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书讯 |《杭州文史》第37辑
陈红民副馆长一行参访威尼斯马…
用一场特殊的City Wal…
夏天,你好
 
特别关注
 
书讯 |《杭州文史》第37辑
陈红民副馆长一行参访威尼斯马…
用一场特殊的City Wal…
夏天,你好
文史动态
 
20处入选!杭州市首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单揭晓!
来源:名城杭州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06-13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800.jpg

为认真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深入挖掘文物价值,讲好杭州文物故事,进一步促进文物和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活态传承,持续推动杭州市文保历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主办,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承办的“让文物活起来”杭州市首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评选活动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全市积极响应,多个区、县(市)积极配合,共推荐了64件案例。截止5月31日,网络投票通道共收到网友合计3155票,结合专业评委的评审结果,杭州市首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单(共20处)在杭州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三重境——杭州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贡献”主题展览开幕仪式上正式公布!

杭州市首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公布

现将杭州市首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单公示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序   号

    

推荐单位

1

清刻《修筑钱塘江海塘捐俸题名碑》石碑

上城区文物局

2

弥陀寺石刻

西湖区文物局

3

元刻《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石碑

萧山区文物局

4

南宋孝宗御碑

余杭区文物局

5

塘栖乾隆御碑

临平区文物局

6

宋海云洞“海云洞”题刻

临平区文物局

7

宋玲珑山“九折岩”题刻

临安区文物局

8

唐大历桐庐县令独孤勉等桐君山题名

桐庐县文物局

9

南宋刻《过严子陵钓台题诗》石碑

桐庐县文物局

10

唐洪铜山采矿摩崖题记

淳安县文物局

11

南宋刻《道统十三赞》石碑

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

12

十六罗汉像刻石

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

13

唐卢元辅飞来峰诗刻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

14

明刻《表忠观碑》石碑

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

15

大麦岭摩崖题记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花港管理处

16

清刻乾隆帝六和塔诗文石碑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钱江管理处

17

《佛牙赞》石碑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

18

司马光家人卦摩崖刻石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

19

明《天真精舍勒铭》石刻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

20

明刻《旌功祠记》石碑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古代碑刻石刻是人类表达思想意识、标记文明演进的重要载体之一。杭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国家文物局2023年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中,杭州市入选14通(方),数量居浙江省第一,占浙江省的1/3。在杭州发现的诸如吴越国刻《钱元瓘墓星象图》石刻、南宋刻《太学石经》石碑、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御碑、西湖十景“曲院风荷”御碑等名碑名刻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彰显了东方古代碑刻石刻艺术的精美绝伦。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811.png

弥陀寺石刻

本次活动意在提升杭州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挖掘和保护利用水平的同时,也为今后的全国性的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再次选评做好摸排储备。

后续,为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与关注,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将持续推出名家有约(讲座)和研学体验等系列活动,让杭州的文物活起来,也让杭州文物背后的故事流传起来。

清刻《修筑钱塘江海塘捐俸题名碑》石碑立于石塘路南段西侧碑亭中,碑亭为一层方形石构,亭顶歇山式,额枋上凸雕“二龙戏珠”、“如意、海浪”等纹饰,枋上置柁墩、用坐斗,翼角起翘,檐口刻勾头滴水,正脊雕镂空花纹。

碑亭体现了清式建筑风格,碑、亭相互辉映,共同印证了钱塘江海塘的修筑史,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杭州海塘的组成部分。

弥陀寺石刻

1718245480515.png弥陀寺石刻位于弥陀山西北坡,原弥陀寺殿后岩壁上,刻于清光绪四年(1878)。石刻内容为《佛说阿弥陀经》,采用的是东晋时期高僧鸠摩罗什的译本(402年左右),他的译本简明通俗,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弥陀寺石刻字体圆润端庄,颇具气势,是杭州现存最完整的一处清代大型佛教摩崖石刻。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元刻《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石碑

1718245498951.png

元刻《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石碑立于原湘湖师范学校(今湘师实验小学)内。碑立于元大德三年(1299),碑阳“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碑文由张伯淳撰,赵孟頫书,贾仁篆额,楷书25列;碑阴“萧山县新文庙碑阴记”由胡长孺记,鲜于枢书,谢杞刻,楷书22列。

该碑历经700多年,至今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它是萧山古代教育发展的见证,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对研究儒学史和书法家赵孟頫、鲜于枢的书法,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参考价值。碑现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孝宗御碑

