艺术时,对于国画中“力”的表现、“精神”的蕴蓄,会有种种联想和感触。“金石室”陈列之物,亦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如有秦砖汉瓦一百数十方,秦汉古镜50余种,以及汉代的铜印、封泥,周代钟、鼎、簠、敦、盘、壶等各种铜器的拓本等,瑰伟精雅,古色盎然。其中一件汉代博山炉,朴茂渊穆,被游客推为展品之冠,估其价值,亦当连城。

展览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金石”展品,虽然筹备组曾特派专员进行劝募,以求广泛征集,但最终征得者主要限于福建何遂(1888-1968)的个人收藏。“古书画”展品不仅数量不多,而且鱼目混珠、赝品夹杂,又因陈列室面积狭小,不免令观者心存遗憾。

但无论如何,此次官方举办的博览会为浙江工商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普及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艺术,起到了助推作用。

3

浙江文献展览会

1936年,浙江教育厅为“阐扬文献,推进学风”,决定于10月份举办“浙江文献展览会”。该会由省立图书馆负责主办并拟订各项原则,由教育厅第三科长张彭年和图书馆馆长陈训慈任正、副总干事,推定王泉川、余绍宋、钱均夫、孙智敏、邵裴子五人为常委。展览会以“文献”冠名,但并不局限于通常所指的书籍文献,而是取其广义,包括书籍、字画、金石拓片、古器物、图片以及革命文献。

为了充分征集精良展品,筹委会一方面在南京、上海两地设置征集分会,另一方面聘请著名学者和收藏家,分组担任各类文献的负责人和指导专家。袁思永、高时显为字画组正、副主任,陈锡钧、顾燮光为金石拓片组正、副主任,邹寿祺、叶铭为古器物组正、副主任,所选皆为隶籍或寓居杭州的金石书画界的翘楚。10月,展览在省立图书馆总馆顺利举行。遗憾的是,由于文献图籍的稀缺,展览中金石、字画、拓片的具体情况,我们现在已无法详知。



相关内容
书讯 |《杭州文史》第37辑 2024-06-26
陈红民副馆长一行参访威尼斯马可波罗故居 2024-06-25
用一场特殊的City Walk 庆祝申遗成功十周年——政协委员、文史馆馆员漫谈运河畔 2024-06-24
夏天,你好 2024-06-24
运河文史 | 花开多哈——大运河申遗纪实 2024-06-2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