1718245512312.png

南宋乾道二年(1166),宋孝宗幸游径山,亲笔御题“径山兴圣万寿禅寺”额赐之,刻于碑石。南宋孝宗御碑是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历代受皇帝重视,屡有赐额的实物见证。南宋孝宗御碑现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塘栖乾隆御碑

1718245590377.png

塘栖乾隆御碑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初二。该碑为记录乾隆皇帝1751年南巡时表彰浙江积极缴税而立,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到过塘栖镇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见证了塘栖古镇因运河而发展兴盛的历史。塘栖乾隆御碑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塘栖乾隆御碑与水利通判厅遗址的组成部分。

宋海云洞“海云洞”题刻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830.jpg

超山南麓海云洞右侧摩崖上,刻有北宋时临安知府赵清献所书的“海云洞”三字,楷书,字径 36 厘米。《仁和县志》载:宋赵清献刺杭时,旱往祷辄应,遂提其石崖曰“海云洞”。今存,石刻如新。宋赵抃海云洞“海云洞”题刻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海云洞摩崖题记的组成部分。

宋玲珑山“九折岩”题刻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833.png

玲珑山九折岩第六折处,西侧岩壁上横刻有楷书“九折岩”三大字,字径二尺许,款署“东坡居士书”。一些早期名篇,都明确指出“九折岩”为东坡所书,而且其落款亦是“东坡居士”,故应当是苏东坡元祐间第二次来杭时所留。虽经长期风雨浸蚀,岩壁多处蚀孔,苔藓斑驳而生,除落款字小模糊外,大字笔划完整,字体苍劲可观,实为玲珑山摩崖石刻之最珍贵者。

宋苏轼玲珑山“九折岩”题刻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玲珑山摩崖石刻的组成部分。

唐大历桐庐县令独孤勉等桐君山题名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836.jpg

该摩崖石刻位于桐君山东麓滨水悬崖上,距离水面约八至十米,地势险峻。石刻内容为唐代大历八年(773)桐庐县令独孤勉等题名,六列篆书:“殿中侍御史崔頩,桐庐县令独孤勉,尉李梲,前尉崔泌、崔浚、崔溆、崔沅。大历八年九月廿二日记,崔浚篆”。

唐大历桐庐县令独孤勉等桐君山题名现为桐庐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桐君山摩崖石刻的组成部分。

南宋刻《过严子陵钓台题诗》石碑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838.jpg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841.jpg

该石碑刻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碑额已缺失,碑身高1.93米,宽1.1米,厚0.3米。碑文内容为七律诗二首,由南宋抗金名将张浚撰,玉山汪应辰书,东阳范端臣题额。原碑断为三截六块,左上角缺失,后修补完整。现立于严先生祠西侧碑廊内。

唐洪铜山采矿摩崖题记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844.png

唐洪铜山采矿摩崖题记位于枫树岭镇洪铜山尖头崖西麓里坞坑岩壁上,距铜山矿区西北约500米。从题记中可以看出,自公元749年至809年,前后60年间曾在此开采铜矿。像铜山这样有明确纪年的唐代古矿冶遗址,在浙江省尚属首次发现,并且此类摩崖题记在全国亦属罕见。

南宋刻《道统十三赞》石碑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846.jpg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848.jpg

《道统十三赞》石碑宋理宗撰并书,淳祐元年(1241年)刻。初刻16石,前3石为序,其后13石为圣贤赞,上起伏羲,下迄孟子。圣贤赞每石首刻圣贤之名,继之刻赞2列,列4行,行4字。碑石原立于南宋太学石经之末,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移存杭州府学。今存南宋原刻13石,缺《伏羲》、《禹》、《周公》3石。清代补刻《周公》,并重复刻了一石《文王》。

十六罗汉像刻石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851.jpg

《十六罗汉像刻石》共16石,每石刻罗汉像一尊。碑石尺寸相同,均为高126厘米,宽55厘米,厚24厘米。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刻,唐末贯休画,碑文为乾隆皇帝书。贯休《十六罗汉像》原画本今已不存,在忠于原画作的基础上,《十六罗汉像刻石》采用线刻等阴刻技法,线条流畅,繁而不乱,雕刻细致入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唐卢元辅飞来峰诗刻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853.jpg

唐卢元辅飞来峰诗刻高70厘米,宽 83厘米。诗刻内容为“游天竺寺  大唐杭州刺史卢元辅  水田十里学袈裟,秋殿千金俨释迦。远客偏求月桂子,老人不记石莲花。武林山价悬隋日,天竺经文隶汉家。苔壁娲皇炼来处,泐中修竹扫云霞。”该诗描述了唐代天竺寺后飞来峰的美景,书体楷书,用笔方圆兼施,结体方正,点画倾斜不大,横画多切笔入锋,是研究杭州历史文化、唐代诗歌、书法等重要的实物资料。

唐卢元辅飞来峰诗刻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来峰造像的组成部分。

明刻《表忠观碑》石碑

第一石碑阳

第一石碑阴

《表忠观碑》初刻于北宋,现碑为明代重刻,陈列于钱王祠北功臣堂内,原有一组四石,现存三石。现存石碑双面刻,字迹清晰,每面7行,为大字楷书。此碑书法醇厚,创作此文时,苏轼年过四旬,正值壮年,笔力雄浑,技艺娴熟,为其效唐楷书之杰作,是研究苏轼前期书法创作、宋代历史及吴越钱氏家族等重要的实物资料。

大麦岭摩崖题记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858.jpg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900.jpg大麦岭摩崖题记刻于大麦岭东麓一块相对独立的山石上,山石面朝北,高1.38米,长1.84米。题记内容为“苏轼、王瑜、杨杰、张璹同游天竺,过麦岭。”题刻为楷书,中宫疏朗,横画取左低右高之势,含蓄中有动势,节奏强烈,运笔灵活。

大麦岭摩崖题记为苏轼现存杭州不多的摩崖石刻之一,对研究杭州地方史及苏东坡个人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刻乾隆帝六和塔诗文石碑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903.jpg石碑位于六和塔西北侧月轮山坡上六和碑亭内,碑高435厘米,宽150厘米,厚36厘米。此碑是据乾隆三次南巡登六和塔时所作的诗文摹刻而成,其内容及书法反映了清中期皇室审美及艺术水平,其碑是杭州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乾隆手书碑刻之一,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清刻乾隆帝六和塔诗文石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和塔的组成部分。

《佛牙赞》石碑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905.jpg

微信图片_20240613101907.jpg

该石碑位于慈云岭造像南侧,为依山凿出的规则方正的碑石,右边与慈云岭主龛造像连为一体。该碑原为吴越《新建镇国资延禅院石像之记》碑,北宋绍圣元年(1094),永寿院住持宝诚依据当时立于东京大相国寺中的仁宗御诗“佛牙赞”碑的拓本,覆刻于吴越国碑文之上,唯独保留下了造像记碑额的篆书。

《佛牙赞》石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湖南山造像中慈云岭造像的组成部分。

司马光家人卦摩崖刻石

1718245888345.png

石刻刻于西湖景区南屏山北山腰“小有天园”旁山石上,原文为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所书,经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考证,该篇摩崖为南宋高宗时期所刻。

该石刻是司马光留存于世罕见的大幅摩崖题刻作品,讲的都是修身治家的道理,也体现了司马光刚正谦逊自省的高尚品格,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书法、文学等价值。司马光家人卦摩崖刻石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天真精舍勒铭》石刻

明《天真精舍勒铭》由题名、正文及落款组成,内容为王臣、薛侃、钱德洪等为纪念先师王守仁创建天真精舍而作,由薛侃所撰。

明《天真精舍勒铭》石刻对研究王守仁在杭州的讲学活动以及“阳明学”对后世的学术影响,特别是对杭州书院的发展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现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真精舍遗址的组成部分。

明刻《旌功祠记》石碑

碑阳

碑阴

明刻《旌功祠记》石碑高227厘米,宽89厘米,厚19厘米。双面刻,阳面刻明弘治年间(1488-1505)张宁撰、董奎书《旌功祠记》,阴面刻嘉靖二十年(1541)张鏊撰、王文祥书《旌功祠重修碑》。

此碑是研究于谦及其冤案昭雪过程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谦墓的组成部分。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书讯 |《杭州文史》第37辑 2024-06-26
陈红民副馆长一行参访威尼斯马可波罗故居 2024-06-25
用一场特殊的City Walk 庆祝申遗成功十周年——政协委员、文史馆馆员漫谈运河畔 2024-06-24
夏天,你好 2024-06-24
古籍焕新生,档案会呼吸——杭州市档案馆召开《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研讨会 2024-06-2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